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绽放的生命课堂

时间:2022-10-21 04:11:54

走进绽放的生命课堂

初次听到“学科生命教育课堂”,倍感陌生和困惑。生命与学科教育有什么关系?生命与课堂又有什么联系?我带着疑问细细地研读了肖敬的《生命教育》和的《生命的律动——生命教育实践探索》,终于明白了,“学科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课堂对于学生的生命旅程来说,是重要的一站;对教师来说,是生命的主要空间。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感受直接决定着课堂生活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着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和学生一生的发展。在“生命教育课堂”中,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而教学,更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育人。

可是,如何营造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如何践行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成为了我的又一个教育教学时间的困惑。今年我有幸参加了相关培训,并多次观摩了多种形式的“学科生命教育课堂”,从中受益匪浅,为我营造自己的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过程中,给与予巨大的启发。

一、教师读懂学生才能走进“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

在营造 “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的初期,我一直在完全效仿观摩过的课

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课上分组合作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基本很少说话。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即使为学生准备了详尽的预习学案,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课前进行充分的复习;课上分组合作学习时也经常有一些学生不积极参与。自己的“照搬照抄”太生硬,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课堂,却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一边教学一边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调整,渐渐地意识到,预习知识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而七年级学生很少有具备这种预习能力的。所以,我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于是改变策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不知不觉中,我惊喜的发现,只要我设置的预习内容得当,学生们都能够独立完成这个学习环节,并能正确感受到预习内容对学习新知识所起的作用。

二、教师会做“引领者”才能实践“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

“生命教育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发展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师的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所以,在“生命教育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就是恰到好处的“引领”。教师既要做好学生导学的引领者;又要做好学生探究新知的引领者。教师只有很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彰显生命的灵动,为学生打造一个“温暖、和谐、阳光”的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因此,教师“智慧”地引领则显得尤为重要。

1.做好学生导学的引领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问题创设与学生共同完成复习和预习的过程。有时,创设情境问题会让学生觉得有难度或者听起来不够明确,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教师就应及时降低问题难度或者进一步明确问题,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作出回答。但是,“学科生命教育课堂”的复习和预习部分是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如果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觉得有难度或者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对问题进行调整,就无法保证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所以,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恰到好处,过于独立则起不到前后知识衔接作用,过于复杂又会给学生的预习带来困难,无法达到预习的目的。

我在对预习导学部分进行情境创设时,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的实际问题,然后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增设一些问题或者适当地调整一下预习内容的顺序,使问题的设置更有层次感,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完成问题,为学生有效地复习和预习提供了保证,也达到了很好的导学效果。

2.做好学生探究新知的引领者。“学科生命教育课堂”凸显的是“关注生命情怀,张扬学生个性”。课堂上,教师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和过多的话语,更多的是倾听。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教师在课上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适时的“问”。“善教者,必善问”。在学生探究的不够透彻、感悟的不够深刻时,教师适当、准确地提出问题,为学生引领正确的思考方向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向;有层次、有步骤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交流探究。在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合作交流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使学生经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体验。当学生对探究的知识似懂非懂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明确概念性的知识。

在“学科生命教育课堂”中,教师通过适时的提问和巧妙的点拨可以恰到好处地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师与生融为学习的整体,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给予学生表现和展示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懂就问;使“学科生命教育”的预习交流、分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落实,真正的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三、教师不拘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 “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

解决预习的学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我又进一步探索新课讲解过程应该怎样设计教学环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于是,我每次备课时,都会本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在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和解法,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和解法。整节课,我的讲解极少,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由学生分组合作去板书、讲解,纠错、总结。在类比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和解法,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最大不同在于“系数化1”的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类比的思想和学习方式。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提高了学习能力。

再如:在讲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方法时,由于解题方法与前面所学知识的类比性较少,知识生成的特点也不够明显,所以,我先将解题步骤进行板书,然后由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其他习题的板书、讲解和纠错过程。最后,由学生总结两种解法使用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板演解题步骤,讲解的时间有所增加。

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归纳——应用——纠错——反思”的过程。学生的分组形式采取自愿的形式,每节课谁与谁合作都是不固定的。经过观察,我发现几乎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是好朋友,大家合作起来分工明确,久而久之达成了一种默契。有的同学演题,有的同学监督,有的同学验算,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也彰显了生命的灵动和智慧。

事实上,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模式。“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老师“尽量不说”的课堂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精髓。我根据教学内容,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营造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课堂学习,实现了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养成,初步营造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

总之,在我的“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中,我将尽力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师生的生命世界;努力践行以“人”为本,促进师生个体生命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真正的做到尊重生命,实现人格的平等,达到情感与情感的共鸣、爱与爱的交融,实现智慧与智慧的点燃,文化与文化的润泽,让生命在课堂上绽放!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九十中学)

责编/张 鹤

上一篇:试析高职英语课堂应试教育与应用教育的融合 下一篇:企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