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基础教学

时间:2022-08-27 04:04:14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基础教学

初中数学总复习作为初中数学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同学们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及对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非常重要。特别是近几年来,中考数学试卷的题意新颖,构思精巧。伴随着数学新课标改版的不断完善,试题也加强了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其次具有适当深度和明确导向的创新题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要求学生能"由因导果"和"由果索因"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数学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透析中考变化趋势,了解命题方向

纵观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市的中考数学试卷及全国其他省市的中考数学试卷,大致有以下共同点:试题以照顾多数考生为主,基础知识所占比重较大;试题的覆盖面较广,较难试题的难度有所下调;试题侧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侧重社会实际与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试题在中考试卷中有较大的渗透。另外,以现行教材为依据求变、求新、求活。每年的中考试题中都有以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习题为原型,经过精心设计、变更包装、迁移创新的新颖试题。

二、科学实施各轮复习,提高综合素质

鉴于新课程改革以来,中考试题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往往是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如何在各轮的复习中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各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轮:紧扣教材,夯实双基

在中考数学复习的第一阶段,应回归课本,力求达到温故知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复习一定不能仅凭一本中考指导而抛开课本。事实上,课本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复习用书,应结合考试内容找出课本上对应的内容,弄清公式、定义、定理的具体表达,绝不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对第二轮复习的效果有着重大的意义;课本上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应再看一看,解一解,并尝试在一个较高的高度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练习和总结。把课本与《毕业会考指导丛书》结合起来,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这不仅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必由之路,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摆脱题海战术的明智之举。

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回归课本,强化双基?如何有的放矢地立足教材、提高能力?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先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进行梳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按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可以把二十一章内容归纳成八个单元。1、数与式{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2.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 3.函数与统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统计} 4.三角形 5.四边形 6.相似形 7.解直角三角形 8.圆

另外,对于重点的知识与章节,首先对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重温,学生在明晰 "双基"的基础上牢固掌握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课本的例题(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因此,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数学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在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审视这些例(习)题,从中进一步清晰基础知识,重温思维过程,巩固各类解法,感悟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探究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有效地形成知识网络与方法体系。课本中的某些例题(习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系、密切相关的,我们觉得应该从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点出发,设计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去发现、研究、展示这些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知识,有利于强化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使知识和能力产生良性迁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对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有机演变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参与探究中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课本典型例题、习题为题源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强化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课本上的某些例(习)题看似平淡无奇,但如果我们以此为蓝本,改变其条件或结论,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手段,编拟出形式新颖的题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层次、强化探索创新和应变迁移能力,以及摒弃题海战术,都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该做到全面梳理、系统归纳,注意点与面的结合。通过对基础知识全面系统的复习,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达到"内化"的要求,并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使学生能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把基础知识真正掌握好,达到夯实"双基"的目的。

第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思维

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既是实战前的演练阶段,又是实战经验的积累阶段,这一阶段的效果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考的最终效果。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应对照《毕业会考指导丛书》对各专题的要求,从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这四个层次进行归纳与总结,根据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训练。按照专题进行复习。包含"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四大块内容,复习时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知识和方法,从解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技巧上进行总结,做到重点知识结合实例进行。知识只有和实例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会更加深刻,以后碰到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 "双基"的考查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抓好"双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但要取得好成绩,还要抓好提高题的专题训练和培养,对学生做专门的复习指导,使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碰到未见到过的题目时能冷静处理。因此,专题的复习就显得很重要,要认真抓好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还要重视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方法的复习。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要求学生在复习时对每一种方法的实质、它所适应的题型、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如函数思想,在初中的试题中,明确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成函数解析式,或者隐含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又如数形结合思想,要求学生能熟练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如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与几何图形中线段的长的关系;坐标系中x轴与y 轴相互垂直与几何图形中的直角、垂直、对称及切线等的关系;函数解析式与图形的交点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不易理解或尚未理解透彻的弱项,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第三轮:模拟测试,查漏补缺

进入第三轮复习时,以模拟中考的综合测试为主,包括中考真题、模拟试卷、信息卷等。第三轮复习相当于最后的"百米冲刺",综合能力训练既能提高学生临场的解题能力,积累考试经验,最好地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是一次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的机会。在编制模拟试题时,要充分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准确把握中考动向,每种题型的题量,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都要接近中考试题。所以对第三轮复习应该有足够的重视,不能走过场,而是要落到实处。通过这一轮的复习,要纠正解题中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答题技巧,对经常出现失误的地方及时进行总结,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复习注意事项:

复习时要重视两点:一是要重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变化,对于删掉、淡化的内容,如根与系数的关系、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复习时减小力度、少花精力,而对于新增加的内容,如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统计与概率等,要加强复习;二是要重视考查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新题型。如以试题背景为主线的衣食住行问题、市场营销问题、方案设计问题等,以试题考查内容为主线的不等式与函数问题、函数与方程问题、阅读理解问题、实验操作问题、几何变换问题、开放探究问题等。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体现时代性。

三、切实加强学法指导,突出因材施教

进入中考总复习,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开展有针对性地分层教学。对于成绩中上等的学生,一是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知识点的薄弱环节,针对性的加强复习,二是重点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多练一些综合题,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不断积累,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并形成自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实施成功教育,创设成功教育情境,为这些"学困生"创造成功机会,帮助学生不断成功。我们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把教学步子放小,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把教学内容和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科学、可行的不同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掌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四、重视考试心理调节,进入轻松状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高效复习、轻松应考的关键因素。俗话说"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那么两智相遇谁能胜呢?中考考生中,许多平时成绩不相上下的同学,其中考成绩却相差甚远,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月考和模拟考试中,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心理指导,教会他们一些调节心理的有效办法,指导学生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以轻松的心态、最佳的状态,进入考场。这样他们就会发挥出最佳水平。

上一篇: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价值观分析与重建 下一篇:初中英语对话式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