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A架构面向服务的一体化办公平台建设探析

时间:2022-08-27 01:27:46

基于SOA架构面向服务的一体化办公平台建设探析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介绍了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基础原理、模型和实现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原有信息系统的面向服务的一体化办公服务平台集成框架,从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业务梳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设计、业务整合等方面出发,解决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之间信息的分散、孤立、信息孤岛等问题。

关键词:管理信息化;SOA;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2-0102-0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成为近些年信息化发展与建设的新模式。互联网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程度颠覆了传统行业,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同样也在经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在“互联网+”模式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到办公信息化建设当中,优化现行的日常办公业务及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新形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办公信息系统现状及问题

高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三大阶段。目前,各高校已基本完成了局部业务的信息化建设,这些信息管理系统在保障校内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系统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厂商开发,运行于不同的系统平台,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和不同的标准,系统之间缺乏协同机制,数据共享和交换存在问题;大部分已建系统建设投入大,时间较长,使用程度较深,有沉重的历史包袱,不适合采用重新集中整合的模式。同时,高校办公信息系统在信息化建设及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共性问题:

①缺乏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全校各办公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门信息系统是整个办公信息化的局部。目前,学校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来设计实施相关信息化系统,但各系统之间缺乏学校层面的总体规划和设计。②系统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同。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相互独立,并且由于自身业务需求的不一致性,造成定制的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结构、标准也不一致,系统间数据转换复杂,信息共享难度大。系统长时间无法实现衔接与协同,致使冗余数据增多,难以避免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③相同业务复用困难。各系统主要是以紧密耦合的方式把模块化的业务逻辑组合在一起,这些业务逻辑在其他信息系统中无法被重用,导致了业务逻辑的重复设计和IT资源的浪费。④系统环境异构。操作系统不统一,存在如Unix、Windows等多个版本;系统架构不统一,如有基于B/S架构的信息化系统,也有基于C/S架构的信息化系统;开发程序语言及配套数据库不统一。诸类情况增加了集成的难度和成本。⑤用户体验差,每个系统各自独立,单点登录系统尚未建成,办公人员存在多系统、多账号、重复登录等诸多问题。⑥数据交换安全性差,部分实现了数据衔接和协同的业务系统,主要依靠数据的直接共享以及组件之间的相互调用,缺乏标准、统一、可扩展的数据交换平台,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部门间信息系统间的业务衔接、协同处理、数据共享的需求不断增多,系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虽然部分业务系统可以满足自身日常业务的需要,但系统间衔接、协同、共享不足等问题逐步凸显。因此,如何消除信息孤岛,使教职工从复杂的业务处理中解脱出来,并通过业务重新梳理和整合实现服务的抽取与封装,从而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于教职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面对高校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如果将遇到数据交换和共享问题的业务系统推倒重建,不仅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成本激增,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只是通过简单地共享以及组件之间的相互调用来实现数据的衔接,弥补系统设计的缺陷,则缺乏统一、可扩展的数据交换标准,将会不可持续且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不改变各部门现行信息化业务系统底层架构及相关业务的基础上,构建以服务为导向的一体化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

1.SOA的概念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在计算环境中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离散逻辑单元(服务)的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单元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2]基于这种模型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不必考虑其后台具体实现的技术、运行平台等,从而最大限度地重用了应用程序中的服务,提高了IT适应性和效率,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做出快速和有效的响应。[3]

2.SOA架构模型

SOA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

①服务请求者:服务请求者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软件模块或需要一个服务的另一个服务。它发起对注册中心中的服务查询,通过传输绑定服务,并且执行服务功能。服务请求者根据接口契约来执行服务。②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是一个可通过网络寻址的实体,它接受和执行来自请求者的请求。它将自己的服务和接口契约到服务注册中心,以便服务请求者可以发现和访问该服务。③服务注册中心:服务注册中心是服务发现的支持者。它包含一个可用服务的存储库,并允许感兴趣的服务请求者查找服务提供者接口。[4]

