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农村九年级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8-27 02:25:19

试谈农村九年级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在农村九年级化学“活动探究”这一环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以及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化学教学 探究 现状 对策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化学要重视实验方法的教学,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化学课的“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使学生知道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程序。在设计实验时又渗透“智力的开发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实践中,在县教研室韦德伟主任的指导下,我县化学教师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接受考验,经历着观念更新,知识充电,教学反思的过程,为实现新课程培养目标进行着艰辛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师生们正在与新课程一起健康成长。一年多的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和研究,从新视角、新高度去审视我们的教学,喜忧参半。在实践中,我们困惑,我们反思,我们探索,我们寻求对策,开创了课程改革的新天地。

1 “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现状

1.1 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方式老化。在一些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忽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2 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满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程式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

1.3 把自主变成自流。既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1.4 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

1.5 有活动没体验。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课堂活动、讨论、交流表达的时间增多,在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外在多于内在,动手和动脑脱节,目的性差,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1.6 怎样进行教学评价。这一问题是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因为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指挥棒”。怎样进行教学评价?在探索,还不成熟。

2 在实施“活动探究”教学时面对的主要困难

目前,我县九年级化学教师在实施“活动探究”教学时遇到的困难主要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2.1 教师准备不充分。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对探究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认真分析这部分内容,钻研课标和教材,所以不能真正按照课程标准处理实验。使教学安排不得当,或忽略学生的讨论和反思,甚至采取放任式教学,导致效果不佳。

2.2 课堂时间不足。九年级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还没有形成,实验成功率低。学生在实验时,基本操作失误很多,如药品用完没有归位,桌面上紊乱,操作的无计划。另外,部分学生对实验目的、步骤等没有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原因都使实验时间延长,导致课堂时间不足,往往有过程无结果。

2.3 实验资源不足。目前,我县各校的实验室、实验员和其它实验器材,其建设配备基本上都是按照原来“两基”的要求进行的,但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实验从内容、数量到形式上均有较大的改革。因此,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动手完成教材上的所有“活动探究”中的实验,无论是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药品还是实验员的配备都明显不足,尤其是农村乡下中学,资源更加缺乏。

2.4 实验活动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爱动、安全意识薄弱、没有足够的实验经验,再加上又没有实验员协助,因此很难保证实验的安全。

3 思考与对策

3.1 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自主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使之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善于与学生互动、交流和交往,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指导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地创新和实践,使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3.2 实施策略。当其它客观条件暂时无法改变时,各位教师不妨采取以下策略解决困难。

3.2.1 教师准备的问题。教师要重视“活动与探究”,按课程标准处理这部分内容。新教材的每个活动与探究应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用品、过程和方法、问题和讨论、反思和探究等方面。备课时必须让每一个细节得到落实,注意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3.2.2 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建议通过以下3个途径节约课堂探究时间:①活动中有多个实验或一个活动中有多个步骤的,可以分小组负责,然后展示小组讨论的结论进行全班共享。②加强学生实验技巧的培养。化学实验技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正确、规范地掌握实验技能是保证化学实验顺利有效地进行不可或缺的条件,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以规范的操作去教,以科学的方法培训,使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能“快起来”、“好起来”。③为缩短时间,可将“活动与探究”中某些活动部分内容移至课外。例如:a.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对蜡烛观察以及现象的记录。b.“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前,让学生课外用塑料瓶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带至教室。c.“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有条件的预先收集几瓶雨水。d.“自制酸碱指示剂”,预先采集花叶,自制指示剂带至教室。

3.2.3 实验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价器具或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化学实验替代药品,如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废弃小药瓶做反应容器等。这样,既可以解决仪器、药品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给学生开放实验室,带领有兴趣和能力的同学改造一些实验室里有但与现在教材不匹配的仪器设备,也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3.2.4 安全保证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化学实验教学的信息资源。化学教师积极参与到校园网络建设中来,开发实验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有利于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模拟复杂的不安全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共享资源又可以大大减轻课业负担。

3.3 我们强调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但学生的学习还应该有教师的指导、提示、要求、检查和反馈。活动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有活动没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3.4 教师的学科视野仍需拓宽,综合课程素养和能力仍需加强。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充分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支配的空间。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在继续教育培训和日常课程活动中,注意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自觉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彻底变革。

总之,只要拥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不断进行学习,在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上不断升华,相信在所有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家忠.新课程教学设计(化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袁孝凤.给教师的建议(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上海教育 出版社,2005

4 帅保国等.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5(7)

5 付立海等.郑长龙科学探究内容的核心化与活动的多样化[J].中 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3)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阅读方式选择的策略 下一篇:有效处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