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铜镜综论

时间:2022-10-19 03:24:38

[摘要]隋唐上承三国两晋南北朝,下启宋元,自隋代建立至后周灭亡,共历380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政治统一,中外交流频繁,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手工业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亦呈现繁荣。隋唐铜镜铸造业,尤其是唐镜,在继承前代铜镜铸造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隋唐时期;铜镜;铸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8-0025-02

隋唐时期由于铸镜的铅锡成分变化,铜镜表面洁白光亮。除银白色镜外,有的铜镜表面呈黑褐色。隋唐磨镜技术高超,据明人刘基《多能鄙事》载,磨镜药的成分包括水银、锡、白矾和鹿角灰。因此,有些唐镜虽流传至今已一千多年,但镜面仍可清晰鉴人。这时铜镜的外形除圆形和少数方形以外,又有不少创新,出现了一些新样式,例如葵花形、菱花形、亚字形、方形圆角,以及带柄手镜等。纽的形制除圆形外还有龟形。镜背纹饰也相当丰富,画面内容一改两汉以来拘谨、呆板的构图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同时,画面内容亦与铜镜形状相配合,整个画面精美华丽,更具审美感。隋唐铜镜在纹饰的取材上也不同于汉魏晋南北朝,常常把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在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环境下人们安静的生活心理,及其对更为美好生活的追求。隋唐铜镜纹饰主要题材有:花蝶、葡萄、团花、鸟兽、雀绕花枝、双鸾、对鸟、云龙、月宫仙人、人物故事、打马球、狩猎、万字、八卦,以及采用金银平脱、螺钿等特种工艺方法组成多种花纹图案。需要指明的是,在唐代的众多铜镜中,也有少数带有宗教色彩,但这不是唐镜的主流。另外,隋唐时铜镜普遍厚重。

铜镜铸造业作为隋唐时期诸多繁荣的手工业部门之一,其铸造的工艺、装饰纹饰等,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对其进行分期研究,对究明隋唐铜镜内在的发展规律及其风格非常重要。有关隋唐铜镜的分期研究以孔祥星和徐殿魁为代表,孔祥星在对隋唐镜总体研究的基础上将隋唐铜镜分为:隋至唐高宗时期、武则天至德宗以前(此期以玄宗开元、天宝为界又分作前后两段)、德宗至晚唐三期。徐殿魁依据偃师杏园墓纪年唐墓中出土的铜镜,将隋唐铜镜分为四期:隋至唐高宗时期、武则天至玄宗开元末、唐玄宗天宝时期至德宗时期、宪宗至唐亡。本文依据铜镜装饰风格、形制等的变化,并参照各家对唐代铜镜的分期法,将铜镜的发展演变大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隋至唐高宗时。这一时期铜镜的铸造在很大程度上承袭自东汉末起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镜铸造的特点,继承的传统因素较多,但亦不乏新时期的风格特征。镜一般是圆形,圆纽,也有少数方形的。这一时期主要流行四神十二生肖镜,有的为单一的十二生肖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饰,有的则把两种图案组合在一起,是为四神十二生肖。布局拘束严谨,分区配置纹饰,主题纹饰以灵异瑞兽为主。除十二生肖镜外,还主要流行瑞兽镜、团花镜。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出土一件十二生肖镜,①半球形纽,外区分成均等的呈扇形的十二小格,每格内填一生肖。陕西永寿孟村发现的一面隋代铜镜,主要特点是内区饰规矩神兽纹,靠边缘饰十二生肖。围绕内区有铭文一周:“绝照览心,圆辉烛面。藏宝匣而光掩,挂玉台而影见,鉴罗绮于,写衣替乎前殿。”② 如前所述,这一时期的一些铜镜仍保留着某些魏晋时代的特点,同时又体现出新的风格特征。洛阳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隋代画像镜,镜背内区饰东汉以来常见的“东王公”、“西王母”、四神和十二兽图案,外区饰有花草等纹饰,并铭有“宜君大吉”几字。圈外平带上有“淮南起照,仁寿传名”铭文一周。③瑞兽镜是隋唐铜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镜类,它既继承了古代铜镜的传统,又在造型风格上有许多变化,比如铭带消失,蔓草、葡萄纹样出现;瑞兽由静态趋向动态,造型更为丰腴等。

