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视角看黑板

时间:2022-08-27 01:45:50

从孩子的视角看黑板

刚听完一节六年级的语文课,利用课间十分钟与执教老师交流了一下看法,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声便响了起来,我转身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嗤——嗤——”,循着这奇怪的声音望去,原来是五(5)班的小调皮小军,此时的他正斜靠着教室外墙,用身上的衣服有一下没一下地蹭着墙壁。

“怎么了?怎么不去上课?”

“李校长,这个小军太皮了!刚才上课时一直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我提醒了他好几次都不改,好像屁股上长了刺一样……”五(5)班的班主任是位年轻教师,看见我在问小军话,赶紧过来解释。

“哦,那你们班现在上什么课?”

“信息课。我就是想让他在这儿站一会儿,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刚才的行为。”

“你问过他为什么要扭来扭去吗?”

“我问他是不是生病了,他说不是。还说什么看不见屏幕……屏幕那么大,怎么可能看不见?!”年轻教师一边跟我解释一边不忘训斥学生,“我看你呀,就是多动,想用恶作剧引起大家的注意……”

“看不见屏幕”这个解释,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的那节课……

这是一个六年级的班,学生是单数,有一个孩子单独坐,我在听课时很自然地跟他坐到了一起,而不是像平时那样另找一张凳子坐在过道里。这个班有不少学生身高超过了我,每次老师叫大家看屏幕,坐在我前面的那个孩子就会挺直身板,伸长脖子,圆圆的脑袋正好挡在我的视线与屏幕之间。为了看清屏幕上的文字,我歪着身子试图让视线绕过眼前那个圆圆的脑袋,可是这个孩子也将身子歪了过来……我再往右歪,过一下他又歪过来。我明白孩子不是故意跟我作对,因为他的前面也有一个圆圆的脑袋。于是,整节课只要是需要看黑板或屏幕的时候,我俩就会一前一后歪过来歪过去;还好其他时间,这个孩子基本都是窝着身子坐在座位上,要不,一节课下来,我的腰和脖子还真受不了呢。

想到这里,我对小军说:“这样吧,我帮你向老师求个情,让你先去上信息课,下课了再来找老师好好谈谈,好吗?”年轻老师明白我是在给她搭台阶,赶紧顺势批评了小军两句,就放他离开了。

“我想去听某老师的课,你也一块来吧。”我带着年轻教师悄悄地走进了一间教室,并特意安排她坐在学生座位的最后一排。某老师整节课讲得眉飞色舞,一会儿用课件演示,一会儿在黑板上板书,年轻教师听得很认真,不时在听课本上做着记录,只不过,她的身子也不时地扭来扭去……

下课了,年轻教师想跟我聊聊听课体会,我却笑眯眯地问道:“刚才听课时,你干吗身子扭来扭去呀?”

聪明的她一愣,马上明白过来:“我这就去找小军……”

下午第一节课时,我走过五(5)班教室,听见年轻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长得真快,有些同学的身高都超过老师了,上课时前面的同学可能会挡住你看黑板或屏幕的视线,老师会尽量将板书写得高些,你们也可以歪着身子避开前面的同学,当然,动作的幅度不要太大,不要影响后面的同学听课。”

……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从成人的视角去看是错误,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做法来源于他们自己的视角和高度。美国教育家塞勒·赛维诺曾说过:“每个人观察、认识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视角和立足点。身份、地位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若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一切将迎刃而解。”教育家说的是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我想,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加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才不致于让先入为主的成人看法影响我们的判断。

“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让我们记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

(责编 白聪敏)

上一篇:用“异步教学法”设计学习指导方案 下一篇:用爱心与智慧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