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思索

时间:2022-08-27 06:31:02

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思索

*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是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增强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力量,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重视*国有资本带动*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是发挥国有资本更大价值,增强*国有资本活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一、*国有资本带动*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1.*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对保障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企业的发展状况。实践表明,一个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与大企业的发展,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理配置与分工密切相关,其中大型企业的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按照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快推进东北振兴战略,加速*经济隆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必须注重当地大企业的做大做强,尤其是注重*这样的中央国有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企业的合理结构与分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

2.*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是双方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支撑,二者深入融合,必将推动*和*地方加速实现发展目标的步伐。*要进入世界500强,需要*地方为其创造改革发展稳定的环境;*深化内部改革,也需要地方的紧密配合和鼎力支持。只有*实现“两步跨越”、进入世界500强、建设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的目标和*地方实现“总量倍增、位次前移、追赶沈大、殷实和谐”的目标都实现了,才能确保*老工业基地总体目标的实现。

3.*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是*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6年末,*的工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各项指标分别占地方总量的64.6%、77.3%和40%左右。这说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显赫地位。但同时也说明*经济在当地“一枝独秀”,*国有资本在当地的带动力和影响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是*的社会责任。*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合作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对企业评价的重要内容。国有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可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也是国有资本发挥更大价值的体现。*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城市供暖、供气,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解决*厂办大集体离退休保险待遇,抓好生产安全和稳定工作等方面。*是地方煤气、余热水最主要来源,为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做出特殊的贡献。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近几年,*对环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分别占地区总投入的67.9%、64.1%和73.1%,为中央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表率,发挥了*国有资本的社会效益。

二、*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

1.*具备带动和辐射地方经济的实际能力。一是资源优势。*的钢铁资源及“三废”资源,是地方拉长钢铁产业链和精深加工的雄厚资源。二是市场优势。*每年超千万吨的钢材生产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作为国内著名的企业品牌,潜在的市场资源是不可限量的。同时,*每年向外采购大量的生产原料和配件,投入资金上百亿元,有能力拉动地方工业的配套发展。三是技术优势。钢铁产业的先进技术、设计及装备是*能够带动地方发展的优势。

2.*与*地方融合协作具有广阔的合作领域。一是地方承接*的产业和产品转移项目,加工生产*所需要的配套产品,可以形成*以钢材生产为主,地方以*产业上下游钢铁和矿产资源加工等链条延伸的产业集群。如围绕钢铁产品深加工、煤系化工、废渣利用等项目具有极大的潜力。二是围绕*的钢铁资源优势,联合发展装备制造业极有前途,推进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发展。三是围绕提高*老工业基地国际竞争力需要,联合开发和建设辐射全国的钢铁物流信息市场具有现实可能性。四是为*配套加工生产、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及与市场相适应的其他新兴产业,可以实现地方与*产业和产品的差异化与错位化发展。

3.国务院国资委更加重视大企业大集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带动作用。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8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8全球投资促进高峰论坛”上表示:“要为大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发挥大企业的系统集成作用,支持大企业发挥资本实力、技术、品牌、信誉、营销体系、供应链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在东北地区是第五大城市,*7年在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排名第34位,是东北振兴的主要力量。同时*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支撑,今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必将加速*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推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挥*国有资本更大的价值。

近年来,“地企融合、共兴共荣”的发展理念已经结出丰硕成果,据统计,*2~*7年*与地方合作项目总投资达146.9亿元,初步发挥了*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和影响力。虽然*与*相互融合协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融合较少,信息沟通不充分。目前的融合协作只是初级阶段,表现在双方合作层次不够高,适应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拉长*的产业和产品链条等深层次的联合协作项目不够多。二是*地方的载体和配套功能尚须进一步强化。这些问题和困难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国有资本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价值体现。

三、*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

1.做强*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加快进入世界500强。要加快推进*钢铁主业发展。不断支持深化*内部改革,地方要重点配合*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有利环境,构筑“*工业园区”,为*企业扩张、企业搬迁改造提供足够空间。

2.统筹钢铁产业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一是要优化提升钢铁产品结构。重点是搞好钢铁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打造不同种类的钢铁产业集群。二是要发展钢铁物流信息产业。以*国贸和地方钢材市场为重点,打造辐射东北乃至中国的钢铁物流中心。

3.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地方。一是促进发展上项目。地方应吸引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落户地方,要主动承接*主辅分离、厂办大集体改制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地企联合开发钢铁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冶金文化博物馆、展览馆,以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的大发展。二是整合重组活企业。以项目为载体,以资本为纽带,吸引*通过各种形式购并重组地方企业,盘活地方沉淀国有资产,提升地方钢铁产业结构。三是地方应吸引*及利用*的品牌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到鞍投资兴业。四是要开拓*市场,拉动地方产品销售。*每年采购资金达百亿元之多,而地方采购仅占其10%左右,应当采取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等各种手段,逐步提高*在地方采购的比重。

上一篇: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規定 下一篇:保增重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