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时间:2022-01-23 01:55:23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使资源配置低效化,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严重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平稳发展。本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进行一般分析,剖析披露失真问题的表象和成因,并提出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失真;博弈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050-01

会计信息是指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及其成果等方面信息,是对会计主体经济业务活动中以货币计量反映的价值运动的一种客观表达。会计信息披露,就是将有用的财务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者、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国家有关部门等),使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情况等信息,以便做出合理决策。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提高和维护资本市场的信誉,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信息披露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管理者影响,来自于政府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不断增强。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及其成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舞弊行为。

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和非合作博弈。两者区别在于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是否能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倘若不能,则称作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非合作博弈是现代博弈论的研究重点。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理性,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则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是有时有效率,有时则不然。

二、会计博弈的产生

在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博弈论中,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且依赖于他人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博弈论研究的是在存在相互外部经济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按经济学理论假定,政府、管理当局、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会根据“效用最大化”或“利益最大化”原则来选择其行为。因此,可依博弈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博弈主体可供选择的行为策略以及效用矩阵等进行分析。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政府、债权人、所有者(股东)、投资者(潜在投资者)、经营者、供应商等,作为局中人均会从各自利益出发,对会计信息的关注有所侧重:政府部门由于肩负着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会更关心有关税收、公司长期发展能力、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协调等方面的会计信息;债权人出于其资金安全的考虑会更为关注会计信息中有关公司资本结构、资产流动性、偿债能力等指标;所有者为了自身的权益,会从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能力、发展能力等角度关注公司的会计信息,以此作为自己评价投资成果、进行合理投资决策的依据;公司经营者则会为了实现自身效用(如薪金、奖金、荣誉、地位、闲暇、在职消费等)的最大化而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有关薪金报酬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供应商与公司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必然关心公司的偿债、获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信息。可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各不相同,而会计信息本身又是不完全透明、不对称的,这必然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间产生一定冲突与对抗,从而产生博弈。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假设市场上存在监管者、企业及投资者三个行为主体,下面通过博弈模型说明三者间关系,借此说明强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一)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投资者为使其效用最大化,总希望获得更为详尽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对企业价值有正确判断,以进行合理的买卖决策。而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企业经营者,有时可能会少披露、不披露甚至歪曲披露企业的某些会计信息。原因:首先,出于筹资考虑,如果企业财务状况不佳,在资金筹集过程中便会受到限制,为了较易获得投资、贷款,企业会修饰财务报表,美化公司形象;其次,信息披露不完全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管理余地,以便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来操纵企业利润;第三,为美化公司形象,吸引更多投资者,企业更愿多披露对他们有用的信息,隐瞒不利信息;第四,公司不愿披露涉及公司商业机密的信息,以免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第五,基于“成本――收益”原则,只有某项信息的披露成本能带来更高收益,企业才愿披露。因而,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就要考虑公司歪曲披露会计信息的可能性,而公司在公开其信息时,也要估测到投资者对此信息公开后会做出的反应及对策。由于这种博弈的双方没有一定的约束性契约,因而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假设企业歪曲披露用D表示,诚实披露用H表示;同时假设投资者也存在着两种选择,购买用B表示,拒绝购买用R表示,其博弈结果如下表:

在这个矩阵中,就投资者效用而言,当投资者不参与股票投资时,投资者可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相应取得无风险报酬,其收益为5。当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时,若企业做出诚实披露从而使投资者做出理性投资决策,则投资报酬率势必高于无风险报酬,其效用为10;若企业做出虚假披露使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其效用为0。就企业效用而言,歪曲披露的效用为5;诚实披露时,投资者参与的效用为10;投资者不参与时,诚实披露效用为0。在这一博弈中,不管投资者是否参与,企业做出歪曲披露总是优先策略,至少可获得效用5,投资者可预见到这一点,其理性选择就是拒绝投资。最终的博弈结果是(R,D)策略,这一结果显然偏离了最佳策略组合(B,H)。

(二)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证券市场本身并不创造财富,交易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实施财富重新分配的场所。对于任何投资者而言,获取超额收益具有诱惑力,这便构成了投资者开展信息搜寻的动力。但每个投资者都开展私人信息搜寻,必然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如下例:有甲、乙投资者均持有A、B两种股票各100股,市价均为10元,交易采用直接换股形式。当出现状态1时,A股票市价上升为16元,B股票市价降为8元:若出现状态2时,则反之。投资者可有两种选择:一是等待最终结果出现:二是事先开展私人信息搜寻以知悉何种状态发生,但需为此支付信息成本200元。根据上述情况,证券投资者之间的博弈矩阵如下:

