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时间:2022-08-26 11:38:20

以就业为导向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摘 要: 为适应植物保护专业教学的需要,本文从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本身、学生、教师等多方面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了阐述,突出了以就业为指导,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体验式角色互换教学环节,以期寻找高效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业植物病理学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1],如何有效强化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在创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以期寻找高效教学模式,从而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一、《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作为《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主讲教师,我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要求,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课程本身的原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作为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本身太过专业,教学内容的信息量过大,比较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专业课程的课时大幅缩减,但随着学科的迅速发展,新概念、新观点和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在注重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同时,还需增加一些新的知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但没有缩减,反而日趋丰富,因而授课内容与时间的冲突和矛盾日渐尖锐,专业课教师的授课难度大大增加,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面临巨大挑战[2]。

其次是学生本身的原因。目前学生从思想上不爱好专业,思想上存在各种杂念,部分学生专业思想薄弱,存在得过且过的现象,感觉学了也没用,多数工作专业不对口等诸多因素造成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或根本没有学习动力,认为学和不学一个样,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再次是目前学生实践机会太少,学生的专业技能薄弱。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是专业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在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较大,使得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大大减少,培养动手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是学生求职的迫切所需。

总之,有必要对课程进行全新改革,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摸索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全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及方法

(一)学生思想的引领

针对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轻视、认为学习专业没用这种想象,任课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每届学生的专业课教学环节。首先抓好第一堂课的教学。第一堂课是本课程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课程的魅力[3]。从第一节课开始,任课教师就注重授课班级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思想引领及管理,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发展职业能力和对专业的态度等。其次,利用专业课教学的机会,时常提醒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视自己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计算机实用技术、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敏锐的思考能力、对某种问题的快速应变能力、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总结汇报能力等。对具有不同专业思想的学生,在专业教学课上就有针对性地锻炼或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培养学生个性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能真正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4],达到教育、教学双赢的效果。

(二)理论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路及方法

首先,师生角色的转换。在理论知识授课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变为“以学生讲授为主导”的“体验式角色互换”学习方式,每位学生挑选1-2种病害由学生自学,制作PPT课件讲解,之后师生共同点评,最后由教师总结补充授课内容。通过角色互换教学,教师帮助学生从一到两个病害的讲解,学会如何查阅文献、归纳总结、制作PPT课件和思想的表达,通过体验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有趣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学习任务下达时间的改变。开课前的上一个学期末布置学习任务,利用假前及假期要求学生自学准备课上内容,避免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的弊端。让学生带着问题或任务上课学习。

第三,课程的目的要改变。在任务下达前,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更注重的是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等综合能力。例如: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某种病害的分布和危害、症状、病原、侵染循环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要求每位同学至少阅读2篇较新专业文献,在课件中使用高质量的图片,文字简洁、准确、有条理等。

第四,教学过程要改变。通过学生的角色互换教学过程,改革原来理论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整个过程,获得亲身经验。

第五,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习惯性“满堂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教师疲劳,学生无趣,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兴趣的激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授课的方式。在授课中教师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式学习、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现场教学等,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教学效果。

(三)实验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路及方法

传统的实验课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然后以完成作业的方式进行的。实验环节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任课教师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实验内容创新。改革老式实验模式即全部室内观察实验,变为室内室外结合、动静结合,既有室内的观察实验,又结合生长季作物病害发生情况对当季作物病害进行诊断、监测与调查。其次是授课方式创新。改革老式授课方式即教师先讲授、学生再实验,改为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内容,学生独立实施实验,教师监督指导。最后是评价方式创新。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检验手段。改革传统的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根据报告质量评价,改为实验小组总结、交流汇报,之后各小组之间评价、小组内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有教师评分,而且有学生自评部分成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效果

从2008级植物保护本科生开始,本课程团队就逐步开始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至今已经完成了4届本科生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体验式角色互换教学,学生亲自体验自学、备课、授课、总结的过程,同时真切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优秀教师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责任心,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验实践环节的改革,通过增加学生设计性实验、田间病情调查、室内室外病害诊断环节,让学生独立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六大能力即策划设计能力、动手实施能力、质量评价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乐于吃苦、踏实肯干、勇于奉献、精诚合作等优良品德,有效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笑宇,胡俊,景岚,等.《农业植物病理学》高效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167-168.

[2]青玲,孙现.超浅析新形势下植物病理学专业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应对策略――《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38-241.

[3]张娜,杨文香,杨军玉,等.植物病理学科本专科生教学现状与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2):224-227.

[4]青玲,杨水英,孙现超,等.《植物病毒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170-172.

基金项目: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二级学院科学发展体系及综合改革模式研究”(编号:2012GJJG095);2013年河北省高校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研究成果(批文:冀教高〔2013〕41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课题“高等院校二级学院课程(组)群建设研究”;“植物保护类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通讯作者:宋士清

上一篇:浅谈高中音乐鉴赏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英语素养培养与考试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