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到灯塔去》的解读

时间:2022-08-27 12:59:13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到灯塔去》的解读

伍尔芙所著的《到灯塔去》是她最为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在这部文学作品当中,充分地体现出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芙的女性观在这部作品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这部作品当中,借主人公拉姆齐夫人向读者传达出了应当尊重女性的价值与地位,女性如何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独立以及男女之间不平等的最终原因等问题。

一、有关作家伍尔芙的相关概述

作为20世纪最为杰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伍尔芙与乔伊斯、济慈等人在英国文学界齐名,她是英国文学变革的重要人员。她的小说作品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内涵,她也被人们称之为文学现代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就创作出了一部名为“谁害怕伍尔芙”的戏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在近现代文学当中的地位。作为具有老式思维的女性作家,伍尔芙在观察社会和生活等方面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伍尔芙出身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个著名的文学世家,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在她的成长过程当中,许多在英国的著名学者都对她有着重要的影响,她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在父亲的图书馆当中进行阅读和学习,这也为她以后在文学界取得巨大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伍尔芙在后来这样评价自己,她认为自己想要不成名比成名还要困难。

在伍尔芙的文学作品当中,处处都能体现出她的女性主义的立场。我们通过对伍尔芙所有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析可以看到她对于女性主义的立场,综合当时英国社会的基本情况,伍尔芙向我们和社会提出了亟须解决的几个妇女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女性如何去体现她们的价值和地位,女性怎样才能在男权社会当中获得平等和独立等。对于这些问题,伍尔芙在其作品当中都表达出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这些主张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在伍尔芙的所有作品当中,《到灯塔去》能够集中体现出她在女性主义方面的主张。

二、有关小说《到灯塔去》的总体概述

《到灯塔去》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小说当中的拉姆齐夫妇就是依照伍尔芙父母的原型而设计的。小说的主人公拉姆齐是一位剑桥大学的哲学教授,在他的身上能够集中体现出理性化的思维和气质。在拉姆齐看来,世界其实很简单,在他的生活当中并没有给感情、想象留下位置。他虽然是一位教授,在自己的领域之内受到人们的尊敬,但是他常常陷入想成为天才但是却不能成功的挫败感之中。这也直接地促使他在精神方面变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拉姆齐要求妻子对他进行抚慰和崇拜,而在生活当中他也是扮演着一个暴君的角色。拉姆齐的夫人则代表了女性的心理结构,她能够理解丈夫的内心,并且能够为了丈夫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在她的生活当中,她既要扮演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又是一个举止优雅的家庭主妇。通过这部小说,伍尔芙向读者展示出了同为一个家庭的人员,拉姆齐夫妇之间地位、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方面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能够为读者变现出两性之间的冲突。伍尔芙对小说当中拉姆齐先生的男性价值观以及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否定。同时她也对拉姆齐夫人的思想观念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批判,她认为女性也应当树立起自己独立的人格,而不是通过丈夫和其他男性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同时她又极力地赞扬了拉姆齐夫人的善良和温柔,她认为女性应当珍视感情,但是在生活当中要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到灯塔去》是一部宣扬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

三、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到灯塔去》的解读

小说《到灯塔去》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围绕着拉姆齐一家是否要到灯塔去这个主题展开。拉姆齐一家10个人一块来到了苏格兰西部的一个岛屿旁边,在不远的岛湾处矗立着一座灯塔,小儿子詹姆斯希望可以到灯塔去,可是拉姆齐夫人总是说,天气好的话他就可以在父亲的带领下去,这让小詹姆斯感到特别兴奋,可是拉姆齐先生总是说天气不好,这样的回答让小詹姆斯感觉父亲对于自己和兄弟们都很残酷。莉莉是一位充满了生活激情的艺术家,来到海岛上给拉姆齐夫人画肖像画;和拉姆齐先生一样扫兴的还有查理,查理对于拉姆齐先生极为崇拜,拉姆齐先生告诉查理是不可能到灯塔去的。一转眼,十年的时光流逝了,拉姆齐夫人也去世了,家中有两个孩子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了,在十年之后,詹姆斯在父亲的带领下到灯塔去旅行,虽然对于航行的成功还没有完全的信心,不过在最后他们还是顺利到达了灯塔的海滨,也就在这次,莉莉完成了她的画作。

