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也“低保”

时间:2022-08-27 05:57:08

浙江:文化也“低保”

解决了大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后,浙江省又开始逐步实施“文化低保”,努力让浙江百姓“口袋”、“脑袋”一起奔小康。

甭说看电影、听戏剧、唱KTV,连看电视都是件奢侈的事,最常见的业余生活就是走家串户聊天。这对很多城里人来说,像是在看旧时的电影,但这确实是浙江省41万农村“低保户”中很大一部分人的真实生活。他们中有一半左右家庭没有电视机,有电视机的也因为交不起有线电视费而看不上电视。

在人均GDP达到近5000美元的物质基础上,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而这些低收入群体一贫如洗的文化生活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

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

与此同时,浙江省也正不断研究制定“文化低保”相关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力争通过几年努力,较好地解决基层群众最基本、最直接的文化需求问题,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当前,我省率先启动了以广播电视“低保”为主的“文化低保”工程,希望通过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逐步满足低收入群体、特殊群体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目前,“文化低保”工程已列入浙江省“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

近一半农户仍看不上电视

据舟山市民政部门统计,舟山市共有低保户7825户,涉及人数12616人。调查发现,舟山市尚有2702户家庭没有电视机,约占低保总户数的34.53%;未接通有线广播电视的家庭1991户,约占低保总户数的25.44%。

事实上,通过几轮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浙江省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一些自然村都已经通上了有线电视。预计到2008年底,全省20户以上的自然村将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可是,农村地区的有线电视入户率却一直上不去,城市入户率目前已经达到100%,但农村入户率仅56%。据省广电局调查了解,这些农户看不上有线电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家庭困难买不起电视机,或是有电视机但付不起有线电视安装费和收视费。

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浙江省副省长葛慧君在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情况的报告中也指出,我省农村文化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乡镇的文化建设还很薄弱,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与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据介绍,我省目前尚有20个县级图书馆和15个县级文化馆无建制或馆舍面积为零;511个乡镇文化站虽然挂牌有建制,但站舍面积为零,约占全省文化站总数的34%。而欠发达地区的许多乡镇文化站基本处于无房、无钱的“二无”境地,“一站一人一桌”现象也相当普遍。据统计,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有占全省1/4的经济薄弱村,他们基本上没有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活动器材,存在“空壳现象”。

再者,一些地方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缺乏制度约束和连续性;一些地方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偏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则更少。不少乡镇文化站没有经费预算,连业务活动和日常办公等基本经费也得不到保证。而从人均文化投入水平看,城乡居民间的受惠程度还存在较大差异,2007年全省人均农村文化投入24.56元,仅为人均城市文化投入的2/5。

缺少最基本的文化读物、视听设备,不能参加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些看不上电视的农户平时文化生活相当匮乏,喝酒、串门、打麻将成了他们农闲时的主要“文化生活”。毫无疑问,这一群体成了当今社会名副其实的文化弱势群体。长此以往,这些弱势的文化群体由于受教育机会缺失,社会公德教育不够,许多行为不合社会公德而不自知;因为对健康保健常识不太了解,很多人因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致病、致贫;由于缺乏感情交流的场所和对象,很多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等等。

向困难群体实施“文化低保”,确保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已是浙江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中一项迫在眉睫的惠民工程。而且,只有让这一人群的“口袋”、“脑袋”一起富了,才能真正做好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由此看来,“文化低保”工程不仅是一种新的执政理念的体现,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

从广电开始实施“文化低保”

所谓“文化低保”,是指对受经济条件限制或由于个人主观原因或受社会生活环境的限制,缺少基本文化读物、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空虚的群体实施扶助的行为。

龙游县在罗家、塔石和模环3个乡镇试行“文化低保”,通过送图书、送戏曲、送电影等活动,保障当地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他们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基本文化生活。2008年初,罗家乡罗家村周家自然村50岁的“文化低保户”雷招发,对准家中那台崭新的21英寸彩电摁下了遥控器按钮,冷清的堂屋顿时热闹起来。“活到70岁了还能看上电视,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老母亲蓝菊兰高兴地说,以前每天做好家务,晚上6点钟就上床睡觉,现在能看新闻,看戏曲,也知道什么叫文化生活了。

据了解,在罗家乡,和雷招发一样享受彩电优惠配置和有线电视初装费、视听维护费“双免”优惠待遇的低保户,共有164户。

2008年,省政府将广播电视“低保工程”列入了浙江省“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省广电局先期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在龙游、武义、青田等3个县开展试点,欲通过减免网络初装费、视听维护费,保障广大农村低保户家庭基本文化权益。为此,省财政厅2008年专门安排了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省低保户家庭的有线电视安装补助,重点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同时,为配合“文化低保”工程顺利开展,省委、省政府还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向农村困难群众捐赠电视机的大型募捐活动――“彩虹行动”。该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全省各地捐赠的6万多台电视机,目前已陆续发放给低保户家庭。

同时,省文化厅还继续加大送文化下乡力度,2008年将送1.5万场戏、100万―200万册图书、20万场电影下乡。到2010年,平均每个乡每年可看6场戏,每个村每月可看1场电影。

根据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到“十一五”期末,浙江省将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农村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县有图书馆、文化馆,2/3的县有专题博物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85%左右的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初步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人一册”的建设目标。这样一来,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为配合这一系列的困难群体文化工程,“十一五”以来,省财政每年安排“两馆一站”建设专项资金3800万元,从2008年开始提高到5800万元。2007年4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省财政每年至少安排1.0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2008年我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已增加到1.45亿元。2007年底,省政府有关部门又下发了《浙江省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实施意见》,省财政将拨付1.06亿元补助资金用于该工程建设。

除此之外,从2008年开始,省政府还将每年安排600万元的困难群众文化活动经费,着力改善困难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在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的同时,也要相应设立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以购买和补贴公共服务的方式,加大对直接面向农村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

“文化低保”急需制度配套

“文化低保”工程虽然已经正式启动,但如何建立困难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比如说,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承担配套建设经费和运行维护费,建立有效管理和维护服务的长效机制,但一些地方由于各种原因,除使用好省级财政补助外,很少按规定落实配套资金,落实长效维护经费的则更少。

为此,省广电局建议有关部门探索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并争取把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实现财政投入的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

同时,省文化厅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目前全省没有村文化活动室且村集体经济收入少于1万元的经济薄弱村达9258个,要完成“到2012年,85%以上的行政村建有能初步满足群众需求、功能基本健全的文化活动中心(室)”的目标任务,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省文化厅认为,除了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外,还需要完善鼓励企业、个人参与公益文化事业的相关制度,以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

省文化厅还建议,应该逐步扩大“文化低保”的覆盖面,比如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全面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据了解,目前全省已通过不同形式建立了上千个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俱乐部。省文化厅表示,接下来,他们将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些特殊群体俱乐部添置书籍、玩具等文化设施,并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上一篇:这次听证会不是“涨价会” 下一篇:客人醉酒死亡 主人被判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