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时间:2022-08-27 09:02:02

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摘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可见,兴趣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 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动性. 因此,主体活动积极性的增强对开发潜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体验学习;活动发展

兴趣,是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人的活动的强大动力,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内驱力”,人们一切积极主动的活动都是由于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开始的.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并伴随着乐趣和满足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推动、激励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最有效的内部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途径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1. 调节师生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心理角度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内驱动力,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 积极情感可以催人奋进,反之,消极情感使人丧失信心.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说,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心情愉快,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爱戴,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学习. 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过程视为向学生倾注满腔热忱的主渠道,关爱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感到教师的爱与期待,从而诱发学生的潜能.

2.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维持学习兴趣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它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实践也表明,恰当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发展.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鼓励猜想

猜想是一种思维方法,是发现法教学的直觉思维方式,是关于数学规律的联想和设想. 数学猜想主要包括直觉猜想、类比猜想、归纳猜想、实验猜想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进行创造性活动. 尤其在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猜想,以猜为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启发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入手,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还具备什么特殊性质,鼓励学生逐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证明,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在猜想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设疑激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总是由疑问而引起,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的“设疑”,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困惑,进而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讲授某些新知识之前,教师可先提出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而学生暂时又无法解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讲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时,这样导入:河东岸的张村和李村要在河边建一发电厂,向两个村庄供电,如何铺设电缆使发电厂到两个村庄的路程和最短?从而引起全班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下课了,学生仍不觉疲劳,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3)师生互动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布鲁纳曾指出:“把一门学科教给一个人,不是要他把结果牢记在心头,确切地说,那就是要教给他参与到知识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中. ”这说明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活动的过程,需要师生间、生生间相互沟通与合作,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而是学生的朋友、辅导员、密切合作者.

(4)体验成功

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是激励学生乐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联,学生只要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再次创造成功的力量,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再次去体验成功的欢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尤其要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经历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能对数学重新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分式方程的解法是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但由于部分同学计算不准确,容易出错,则成为考试丢分点. 有的同学总是在报怨,自己算不准数,面对这种情况,我采用计算能力等级考核法. 对分式方程解法的考核分A,B,C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四道题,难度逐级上升,自己可以自主选择等级考核,以最高一次考核成绩计入平时成绩,最初大多数学生选择最低等级A类,当得知自己A类考得好成绩后,又向B类、C类进攻,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在做完A类题后,也都信心百倍地向B类题冲刺. 为帮助学困生体验成功,教学中还可以对他们进行简单提问,多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热情.

(5)开展电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选择数学幻灯片、录像、计算机软件等电化教学方式辅助教学,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鲜明深刻的印象,诱发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潜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几何图形的变化,一目了然地看到函数图像的特点,集中注意力,容易学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 结

总之,教师只有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才能把以人为本的教学落实在课堂上,才能让课堂变成学生自由探索的天地,才能把学生引向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之路.

上一篇:浅析初中代数丢分问题和解决措施 下一篇:言语恰当 成就课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