拉姆齐夫人是小说《到灯塔去》中的核心人物,也是人物灵魂的载体。在小说中,拉姆齐夫人说的第一句话表明了她是一位有着忍耐力和包容心的女性,并且是一个保护者的形象。拉姆齐夫人让男性都处在了她的保护之中。“那当然了,只要明天天气足够的好”,拉姆齐夫人对小詹姆斯说道,“不过你要很早就起来。”拉姆齐夫人的这些话对詹姆斯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安慰,仿佛这一切就是安排好的一样,注定了这样远行的到来,时刻盼望着明天就去灯塔的航行。实际上,拉姆齐夫人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小儿子,让詹姆斯对灯塔的航行充满好奇和期待。虽然拉姆齐夫人和詹姆斯都已经意识到了拉姆齐先生说的天气不好会影响到去灯塔的航行是正确的观点,不过还是坚持要让詹姆斯到灯塔去。拉姆齐夫人并不是想利用期望值和可能性来让詹姆斯相信,而是要用实际的行动让詹姆斯明白,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美好的东西和快乐的,并且应该对这些东西进行保护。

拉姆齐夫人强烈的女性责任感是通过她坚持要到灯塔去这一主张体现出来的。拉姆齐夫人一直坐在窗户旁边,手中拿着为看护灯塔的人的孩子们编织的袜子,她还经常会给他们带去一些烟草和旧的杂志,还有很多家里并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因为拉姆齐夫人感觉他们在灯塔那里的生活应该很无聊,所以就用一种救世主的姿态对他们进行拯救,希望可以给他们枯燥无味的生活带来一些快乐。实际上对于拉姆齐夫人而言,到灯塔去的航行并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航行,而是带有一种责任的救赎。拉姆齐夫人认为守护灯塔的人一般都看不到任何信件或者报纸,经常也见不到其他的人,即便是他们结婚了,他们也常年看不见自己的妻子,更不会知道他们的孩子长成什么样子了,他们是否在灯塔上摔倒了,是不是生病了等一系列的猜想让拉姆齐夫人觉得自己有必要去送一些东西安慰他们。

拉姆齐夫人强烈的女性责任感还通过她对待每一位客人的态度上体现出来。比如在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准备妥当,准备出去办点事情,在经过网球场的时候还是停了下来问Mr.Carmichael有没有需要她从镇上带回来的,比如烟草、报纸或者邮票之类的,实际上对于Mr.Carmichael本人拉姆齐夫人也不是很有好感。拉姆齐夫人之所以这样同情Mr.Carmichael更多是源于Mr.Carmichael个人婚姻上的不幸,因为他本来是能够成为一名哲学家的。拉姆齐夫人在前往小镇的路上又给Charles Tansley说了很多有关Mr.Carmichael的事情:他在牛津和一个女孩子的恋爱故事,很年轻就结婚了,孤独等。拉姆齐夫人对Mr,Carmichael先生的描述和下意识地询问都是她用一种救世主的姿态来对受伤的人的心灵进行安慰,更多的是一种同情,她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儿子詹姆斯一样,非常有爱心。

当战争到来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天昏地暗,可以带领一家人一块到灯塔去,能够几十个人一块度假,这都是在拉姆齐夫人的号召下实现的。对于詹姆斯来说,拉姆齐夫人有一种母性的力量,可是对于更多的他人来讲,这就是一种伟大的女性力量。作者伍尔芙曾经也指出,在19世纪的英国,“这样的天使”在每一位中产阶级的男子家中都会有一位,也正是这么多房子中的“天使”联合在一起才让这个社会和国家变得如此强大,正是这种强有力的团结力让战争变得不再可怕。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中,时间飞逝,就用了短短的几页进行叙述,剩下的就是“到灯塔去”了,活着的人继续着拉姆齐夫人没有完成的心愿。

就像莉莉在小说结尾说的那样,拉姆齐夫人和那些男性所起的作用一样重要,其实在拉姆齐夫人的内心深处觉得是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那些男性的,在拉姆齐夫人的观点中,男性就应该承担起国家建设和管理的重担,正是这些重担和任务让这些男性生活得十分艰辛,所以女性应该去安抚这些男性,这也是女性可以做到的。拉姆齐夫人有时候也意识到了自己所起的作用,这和传统的女性是绝对不一样的,而繁琐的家务等事情也削弱了这样的作用。

四、结语

在小说《到灯塔去》中第一章“窗口”的结尾部分,当拉姆齐夫人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的时候也表现出了一种决不妥协的精神,拉姆齐夫人可以满足丈夫的理想,并且直接告诉丈夫她很爱他,这些都是拉姆齐夫人女性意识的鲜明体现。

上一篇:解析伍尔芙《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下一篇:霍桑《怪医之女》中的反理性文学创作思想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