第二阶段是武则天至玄宗天宝时期。这一时期正处盛唐,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铜镜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新的因素和新的镜类不断出现,趋于成熟。这一时期方形镜开始增多,而且为适应新出现的一些花纹图案的构图特征,又出现了菱花形和葵花形镜。铜镜外形与图案内容相配合,更具实用性、艺术性。流行的铜镜主要种类有:瑞兽葡萄镜、雀绕花枝镜、双鸾镜、团花镜、云龙镜、月宫仙人镜、人物故事镜、打马球镜、对鸟镜、瑞花镜、人物镜等。虽如此,但其风格却发生着重大变化,瑞兽镜在该时期逐渐退居次要地位,飞禽花鸟镜逐渐居于主要地位。甚至发展至该时期后期,隋、唐初的瑞兽形态完全消失,在飞禽花鸟镜中,鸾鸟镜占居主要地位。四神十二生肖镜虽仍在流行,但整体形态已发生了变化。主题纹饰亦发生了变化,由以瑞兽纹为主题纹饰转向写实花鸟纹和以神仙故事为主的人物纹。反映神仙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题材大为增加。植物纹饰摆脱了附属的地位,形成了以瑞花、株花为主题的唐镜,甚至单纯以花朵为装饰的铜镜。例如湖南常德近年收集的一件花朵纹镜,主题花纹是有枝条的八枝花朵,勾连内区的小花朵均匀环绕在镜背外圈,或八朵花卉在镜背呈环绕状。人物故事镜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面菱花形月宫镜,镜中心部分有一棵枝叶丰茂的桂树,桂树一侧为嫦娥,另一侧一玉兔正在捣药,一蛙在跳跃,周边饰以云头纹。另一件菱花形仙骑镜,环纹,镜纽饰四仙人,二人骑马,二人骑鹤,马与鹤作交替安排。这里还需提及的是,在葵花形鸟兽纹铜镜中,有的在镜背的菱边镶以银,增强了色彩美,这种镶银边的镜子,一般称银壳镜。另外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成为特种工艺镜的金银平脱镜和螺钿镜,金银平脱镜是将金、银箔剪成人物、山水、花鸟等形状,然后再将这些花纹图案用漆粘固在镜背上。螺钿镜是将贝壳的内层磨制并雕出各种图案,然后用漆将图案粘贴在镜背上。这两种特种工艺艺术效果极佳,形成一幅幅宛如写生的图画,漆色与金银色或贝壳色相互辉映,鲜艳夺目。金银平脱镜图案常以鸾凤和花鸟为主题。1970年在洛阳关林出土一件金银平脱鸾凤花鸟纹铜镜,④葵花状,圆纽,圆形纽座外有同向的飞翔状的四只鸾凤,鸾凤间再填以花蛛和飞鸟。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一件葵花形金银平脱花鸟镜图案也很精美。关于螺钿镜,1955年洛阳16工区76 号唐墓出土一件,镜背用螺钿镶嵌成丰富的图案,中心部分二人对坐,一人弹琵琶,一人持杯。上半部分为花树和鸟兽,两只鹅鸣叫起舞,下半部为荷花、鸳鸯。

第三阶段是德宗至晚唐。这一时期整个唐王朝在经历前期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已开始走下坡路,整个社会经济虽继续向前发展,但大不如前,铜镜铸造在这一环境之下也受其影响,步入衰落。这一时期,铜镜的形状继承前期菱形镜等多边形镜的基础上多有发展,出现了八角形、六角形、委角方形等多种。主要流行八卦镜、“万”字形镜和传统的圆形镜、亚字形镜,以及为方便使用的带柄镜。铜镜的造型和装饰一改盛唐时华丽庄重的风格。铜镜整体轻薄,纹饰或简单枯燥或繁缛,表现手法或者浅浅细刻,或剔底成纹,作风或粗拙,或细弱。这一时期流行的八卦镜往往与道教相联,其上有的除有一八卦形图案外,还配有天干地支或十二生肖图案等。“万”字取自佛教用语,寓意“吉祥如意”,唐时将此作为铜镜装饰亦示该意。另外作为佛教用语的“万”字之所以能作为唐镜的装饰,这可以说与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盛行在唐的继续不无关系。“万”字形镜多见委角方形或八角形。

除上述隋唐诸期的铜镜外,值得一提还有透光镜。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这是科技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隋代透光镜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出土,唐透光镜出土较少。如在河南遂平县曾先后发现两件唐代透光镜,一件为圆形,一件为八角形,⑤镜背饰七朵花朵,六朵,一朵居中。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统治稳定,中外交流广泛,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手工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铜镜铸造在这一时期得到高度发展,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隋唐时期铜镜铸造由汉末起,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区性特点再度趋于统一,在继承铜镜铸造传统的造型、装饰、纹饰等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发展,并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在我国铜镜铸造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注 释]

①唐会裕:《西安西郊李静训墓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9期。

②朱建元:《陕西永寿孟村发现隋代铜镜》,《文物》,1982年第3期。

③沈叔玲:《洛阳博物馆收藏一件隋代画像镜》,《中原文物》,1984年第1期。

④洛阳博物馆:《洛阳关林唐墓》,《考古》,1980年第4期。

⑤王铠:《新发现一面唐代透光镜》,《中原文物》,1982年第2期。

上一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下一篇:踏风踩云吟咏心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