在此矩阵中,如果双方采取WW组合,即双方均等待,不进行交易,那么双方收益均为:(100×16+100×8)2×100×10=400,社会效益为400×2=800。如果是WS策略组合,知情方收益:200×162×100×10200=1000,而不知情方损失为:200×82×100 ×10=400,总的社会效益为:1000400=600。如果双方是SS组合,即双方均开展信息搜寻,因彼此知情而无法实施换股交易,双方收益均为:(100×16+100×8)(2×100×10)200=200,相应的社会效益为:200×2=400。

依据上述矩阵,不管甲方是否开展信息搜寻,从个人理性的角度看,乙方开展信息搜寻总是最佳的策略选择,甲方亦是如此。因此,博弈的结果是SS组合,因为双方在信息搜寻上进行了过量的投资,这个结果是最不幸的。一方面有违于效率原则;另一方面,公平交易原则被破坏。因此,如果投资者在信息搜寻方面的竞争地位过于悬殊,势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股票市场的公平和公正。而要改变这种不合意的现象,一种直接的思路就是促使证券投资者之间达成协议,均不开展私人信息搜寻,以实现理想化的WW组合,但这种协议的成本很高,因而是不切实际的。另一种较为直接的办法是从信息源上加以控制,实施严格的保密措施以制止私人信息搜寻。及时的会计信息若能由上市公司主动披露,成本低廉且服务对象广泛,而若由投资者自行搜寻则成本高昂且服务对象有限,易造成不同投资者同时搜寻同一信息,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推动证券市场强制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重大意义。

(三)政府部门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博弈。对于经营者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政府部门要进行监督管理。如政府税收部门要征收税款,而企业则千方百计想要合理避税甚至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以少交税或者不交税。因此,经营者与政府之间进行着博弈。假设经营者违规的概率为p,p∈[0 ,1],则不违规的概率为1p;政府部门监管的概率为q,q∈[0,1],则不监管的概率为1q;政府部门监管所需的成本设为C,L为经营者违规给政府带来的损失,F为罚款收入,S为经营者违规收益,T为经营者违规损失。则双方的混合战略对策矩阵可表示为:

①给定经营者违规的概率p,政府部门选择监管和不监管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p,1)=(CL+F)×P+(C)×(1P)=LP+FPC

E(p,0)=L×p+0×(1p)=Lp

令E(p,1)=E(p,0),得p=C/F

根据此计算结果,可以推知政府部门的策略如下:如果经营者违规的概率小于C/F,政府部门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管;如果经营者违规的概率大于C/F,政府部门的最优选择是监管;如果经营者违规的概率等于C/F,政府部门监管或不监管的效用是相同的。②给定政府部门监管的概率q,经营者选择违规和不违规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1,q)=(ST)×q+S×(1q)=S-Tq

E(0,q)=0×q+0×(1q)=0

令E(1,q)=E(0,q),得q=S/T

根据此计算结果,可以推知经营者的策略:如果政府部门监管的概率小于S/T,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是违规;如果政府部门监管的概率大于S/T,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是不违规;如果政府部门监管的概率等于S/T,经营者违规或不违规的效用是一致的。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会计信息造假成本。目前,因会计信息问题而发生的会计诉讼日渐增多,我国现行法律只重视会计信息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处理,缺乏民事法律责任调节有关规范,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具体认定及其法律责任分担的法律规定,使司法部门在解决这类民事关系时出现障碍。(二)规范经营者激励机制,增大对其造假的处罚力度。良好的形象是企业得以在市场中存在、获利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应逐步形成一个评定企业形象的等级,从而迫使经营者放弃短期行为,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经营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承担声誉代价,还要承担物质成本,根据经济学关于企业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有限理性经纪人”的假设,其行为必定遵循成本――收益原则,获得风险收益是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那么,使经营者假造的风险成本大于其风险收益就是一种防止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有效措施。这就要求加强会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从而使经营者造假受罚的风险增加,同时加大处罚力度,降低经营者预期风险的净收益。(三)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和公司核算制度。完善的注册会计师制度能够使得注册会计师站在委托人以及社会公众的立场上公正、客观地处理会计事务,从而达到尽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进一步完善会计委派制对于经营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对于公司而言,计量程序的可靠性、原始数据的科学分类和规范的会计科目又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这三个方面的有机配合将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单位:张雅琴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

原奇伟武汉市青山区武钢厂前交运特种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晓星,何建敏.对我国金融监管运行机制的博弈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6

[2]张建英.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J].理论探索,2005.2

[3]李向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J].商业经济,2006.3

[4]上官萍.从博弈论看会计信息披露――兼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思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梁志强.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博弈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6]李向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J].商业经济,2006.3

[7]李志强.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成因分析[J].经济经纬,2006.2

[8]杜煊君.从博弈论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现象[J].财经研究,2000.6

[9]王性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J].经济经纬.2001.6

[10]康娟.由安然事件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中国审计.2003.6

上一篇:浅析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对三明民营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