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育现状及出路的思考

时间:2022-08-27 05:10:03

高中作文教育现状及出路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当前作文教育的现状入手,尝试着分析当前作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如何改变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育 现状 出路

在当前我省的语文高考中,作文的分量是可谓重中之重;而作文能力在整个语文能力中是属于最为尖端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作文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现在的应试教育,使得当前的作文教育步入误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一)作文结构简单,模式明显,缺乏新意。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其作文的结构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甚至一成不变。这使得一个高中生的作文水平与一个小学生相当,同一个班级的几十个同学的作文模式几乎雷同。这是一个令人震惊更令人深思的现象。这种情况便是由于学生为技巧而技巧的结果,不是从内容和情感出发选择技巧,而是从技巧(模式)出发编造或改造内容,并且一用再用。如此的作文,必定不真实,而且行文拘谨,思维落入俗套。

(二)语言枯燥乏味,缺乏锤炼。一些作文的句子,上次用了,下次还是继续用,只是增加了一些“狗尾续貂”式的乏味的语言。这种情况也是必然现象,当前的教育,使得学生要么上课,要么做作业,剩下一点课余时间也大都话在背作文选上,而没有时间读一下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是尝试锤炼语言。

(三)搜集材料搭作文,缺乏理性思辨。这在议论文中较为明显。学生一般都备有论据资料合集,书中分门别类,学生要用时一查便可,或者只记住几个较常用的,每个都可以派好几个方面有用场。于是,搭积木式的议论文便大量出现:开头一个观点,中间三两个材料(或正反,或中外,或古今,或详略),最后总概括(或照应开头,或重申观点)。然而,评判一个人的写作能力的高低,并不在于文章中材料是否翔实,而在于其理论上的分析是否深刻。因为,前者是记忆性的,而后者才是智慧和能力的体现。

(四)立意不深,缺乏挖掘。给定一个题目或一份材料,学生普遍立意不深,只及皮毛,并且在深层次的挖掘上更不显功力。这也正体现了学生对生活体验不深,缺乏思考,缺乏思辨。

(五)作文题材一般限定在简单的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上,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字数。这种形式很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是在为作文而作文。以往形成的模式拿来一套便完成,而这也正是应试教育的需要与结果。

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走向文学的途径不能再依靠学校和教师了,而只能依靠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努力了,或者是家庭的支持,但沉重的负担和复杂的社会、家庭关系,又使得学生无法或没有勇气去实现他的兴趣爱好,家长也不支持孩子的文学之路。这样,学生时代接受文学的机会便就此失去了。

面对如此现状,在语文高考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得分只能停留在基本面上,无法脱颖而出,在语文成绩和总成绩上占尽先机。应试作文,不仅应该学会最基本而又常见的模式,也应该多增加阅历,广博知识,方能逐步摆脱千人一面的现状。

(一)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成功之路的基本起点。受调查的438名世界知名作家几乎都对文学有着入迷的兴趣,对所爱的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其中95%以上自幼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全部热情和爱扑在文学事业上,有的甚至不顾社会的压力,不顾家庭的反对,依然走上了文学之路。如意大利的彼特拉克,出身贵族,父亲是著名的律师,希望儿子也学法律,但彼特拉克却酷爱文学,终于做出了辉煌的成就,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颗“巨星”之一,同但丁、薄伽丘并立于世界文学之巅。试想当前教育下的学生,有几个有如此的气魄。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丰富学生的阅历、见识,使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底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丰富的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宝贵源泉,是对学生写作的最佳素材库。纵观古今中外文坛,不少作家曾是流浪汉、军人、记者、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不幸者,因为他们的生活底子独厚。苏联优秀长篇小说《表》的作者连卡·班台莱耶夫,幼年丧父,少年时与母亲失散,流落街头巷尾,与小偷、流氓、骗子为伍,被遣送劳动教养,以后又放过电影,当过皮鞋匠、图书管理员。他深知自己生活的优势,选择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把笔触伸向自己亲身经历了的劳动生活领域。

(三)丰富的阅读量,并且敢于标新立异。阅读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所以,作文教育不应只是一味的写,而应有大量的阅读量。这方面家庭的影响也很大,书香之家的后代对文学的嗅觉也更灵敏一些。丰富的阅读量,还要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在许多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上,都写着“新颖的独创性”、“创造新型性格的才能”、“诗意的想象力”、“大胆的探索和新奇的独创风格”、“不妥协的锐利的笔锋”……当然,在短期之内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更多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多加阅读,鼓励他们敢于独创思路和语言组合。

(四)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情感。文学是感情的艺术。“愤怒出诗人,哀怨其骚客”,强烈的、鲜明的爱憎感情是文学创作的燃料。缺乏这种燃料,“为赋新诗强说愁”就很难冶炼出文学的真金。大凡成功的作者,都对他笔的人物爱得深刻,恨得刻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否则学生都成了无棱五角的废物。

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业繁重,时间紧迫,有很多作业要做,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有千头万绪的事情需社会、家庭、学校和老师去做。本文只是从几个方面简要叙述,些许很多不足之处,愿能抛砖引玉,为学生的写作多做努力。

上一篇:爱无悔 第75期 下一篇: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