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护理干预对胃造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7-22 09:38:55

居家护理干预对胃造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 要】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对胃造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20例胃造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心理和行为、管饲食物等方面的干预,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两组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3个月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

【关键词】居家护理;胃造瘘;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4―01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借助于内镜经皮置入造瘘管作为肠道内营养代替鼻饲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适用于不能常规进食需长期肠内营养的患者。这一技术既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又能确保患者良好而足够的营养供给,对疾病的治疗和病体的康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20例胃造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例,对照组男7例,女3例;试验组10例,男6例,女4例。两组年龄均为45~80岁,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因:吞咽障碍、喉癌、鼻咽癌、食管癌晚期不能进食而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予以常规出院指导,未做特殊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患者及其家庭情况,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居家护理干预。

1.2.1心理干预 部分患者因长期留置造瘘管、不能正常饮食,易产生自卑、抑郁、悲观的心理,不愿与人交往及参加社会活动。在病人出院前、复诊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悲观失望的情绪,鼓励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以及指导做好造瘘管的护理,帮助患者重塑信心,鼓励家属协助及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共同参与做好造瘘管的管理。

1.2.2认知干预 应向家属详细解释患者需长期留置造瘘管,指导患者及家属指导除定时定量的喂饲外还应注意观察其并发症,若患者一旦有腹泻、呛咳、发热、局部皮肤感染、呕血、黑便、脱管、堵管等情况就应立即就诊,以免造成重不良后果。

1.2.3造瘘口护理及行为干预 术后第一至第二周每日用安尔碘常规消毒周围皮肤2次,同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红肿、分泌物等,教会家属记录导管固定处的刻度,观察置管深度,防止移位和扭曲[2];

并观察患者有无剧烈疼痛。将气管切开纱布2块覆盖于切口,下面1块开口朝下,上面1块开口朝上,并用纸胶布妥善固定。术后一到两周伤口如无红肿、分泌物等,可每天换药一次;待伤口完全长好,形成瘘道后可减少换药次数,每周换药两到三次。每周应活动造瘘管2~3次,以免造瘘管长死。如出现分泌物增多、有异味、红肿、血、肿胀、伤口剧烈疼痛等情况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长期置管出现老化或渗漏者,一般半年至2年需要从原位更换造瘘管。指导患者休息、活动、沐浴时,应将造瘘管固定在胸腹壁上,避免晃动、牵拉引起患者不适或疼痛;沐浴时避免淋湿造瘘管,用肠造口袋粘贴保护在造瘘口周围,淋浴后用消毒棉签擦干造瘘管周围皮肤,必要时涂上抗生素类软膏,减少造瘘口感染。

1.2.4管饲食物的管理

1.2.4.1术后当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造瘘管,造瘘后24h禁食,术后24h开始经造瘘管内给予流质饮食,可使用滴入法或推入法,开始一日量不宜超过300ml/日。以后可根据胃排空情况递增,一般一天的量为1500~2000ml。

1.2.4.2每次管饲前抽取胃内残余液量,如大于100ml,应考虑为不耐受,遵医嘱加以调整。

1.2.4.3在管饲喂养及给药前后用至少25m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且至少每8h冲洗一次以防止管道阻塞。

1.2.4.4若家庭及经济条件允许可使用能全素、肠内营养液滴入,滴入速度不可过快,一般500ml溶液4~6h滴完,冬天应用加温器,防止溶液过冷引起腹痛腹泻。 经济条件较差者,可使用米汤、菜汤、牛奶、鱼汤等,以后逐渐过渡到蔬菜、肉类等半流质高营养食物,建议用搅拌机搅碎后调匀注入,每日4~6次,每次200~250ml,温度为38℃~40℃,每次注入食物速度不能过快,量不宜过多。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要素的合理搭配,选取易消化的食物,当日配制,防止污染。

1.2.4.5每次管饲时抬高床头200~300,完毕后保持此30min~60min,以免食物返流阻塞造瘘管。

1.2.4.6口服药物可溶于30~50ml清水中注入。

1.2.4.7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建议定期门诊检查血生化。

1.2.4.8患者住院期间务必使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注食方法及管注食物准备的要求,随访期间给予强化。

1.2.5门诊复诊随访、电话随访 通过定期的门诊随访、不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造瘘管注食及造瘘管口是否感染等情况,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注食方法及更换敷料等基本自理能力,协助患者安排日常生活,提高和改善其生活质量。发放保健手册,引导患者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并附有联系方式,方便患者及家属在需要时咨询和求助。

2结果

分别于出院时及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JQOLI-74评定(以下简称JQOLI),量表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部分组成,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总体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总体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结论

胃造瘘患者大部分都是晚期肿瘤患者,长期患病及带管、管注食物会给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患者往往会出自卑、抑郁、悲观情绪,担心家庭经济负担重、家庭成员厌烦,出院后未能做好造瘘管的护理,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居家护理主要是对胃造瘘患者建立护理档案、发放联系卡,以便于护患双方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通过相互了解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和康复。通过定期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给予指导及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3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胃造瘘术后患者需要时间适应及长期恢复,由于住院时间短,患者及家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足够的知识,用以满足出院后康复的需要,居家护理可以使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照护,有家人的陪伴,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得到慰藉,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生活的信心[3]。综上所述,对胃造瘘患者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岖 吴雪飞 邹群招等 护理干预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6(7):870-871

[2] 李冬冬 护理干预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影响.医药前沿,2011,12(24):253

[3] 5Montegomery P,Forchuk C,Duncan C.Supported housing programs for person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in rural northern communitis:A mixed methed Evalution.BMC Health Services Reserche,2008,8:156.

上一篇:野栓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体会 下一篇:临床抗生素滥用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