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08-27 03:02:18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切文学即人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而且兼具人文性,对于人的健康成长,二者缺一不可,而后者曾长期被忽视,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感是最好的武器。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情感,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人际情感

人际情感包括:师生情感、生生情感、伦理情感。

1.师生情感

师生保持正常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体现创新课程提倡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老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学生,心甘情愿为学生付出一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老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鼓励、赞赏,更体现在课后批改作业的一圈一点。老师的一言一行,一声柔和的赞许,一次中肯的批评,都可能改变在学生中的印象,甚至影响其一生。

2.生生情感

学生与学生都是同一时代的人,没有代沟,较易沟通,有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难沟通,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如学习《湖心亭看雪》,让学生懂得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朋友要交对自己有积极帮助的朋友,要把握对错尺度。

3.伦理情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与兄弟姐妹和谐相处。如学习《傅雷家书》,傅雷对孩子的谆谆教导,要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以乐观、坚韧、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情感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受到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让学生看电影《城南旧事》,学生被电影为我们创设的浓浓思乡之情所感动,学习兴趣高涨,也能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深入生活。语文小生活,生活大语文。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阅读、写作放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参加社会实践,获取感性材料,感悟世界之精彩、人生之真谛。

3.课堂结构灵活多样。依据文章特点,学生理解能力、兴趣,选准课堂教学切入点,力争开始抓住学生,做到既环环相扣,又有张有弛。采用多种形式的竞赛,在竞争中学习。或把课文改编成小品、剧本,师生共同表演,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深刻含义,受到启发、教育。或引入音乐、绘画,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作品。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用真情打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兴趣,学好语文。

三、教学思想内容情感

1.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主要是课文的思想内容。师生通过探讨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达到教育学生,相互理解、沟通情感的目的。如《小橘灯》中小姑娘由于险恶的环境造成她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那么“我”采取哪些方式消除小姑娘的戒备心,使她对我感激、信任的?根本原因是真诚。引导学生谈同学之间如何消除隔阂,共同进步。这样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提高了学生探究语文的兴趣,又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判断他人情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当然,以课本中的特殊人物、特定环境感染、教育学生,也是情感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2.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文章乃感情之载体,无情之文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得其表之活泼灿烂,不久便枯竭而死;情感充沛之文章,则匠心毕现,文采斐然,如夜花千树,观者如潮。若做出至情之文,须行“有情之举”:

第一,以“情眼”看世界。有情之人,写出有情之文,须以“情眼”看世界。一块摔坏的玉佩,一棵其貌不扬的苍松,用情眼去看,便可以看见价值,这些普通的东西,也能演绎出曲折婉转可歌可泣的故事。客观世界会因人的情感的附着与渗透鲜活起来,文章也会字立纸上,人物便会栩栩如生,情感便会充盈饱满。

第二,以“情心”酿佳作。一个善良淳朴的人加一颗敏锐多情的心,是文章的情感基础。见花开而知春,见叶落而伤秋。反之,一个人不多情,甚至连起码的道德情操都没有,一定写不出情感充沛的文章。

第三,以“情笔”成华章。其义又有二:一曰我手写我心。为情造文,言为心声。写文章应该有真情实感,不能无病。二曰以己之心,推人之腹。推己及人,由个体想到全体,由人生的渺小想到宇宙的广阔。这样才能感情充沛,有感而发。

情感应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砥砺品格。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四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