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孤独氏由盛而衰探微

时间:2022-08-27 03:26:06

内容摘要:独孤氏是北周时期兴起的一个大族。其中以独孤信时期尤为显著。独孤信乃北周大司马太保并追封卫国公,是著名的八柱国大将军之一,三个女儿分别为周隋皇后。一门三后三代外戚,独孤之盛,自古未有。但之后却急遽衰落,到了隋末唐初,独孤家族开始在政坛上销声匿迹。中唐之后,虽独孤氏略有复兴,但已无法与鼎盛时期相提并论。本文就从根基不稳、军功不继、子嗣不茂、限制士族政策等方面来探析其由盛而衰的原因。

关键词:独孤氏; 独孤信;北周;隋唐;士族

东晋时期,门阀政治达到鼎盛,由此出现了一大批世家大族。到了南北朝,随着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和政治的风云变幻,除了汉族的世家大族之外,还出现了一批胡姓高门大族,独孤氏就是其中之一。从北周兴起到隋末唐初的第一次沉寂,不过短短几十年,独孤氏就经历了其他大族数百年时间才经历的演变轨迹,故而对独孤氏由盛而衰的原因进行探讨,就非常具有意义。

一、独孤氏军功起家,功勋卓著,但门户新立,根基不稳

独孤氏出自匈奴,是建立十六国前后汉之刘氏后代,在北魏建立前后的政治中极为活跃。独孤部的先祖是伏留屯。《周书・独孤信传》记,“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1]可以说,独孤氏在北周之前名位不显,实“难入高门之列”。不像东晋汉族的簪缨世家王氏谢氏等有深厚的家族背景作支撑,所以很难在政坛上长久屹立不倒。

独孤家族的奠基人是以军功起家的独孤信,独孤信,本名如愿,他“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1]。北魏初年,北方发生六镇之乱。独孤信追随贺拔胜兄弟,屡建奇功,从此知名。他是贺拔胜最亲信的部将。后因北部边境丧乱,独孤信逃避到中山,成为葛荣的部下。葛荣失败后,独孤信投奔尔朱荣。后跟随孝武帝西征,授爵浮阳郡公。西魏立国后,独孤信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最终平定三荆。又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独孤信与宇文泰是同乡,自小就十分友善,故入关之后甚见重用。后独孤信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收复颍、豫、襄、广、陈留等地。北周建立后,独孤信升任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后进位至柱国大将军,位居宰辅,即使西魏政权把持者宇文泰,也忌三分。不仅如此,独孤信还福荫诸子,“增封,听回授诸子[][4]”。他的五个儿子分别被封为公、侯、伯,累计加封四千户。如第三子独孤穆,封文侯县侯,邑一千户。第四子独孤藏,封义宁县侯,邑一千户。第五子独孤顺,封项城县伯。第六子独孤,封建忠县伯,皆因父功。独孤信累累军功,撑起了独孤家族,使之地位不断擢升。

但独孤氏乃新立门户,毕竟根基不稳,一旦政坛变动,家族的地位必然受影响。孝闵元年(557),赵贵因对宇文护不满,便与独孤信策划将其除掉,后事泄,赵贵被处死,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家居不久,晋公宇文护又想杀掉他。由于独孤信一向很有名望,宇文护不打算公开他的罪过,就逼迫他在家自尽,独孤信时年五十五岁。

独孤信的自杀,实际上是宇文护加强宇文氏专权,维护宇文家族利益的手段。独孤信与宇文家族的矛盾之一是他忠于魏室。魏孝武帝避难关中时,独孤信抛妻弃子单骑追随。到西魏不久他出镇荆州刺史,后为东魏所败,弃荆州而奔梁。在梁三年,“梁武帝问信所往,信答以事君无二”,他放弃了在山东的父母而投奔西魏。但是,宇文泰迎接孝武帝入关,却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自己的霸业,并非真心的忠于魏室。而独孤信则是要在忠于魏室的名义下,与宇文泰相抗衡。再加上独孤信功高震主,手中握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军事力量,对宇文护是个大大的威胁。北周实行府兵制,该制由宇文护创立,各军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容易统驭,因此除掉独孤信也是为了解除威胁。

