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教学情境,拨动学生心灵

时间:2022-08-26 11:20:35

巧设教学情境,拨动学生心灵

摘 要: 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唤起学生创作学习歌曲的兴趣,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陌生的内容熟悉化,将陈旧的内容时代化,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掌握、运用新知识。同时在创设情境时思考和明确活动目的和意图是什么,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情境”,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情理交融”的情境,动情晓理,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和震撼,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

一位著名学者说过:“要提高教学吸引力,关键是创设知识与情感结合的美妙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成功地创设教学情境,会使教学生动有趣,跌宕起伏。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情境教学的实质就是教育回归学生生活,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起来。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氛围,还要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感受、想象、创造音乐,进而主动、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强化音乐教学效果和加速音乐教学进程,而且可以通过长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可引入或创设的课堂情境是非常广博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一种身临其境、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呢?

一、激感,未成曲调先有情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而情境导入就是教师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如果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要精心设计适宜的、与课本内容相对一致的课堂教学环境,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调整到最佳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还记得在讲七年级《摇篮曲》一课时,记得那天刚好是阴天。我就提前关掉了教室里的电灯,把窗帘也拉了起来。教室在我的设计下变得很暗,营造出了一种夜晚的感觉。同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幅夜空的画面,边播音乐边描述:在一个布满星星的夜晚,周围寂静极了,一位母亲正轻轻地摇着摇篮唱着《摇篮曲》,哄她的小宝宝入睡呢。接着我问学生:这位妈妈唱得怎么样?学生有的说很柔和,有的说很轻很缓慢,很优美。之后请同学们也来哄小宝宝入睡,整堂课畅如流水、衔接自然。

这种先入为主的情景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生活,渠清源自活水来

生活,是音乐课上“永不枯竭”的生命和动力。很多时候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往往把情境设计当成一件外衣,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仅仅为情境而情境。一位老师在教授欣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的时候,欣赏前没有告诉学生作品名称,而是直接播放了该作品,然后问学生:这首作品描述的是怎样的画面?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但都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如今的学生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还有谁见过蜜蜂群舞的场面呢?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掌握运用新知识。

音乐本是最受人们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而现在学生学习通俗歌曲速度很快,但老师所教的歌曲不乐意学。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通俗歌曲通俗易懂,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有,随时都能听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能实际,让情境与学生贴近;应来自学生关心喜爱的生活中,同时积极转变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学习,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至情至理,防止“乱花渐欲迷人眼”

教学情境既要蕴合特定的“情”,又要注重不变的“理”。换句话说,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自始至终都要围绕教学内容,将目标融入情境中,不能只图“喧闹”而游离教学目标。

上过一节关于《青春舞曲》的课,在情境创设时我讲授了很多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还带领大家跳起新疆舞。在这节声乐课中加入舞蹈这个教学环节后,我发现学生“动”了起来,基本上是全员行动,热闹非凡。但是课后反思时我发现,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新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演唱歌曲,欣赏歌曲的基本技能。我把舞蹈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与歌唱教学同时教授,不仅冲淡教学目标,而且教学内容未得到真正落实,学生对基本知识未能扎实掌握。

因此我意识到绝不能一味地追求创设“眼花缭乱”的情境,在创设情境时必须思考和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必须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情境”不是音乐教学亮点的包装,只有追寻“理性”的根,才能在音乐课堂中烁烁生辉。

四、打造细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心理“动力场”理论指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磁力场中发生的,这个动力场表现为吸引力和排斥力。这种动力作用驱使一个人克服排斥力,沿着吸引力方向前进。当你怀揣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信心十足地走进课堂,却被突然而至的情况打乱了教学节奏,你该怎么办呢?当你正沉浸于自己的理想课堂时,却有“节外生枝”的状况让你措手不及,你又该如何是好呢?教师如果只选择自己熟悉的,且想当然地以为学生也感兴趣,那么结果可能就是吃力不讨好。杜威斯说:“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教师应巧用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动态资源,可能是某个学生心直口快冒出的一句话,也可能是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这里往往蕴含着学生的问题或困惑,教师如果处理得当,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是开放的师生互动过程。音乐课作为一个完整、真实的过程,必然存在偶然性、随机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细节,让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在上八年级的《美丽的村庄》时,开始我滔滔不绝地讲着我们的家乡如何美丽,企图感染学生,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这时突然有个声音传出来:“一点也不美,我们家前面的河可臭了,还有……”我一下子愣在那不知所措。犹豫片刻后就立即请同学们先说说他们的家乡现在是怎么样的?他们心目中的家乡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然后在学完歌曲后请学生分小组讨论“环境保护”这一主题,为歌曲重新填上歌词,用自己的方式唱出心中美丽的村庄。在最后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一朵花里窥天堂,一粒沙里见世界”,教学细节的处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课堂上使用的是学生感觉新奇同时又符合其认知和情感需要的资源时,新奇的感受就会转化为兴趣,学生会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而且由于话题是学生自己挑选的,对学生会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者,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营造课堂深入讨论的氛围,指导学生沿着吸引力的方向前进。课堂是多变的、不确定的,可能会有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情况需要应对解决。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才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展示出驾驭课堂的能力,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五、升华情境,曲终收拔当心画

升华情境可以激感,提升道德境界,起到画龙点睛、水到渠成之效。例如在七年级《七子之歌》的教学中,结束部分学生始终不能唱出澳门离开祖国的那种层层递进的呼喊。对于初一新生来说还不是太能理解歌曲中“早日实现祖国大业”这一主题,我就从实际出发设计播放了一段母子悲惨分离的视频。在悲伤的背景音乐下,孩子呼喊着与自己即将分离的母亲,谁会愿意离开自己的母亲?通过这一情感铺垫,再让学生体会歌曲中澳门离开祖国的那种层层递进的呼喊。这样既拨动了学生心弦,升华了主题,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庄重神圣的爱国之情溢于脸上。在音乐课教学中,创设这样“情理交融”的情境,动情晓理,能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和震撼,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教育是艺术,艺术总有缺憾。但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体验,音乐课堂一定会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南京大学出版社.

[2]关注教学细节让音乐课堂更精彩.中国音乐教育,2012.5.

上一篇: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策略浅谈 下一篇:巧妙融合,古诗与生活并蒂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