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时间:2022-08-26 11:52:53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喜悦的、痛苦的,还是欢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了解,我常常会想,我们的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些问题时时萦绕在我的头脑里,挥之不去。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形成雏形。主题语文,大阅读教学已经在我校开展得轰轰烈烈,顺应新形式的发展,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把握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培养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从被动背记结合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读,快乐地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我在《蔚蓝的王国》一课的教学中,开头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先播放了有关大海的几幅图片,在画面上出现蔚蓝的天,蔚蓝的地,蔚蓝的大海,一群群快乐的年轻人驾着一条条华丽的小船,在大海上随风漂流,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诉说着爱……学生伴着欢快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上美丽的景色,完全陶醉了,他们的情绪一下子被激起,形成了一种内动力,在这种力的推动下,促使他们将心理活动转化为饱满的学习热情,激励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氛围的推动下,我接着说,这就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屠格涅夫向我们描绘的蔚蓝的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来感受大海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学生的兴趣一下字调动起来,不用我说,接着就大声的朗读起课文来。

二、抓住重点词句,领悟思想内容

为了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思想,在课文表达中,往往出现一些重点的词或句子,而这些词、句大多具有概括性或总结性,把这些词、句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重点词或句子让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我感悟,在读中探索,在全文中捕捉。

例如,我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全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在读完第一遍后,有不少同学就提出“门”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我就告诉同学们要多读课文,走进文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到文章的结尾去找一些总结性或概括性性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找出本文的中心所在。然后小组合作,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们又开始了阅读,读完第二遍之后,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就找出来“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应该为本文的一个中心句。由此学生们也理解了“门”的含义。找到了这些,本文再讲起来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见在阅读中感悟、探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多么的重要。经过这一系列的课堂小组活动,学生不仅领悟了课文的内容,还培养了阅读能力,丰富了语言,发展了思维。

又如,以往学过的《赵州桥》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是对课文前、后两部分内容的概括,“坚固”、“美观”两个词基本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找到了这一句,就能快捷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捕捉重点词句的方法和能力,是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自我领悟、逐步形成的。

三、创设阅读情境,抓住情感线索

在阅读富有情感的文章时,老师应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发现文章的情感线索,从整体上把握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有利于体验真情实感,再抓住描写人物或作者的心理活动、神情、态度、情感、动作、行为等词句,联系上下文或背景进行细细领会,体验情感。

例如,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时,抓住“中秋佳节,人们合家团圆,欢欢喜喜过节,而苏轼与弟弟手足情深,可离别已有七年,如今看到别人在中秋佳节亲人团聚,心中就更加思念弟弟苏辙,为不能与弟弟团聚而感到惆怅与伤感到悟出人生哲理”的情感线索,体验到苏轼思念弟弟,热爱生活,笃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遣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的祝愿的情感。

四、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创造意识

有人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话是千真万确的。而且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凡是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发问,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产生探究动力的源泉。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才会兴趣盎然,在质疑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当然,我们应当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能够独自提出问题,而有的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好奇、期待,积极思考的探究质疑欲望,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使他们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并从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谈了自己读后的认识,同时也好奇的提出了问题:“课文一开头为什么要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对珍珠鸟是怎样的呢?”“它和作者之间建立了什么友情?”“为什么说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等等。可见这些问题不正是学习的关键吗?当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教学目的不就能达到了吗?因此,抓住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即可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而促使他们产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教学的过程、内容、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上一篇:刍议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预防和对待体育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