二、军功不继,独孤氏发展无力

独孤信死后,局面急转直下。明帝二年,独孤信长女周明敬皇后早卒,独孤氏失皇室奥援,家族地位迅速下降。独孤氏子弟和旧部也因之遭受打击。次子独孤善“以父罪久废于家”[1]。第六子独孤“坐父徙蜀郡十余年,宇文护被诛,始归长安。”[1]就连已出嫁弘农杨氏的独孤伽罗也“每谦卑自守” [1]。独孤家族势力由此转微。

独孤信死于557年,至581年杨坚和平代周立隋,时局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数并不多的战争也多由北周武帝领衔出兵。而此时独孤家族成员或身处流放之中,或为了保全自身蛰伏家中。只有独孤善曾“从高祖(杨坚)东讨,以功封上开府” [2]。581年至590年是杨坚统一南北的战争时期。此时独孤氏倚靠独孤伽罗,贵为外戚,家族势力终于有所回升。但查此时期独孤家族成员传记,并未发现有从军的纪录。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独孤信一生戎马倥偬,经历虽然丰富,然而就自身来说,他未必就愿意自己的子孙也过这种刀头舔血的日子。

再查独孤氏子弟职官表,考量独孤诸子的仕宦才能,不难发现他们或以父荫受封,或因外戚之贵受封。可以说,自独孤信之后独孤氏子弟仕宦才能不显,难以助力家族重登高门之列。只有第二子独孤善具乃父之风。《周书・独孤善传》说他“政存简惠,百姓安之”,《隋书・独孤罗传》中明确指出“善后官至上柱国”。至于独孤信的孙辈,最高才有两个为河阳郡尉。这个官职并不低下,然而对于独孤信的辉煌,早已成衰落之势。

三、子嗣不茂,家族后人难成辉煌之势

家族的房法系分化也能密切的影响家族的兴衰。作为士族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大族,若枝不繁、叶不茂,则独木不足以成林。独孤信生有七子,然而他的儿子却子嗣不茂,正史上很少能找到有名有姓的子孙。相信这也是独孤氏短亡的一个令人遗憾的原因。

四、隋朝后期实行限制勋贵的士族政策阻碍了独孤氏复兴

独孤信乃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核心人物之一。关陇军事集团是指以武川镇军人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的军事勋贵。西魏实行军政合一,进一步完善府兵制,在其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他们不止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大家族,各方面都处在社会的顶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出自该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国,而隋朝的始祖是大将军。关陇集团作为西魏、周、隋、唐四朝的政治核心力量,虽经改朝换代,仍然把持朝政、根基不坠,此即“关中尚冠冕、代北尚贵戚”[][3]之谓也。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对关陇集团深怀戒心,一方面关陇集团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一方面则是为了限制腐朽的门阀政治,推动朝政的发展。开皇初年,杨坚下令对府兵制实行君主直辖,这直接剥夺了关陇贵族赖以存在的军事基础。

杨广继位后,承续乃父遗志,以更大力度持续打击关陇集团。他创立了进士科,限制和打击了昔日豪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大业五年(609 年)还下令,魏周官不得为荫,剥夺了大部分关陇集团贵族世袭爵位的特权,并将原有的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爵位,“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2]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文帝朝显赫的散实官,在炀帝朝既无标志本品的作用,也无担任职事官的资格,这意味着关陇勋贵政治地位已经下降。独孤信其他的子孙正史无名与此大有关联。因为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政策来看,他们要想靠袭爵再达富贵已是不可能了。

尽管在中唐之后,独孤氏复又兴起,出现了独孤郁、独孤郎、独孤及等知名人士的,但始终不是家族发展的主流。他们已无力挽回家族的颓败大势。唐末之后,独孤氏已落入凡尘,优势尽失,成为普通的家族。可以说,独孤氏的急遽下降与其家族根基不稳、军功不继、子嗣不茂以及当朝限制士族政策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 [唐]令狐德.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2] [唐]魏徵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 陈爽:《“四姓”辨疑――北朝门阀体制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国学研究》第四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 [唐]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上一篇:2014科技改变世界杯 下一篇:长输管道外防腐层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