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

时间:2022-08-27 01:58:05

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

【摘要】在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是将其作为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语言环境的缺失使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外语输入输出的重要渠道。因此,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本文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功能进行了探讨,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成功的终极标准是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学功能

外语教学的实施有五大主要过程: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堂教学、课程评估。在这几个主要过程中,课堂教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上课程序化、模式化,基本是单词讲解—课文讲解—课后习题“三部曲”模式。即使借助现代化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来教学,也只是把黑板换成屏幕而已。如此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惰性并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据此要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1.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喜欢外语,一方面可能是对外语和外国文化的自然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是对外语作为一门升学、就业、晋升等重要评价标准的课程的重视。前者被称为“融合性动机”,后者为“工具性动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将学习外语的工具性动机转化为融合性动机,即对英语及英语文化本身的兴趣。一方面因为这样的兴趣更加持久,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因为后者很有可能会影响应试学习的倾向,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最终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那么,课堂教学如何达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呢?

1.1教师的个人魅力

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知识能力、教师的语言艺术、行为举止,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教师来说,最成功的教育莫过于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1.2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新颖的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结合阶段性教学目标来计划和安排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一方面要遵循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原则,即主要以语言活动为主,另一方面要符合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认知等方面的特点,使他们在愉快、放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2.创造语言环境,提供学习资源

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所谓的PPP模式,即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方便操作,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实践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量多教些语言知识,精讲多练往往成了空话。学生课堂上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真正的语言交际样本,更不是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因此,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是非常有限的外语输入输出。长此以往,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本质产生了误解,认为语言学习就是一个学习语言知识、记忆语言规则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造成一些学生外语学习高分低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3.文化传授,道德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课堂上讲授文化知识至少有三个目的:让学生熟悉文化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跳出自身文化的圈子,从目标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各种课堂练习,强调理解语言和理解文化的不可分离性”。教师在课堂上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并有计划、有选择地向学生讲解中西深层的文化和思维差异,能促使学生利用更加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不至于因为误读对方而产生所谓的“文化休克”。

英语作为在本土意义上的国际语言,植根于英语使用者的本民族文化;英语作为全球意义上的国际语言,其基本功能是让各国的英语使用者互相交流彼此的观念和文化。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同文化只存在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了解外国文化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并在对外交流中致力于传播、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

4.答疑解惑,教学相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新生经过中小学数年的英语学习,已经普遍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应该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课堂讲授语言知识;没有必要什么都向学生解释;不要完全依赖教材,而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真实交际活动,来呈现语言;不要完全操纵课堂,而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困难,提供及时的帮助辅导。外语学习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很大,外语教师应该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精神,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与学生一起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确定有别于他人的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

5.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而且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更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核心问题的管理模式探讨 下一篇:高职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