3.基于SOA架构的服务集成设计

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提供了标准化的信息系统服务整合方案,在不改变各部门业务系统底层架构的基础上,将OA、人事、财务等各办公系统业务功能转换或封装,这些服务彼此相对独立但又可进行组合,从而能有效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架构,很好地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如下页图2)。

SOA技术架构不受原有办公业务系统语言、平台、技术、数据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各业务管理系统只需在业务整合过程中使用统一的对外接口对象模型Web Services进行封装或转换,通过工具或手动定义各被整合业务的Web Services接口描述WSDL文档,并把WSDL文档描述的内容映射到学校UDDI公共数据库中去进行分类管理,即在UDDI注册中心对各类Web Services进行注册。[5]

基于SOA架构构建一体化办公服务平台

1.信息标准设计与建设

信息标准的建设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了统一的信息标准,高校在数据建模、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有了统一的规范,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帮助使用者方便、快捷、规范地建立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信息标准并非一套纸质的文档,而应该随着学校信息化业务的不断扩大而不断更新。建设统一的信息标准不仅需要完整的设计思想,也需要具备完善管理能力的工具作支撑,为高校信息标准的建设提供管理保障,用以帮助高校轻松实现对标准的制定、维护、理解、分享、集成,使得信息标准具备一定的可管理性。

2.流程业务梳理

信息标准的制定,规范了学校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流转,明确部门输入的数据标准、输出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流转过程,规范了学校内部跨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并向用户提供办理业务流程的用户接口。由于业务流程的各个活动分布于不同的应用中,为了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流程处理接口,需要对这些活动的输入信息、输出信息、业务处理逻辑和显示逻辑进行提取和封装,并定义活动的执行权限,供流程整合与展示模块使用。定义统一的脚本规范用于流程的描述,并提供流程定义工具建立跨多个应用的流程定义。

3.数据交换设计

因学校信息系统涉及不同的软硬件平台、数据库系统和开发语言,采用传统软件开发方法,很难做到各个部门数据的统一和共享。学校还需借助公共数据库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接口模块获取各业务系统数据。其中不统一数据标准的业务系统需要通过业务数据整合器将原有的数据标准化后入库,而符合的系统数据自然共享,无需再次集成或整合(如图3)。

4.办公服务整合

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构建一个开放、灵活、松散耦合的分布式应用体系,对一个个单独业务系统中关于服务的内容进行抽取和封装,注册到服务管理平台中,实现垂直化管理向水平化管理的转变,简化管理,提升服务,从而实现小管理、大服务。服务管理平台提供了多种灵活的服务集成方式,有Web service、I frame、RSS、页面抓取等,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数据、服务展现的需求。从而建立一体化的办公服务平台。教职工可以使用单一入口访问多种类型信息,无论信息存储在何处,也无论信息的格式如何,都可以按照用户所关注的方式个性化地收集、展现这些信息(如图4)。

通过服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将服务作为管理对象,包含如下三个层面:①以“不同用户”的视角进行分析,梳理面向不同角色的服务应用,通过服务门户享受一站式服务;②用户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应用系统的链接,而是直接服务的展现,教职工可以在一体化办公服务平台上实现所有业务的申请与处理;③实现智能的服务推送,可以根据用户角色自动推送和呈现不同的服务业务。

结语

学校内部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管理、科研和日常办公服务等多个方面,建设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如何将原有的信息化成果整合到一体化平台中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多部门协调的管理问题,需要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才能保证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符合学校自身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东方.“互联网+”是什么 五大概念龙头揭秘[J].时代青年・视点,2015(3).

[2]夏文栋,乐建亮,廖宁.基于SOA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研究与设计[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6):15-17.

[3]周融,陈明锐.基于SOA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的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9(3).

[4]郭春燕.基于SOA的企业应用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5]王钱永.数字化校园中基于SOA的高校教育资源整合系统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

上一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下一篇: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