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建设是化解我国当前困局的最有效手段

时间:2022-08-27 10:29:08

社会保障建设是化解我国当前困局的最有效手段

摘要:面对我国当前主要的经济社会困局,抓紧完善社保体系,提高保障水平,抓住当前经济和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条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社会保障;拉动内需;社会安定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022-01

一、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些问题

1、宏观经济困难。通货膨胀水平高位运行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快2年时间,本次长时间的CPI指数走高,很大程度上是由农副产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所引发的,具有一定的全球性。近几个月来,物价上涨幅度有所回落,经济景气指数下降,世界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外部经济形势走向扑朔迷离。需要警惕物价反弹的可能,目前政府对能源、农产品的政府补贴一旦取消,物价存在反弹可能。2、超高外汇储备问题。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达1.9万亿美圆[1]。美国庞大的救市计划付诸实行,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存在,外储在美圆贬值的情况下将蒙受巨大损失。人民币是否应该继续升值呢?中国制造之所以显得便宜,主要源于过低的人力成本和环境成本,如果把这两个成本加到一个正常水平,人民币目前汇率是较为合理的。3、外贸企业困境。伴随美圆贬值引发的人民币升值浪潮,使得外贸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步履维艰,尤其对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发动机,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我国经济增长的外贸依存度过高,这对一个大国来说,无论如何是需要转型的。此时,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内需时机,因在巨大生产能力基础上,扩大内需并不会导致价格失控。4、各种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复杂。改革开放30年发展到今天,社会各个阶层、群体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各个群体间必须建立一种可以沟通的和谐商谈机制,才能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政府政策层面,制度公平性,向弱势群体的照顾等等,无疑是化解矛盾的最有效手段。市场经济是需要条件的,除了法制之外,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否则,在效率的追求之下,社会和谐与公平是难以达到的。有学者喜欢以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来说明普遍福利的不可取,问题是,其一,我们连基本的社会保障尚难说健全,何来普遍福利可言?其二,美国的制度形成有其特殊的文化社会背景,有强大的非政府组织做为补充,他国难以效法;其三,西方国家,尤其以欧洲国家为代表,二战后的高福利水平与其经济重振关系密切,并且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从而也使欧洲的和平及一体化进程得以实现。因此,面对复杂的社会利益冲突,建立普遍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最佳的制度选择。

二、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情况

2007年,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和任务。2007年,国务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并将在3年内全面推开,到2020年将力争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2]。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这一体系的建设存在很多不足,与世界较高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并且未来还将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重影响。目前存在主要不足是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健全、监察执法不严等。比如,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的。截至2007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107万人、22051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645万人、12155万人和775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由于城镇居民试点启动,全年新增参保人数超过6000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068万人[3]。

三、为何社会保障建设是最有效手段?

1、从变外向型经济为内需型经济的角度讲,让老百姓有钱花和敢花钱是两个必然的选择。完善社保体系,适度提高保障标准,是让老百姓敢花钱的最有效手段。一旦国内消费上去了,带来的是企业的收益和政府税收的提高。同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将使居民的生活品质得以提高,有利于社会和谐。2、从缓解较高通货膨胀水平引发的社会不满情绪来说,社会保障建设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当物价水平回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家不再对特殊行业进行补贴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将可能造成物价上涨。好的社会保障水平将非常有利于防范任何因物价上涨引发的社会动荡。控制物价可以提高供给或者抑制需求。在我国当前经济转轨、生产能力强大和确保就业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供给来抑制物价是较好选择。中国农业的脆弱性和农民收入都亟待提高,我们不可以为压低物价水平而对粮食价格过于压制,一旦违背市场规律,打击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我们未来所要付出的会更多。近两年来,国际粮食价格上涨速度远高于国内,而各项成本的上涨却差不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价格是一个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社会层面来看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3、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低人力成本和环境成本,实际上,这种低估不会也不应该长期维持下去。人民币与其升值,不如增加工资,体现更加合理的劳动力价值。有一种担心认为,工资的增加会推高购买,引发物价上涨,问题是,我们不正需要拉动内需吗?这是一个主要矛盾,而且,如果继续压制要素价格,低估人民币,只会有更多投机资本进入中国等待人民币升值获益,而外来资本流入体现为巨额外汇储备增长实际是推高国内这几年资产价格暴涨和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工资的增加有多种方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依靠行政命令增加工资并不能保证公平性,而社保的覆盖水平要高得多。必须强调,当前增加社会保障水平不能采取增加企业及个人负担的方式。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当前主要的经济社会困局,抓紧完善社保体系,提高保障水平,抓住了当前经济和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条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安定的最优选择。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我国外汇储备超过1.9万亿美元”.上海证券报.10.15.第2版

[2]“国务院研究部署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中国证券报.2007.4.5.A01版

[3]“截至2007年底全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超2亿人”.新华网.2008.1.21.news.省略/video/2008-01/21/content_7464685.htm

上一篇: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几种观点 下一篇:渤海镇创建学习型乡镇工作的成效和不足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