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27 02:09:54

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肺病科 山东 寿光 262700)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加减)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咳嗽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头孢呋辛钠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咳嗽,症状消除时间短,临床效果好。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小柴胡汤;止嗽散;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14―02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社区环境中机体受微生物的感染而引起的肺实质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在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属中医学“咳嗽”、“风温”等范畴。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都有咳嗽的症状,笔者采用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加减)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咳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60例,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头孢呋辛钠2.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2次。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头孢呋辛钠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2 次;中药复方方药组成:柴胡20g,黄芩10g,半夏6g,党参10g,百部20g,紫菀20g,白前10g,桔梗10g, 荆芥10g,陈皮10g,生姜6g,大枣3枚,甘草6g,并随证加减。水煎300ml,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14d。

1.3 疗效标准

(1)临床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治愈:治疗14d内,症状、体征消失,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胸部X 线片示炎症病灶完全吸收者。显效:症状、阳性体征消失,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胸部X 线片示炎症病灶部分吸收。有效:症状、阳性体征基本消失,体温、血常规大致正常,胸部X 线片示炎症病灶部分吸收。无效:未能达到有效标准。(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证候量化表计算证候积分,参照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证候疗效的判定标准制定。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症状以咳嗽为多见。咳嗽具有重要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可以清除吸入呼吸道的异物和残留在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但持续的咳嗽对呼吸道组织和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并能引起全身多种并发症,部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咳嗽经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学认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咳嗽究其病机是邪气干肺,肺失宣降。小柴胡汤中柴胡味苦微寒,为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止嗽散为清代名医程钟龄所创订的一张经验方,对于多种咳嗽都有良效。方中桔梗苦辛微温,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散风湿,清头目,利咽喉,善治伤风头痛咳嗽。紫菀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消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呛。白前辛甘微寒,长于下痰止嗽,治肺气盛实之咳嗽。陈皮调中快膈,导滞消痰。甘草炒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两方合用,有解表邪、宣肺气、止咳嗽、化痰涎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在抑菌、退热、抗病毒、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加快呼吸道分泌物排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临床观察也表明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加减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症状消除时间短,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

上一篇:临床抗生素滥用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