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测评与提升

时间:2022-08-27 07:59:19

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测评与提升

【摘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有助于揭示城市旅游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本文从城市旅游的现状竞争力、潜力竞争力和基础保障能力竞争力三方面入手,构建了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把江西省十一个地级市分成了竞争力强、较强、中等、较弱四种类型。在分析了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城市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提升;江西省

雅典指出,居住、工作、休憩、交通是城市四大功能,当今城市已成为区域旅游的聚集地和辐射中心,城市的功能越完善,其旅游影响力和吸引力就越强。江西省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全省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由1991年的1.23%上升到2010年的5.2%。但由于江西省各地级市在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江西各城市旅游发展的规模和收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的核心就是江西各地级市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差异。因此,进行江西城市旅游的竞争力分析,客观准确地找出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寻各城市发展城市旅游的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研究回顾

城市旅游竞争力指一个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所具有的,在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环境营造等方面,与其它地区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城市旅游未来持续发展的能力[1]。旅游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一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质是一种区域产业竞争力,属于城市竞争力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众多因素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同样重要。

国内学者主要是通过构建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或评价模型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万绪才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三方面建立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2];丁蕾等从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出发,构建了包括环境竞争力、人力竞争力、经济竞争力、设施竞争力、制度竞争力和开放竞争力等方面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3];郭舒、曹宁从核心吸引物、基础性因素和支持性因素、发展性因素和支持性因素、管理创新因素六个角度建立评价模型[4]。总体上看,国内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针对江西省内各地级市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尚待深入。

二、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城市旅游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由多因子共同影响作用下的竞争力,因此,选择有效的评价指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客观科学地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在构建江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考虑到四方面的原则,一是全面性,各单项指标力求能反映有关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状况;二是可量化,评价指标全部采用可量化的因子;三是可操作,评价方法设计尽量简明,资料易取;四是启发性,在评价方法设计时便于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并能进一步发现、分析问题。

2.指标体系构建

广义上看,城市旅游竞争力可由三大方面组成:一是旅游现状竞争力,体现了过去到目前为止城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表现,是当前城市旅游发展实力的基础;二是旅游潜力竞争力,它表示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在能力;三是基础保障能力竞争力,它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能力,是旅游业的基本保障,对推动城市旅游快速发展,在城市旅游竞争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分为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以及基础保障能力三类,共27个单项指标,建立了江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表1)。

三、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江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1.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量算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主要是通过线性变换,将众多指标转换为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避免了指标间的信息重叠,客观地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克服了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加强了对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的科学性。

本文结合《2010年江西省统计年鉴》,借助spss15.0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西省11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首先对27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公因子方差;其次采用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因子个数来确定主因子数,计算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有6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2.341%,所以将27个指标分为6个主因子,这6个因子所反映出来的信息量已经能充分解释原有27个指标变量所能表达出来的信息;三是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极大化旋转,由此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本文选择正交旋转计算主成分得分,作为江西省各个市旅游竞争力排名的依据;最后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六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 得出各城市的综合得分F(表2)。

2.基于聚类分析的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量算

为进一步分析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强弱,运用SPSS15.0软件,采用柯西聚类,按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对江西11个地级市进行层次聚类,最后分成了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中等竞争力、较弱竞争力四种城市旅游竞争力类型(表3)。

四、江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提升对策

1.强竞争力城市:南昌市

南昌市凭借城市整体发展实力较强而拥有较大的旅游发展优势,在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等指标上明显领先,在基础保障能力竞争力方面部分指标也有着一定优势,但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仍不够完善。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省会,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城市,其经济发展能力、交通发达性、科研能力等都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未来南昌市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及城市环境保护,以整体提升城市旅游的综合竞争实力。

2.较强竞争力城市:包括赣州市,上饶市,九江市

赣州市在影响城市旅游的各因素都较为均衡,其中国际旅游人数,路网密度,总人口等指标都较高,但人均GDP较低。赣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及前景非常好的旅游发展潜力,应该充分发挥其地理区位优势,利用招商引资来加强城市经济实力,增加人均GDP,明确目标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大红色旅游发展力度,引领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上饶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4A级景区有8个,因此上饶市在旅游发展现状竞争力方面得分较高,其中国内游客数量以及国内旅游总收入都较高,表明上饶市对国内客源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上饶市在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等方面指标值较低,表明其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另外公共汽车数量、出租车数量等较低,说明了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以及城市人均GDP较低,反映出城市经济基础较薄弱的现状。未来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明确城市定位,积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加大宣传力度。

九江市具有较强的旅游业发展基础,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国际旅游人次、交通可达性、星级饭店数量以及旅行社数量都较多,表明九江市对国内外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及具有较完善的旅游发展基础保障能力,但人均GDP较低。未来九江市应该充分利用好旅游资源以及较强的旅游发展基础,协调处理好“庐山-长江-鄱阳湖-城区”的旅游互动发展,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联动开发,并加强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3.中等竞争力城市:包括吉安市,宜春市,景德镇市

吉安市在影响城市旅游的各因素总体表现一般,其中,国内旅游总人数、公路密度较高,而公共汽车总量、出租车总量较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升。未来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视城市环境质量改善。

宜春市的公路密度、医疗卫生床数、财政支出等指标较高,但旅游发展现状竞争力较差,其中国外旅游人数及国外旅游总收入较少,反映出宜春市旅游资源对国外客源吸引力不大,另外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表明宜春市在环境保护方面还需加强。未来应该重点围绕游客需求开发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内外旅游者,重视城市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景德镇市在各单项因子的表现中反差较大,其中旅游发展现状指标中表现较好,特别是国际旅游总人次排名第一,表明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对国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城市经济及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与较强旅游竞争力城市比较存在着很大差距。针对景德镇市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较大这一优势,未来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占领国外旅游市场,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较弱竞争力城市:包括抚州市,新余市,萍乡市,鹰潭市

此类城市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城市旅游发展的因素,从而造成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整体低下。主要包括,经济水平较低,城市旅游产业规模较小,城市基础设施不尽完善等。

未来抚州市应该以文化为龙头产业,用文化统领全市旅游产业,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开发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新余、萍乡和鹰潭这三个城市应该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分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并做好城市旅游的宣传促销。

五、结论与建议

分析表明,江西省各地级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包括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形象塑造不到位,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基础设施以及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不完善等原因。但差异的存在也表明各城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规划管理等方面拥有提升潜力,未来各城市必须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双管齐下,对市域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统一开发,通过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制度环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等手段来提升其旅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涂燕,李海涛.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范围和对象[N].中国旅游报,2006-08-09.

[2]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J].经济地理,2001,21(3):355~358.

[3]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26(3) : 511~515.

[4]郭舒,曹宁.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业研究,2004(9):138~140.

上一篇:当旅游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下一篇:旅行社从业人员的职业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