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保障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26 09:15:21

基层社会保障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社会保障资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救命钱”,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对于城乡基层的社会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现将我国基层社会保障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基层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完善,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所有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城区实现了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作不怕丢、工伤来解忧”的保障制度;在农村实现了“孤寡五保有所养、最低生活有保障、大病医疗有保险、贫困医疗有救助、自然灾害有救济、60能领养老金”的农村养老、医疗、救助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但从近年审计情况来看,基层社会保障资金运行中普遍存在着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待遇、不符合条件人员违规享受待遇等问题。

二、造成基层社会保障资金现状的原因剖析

1.各行业参保制度不同

我国各个行业的参保制度不一致,如铁路、邮电、煤炭等行业不参加地方统筹,实行行业统筹。这种状况造成管理浪费、资金分散,分割了社会保障资金统筹统管的整体性,扼制了社会保障资金的调剂功能的有效发挥。

2.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重叠,业务交叉。

参与社会保障管理的有劳动、民政、卫生等各部门,他们都各自设立了不同的社会保障机构,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设有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卫生部门设有新农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设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种设置使得社会保障机构重叠,业务交叉。且因相互间信息不共享,致使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人员重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员重复,参加职工养老和新农保的人员重复等现象。最终造成财政多次重复投入,降低了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

3.社会保障部门与外部相关部门信息不共享

社会保障部门与外部相关部门数据不共享,如银行、工商、公安、税务、房产部门、财政开支人员之间各种数据独立,电子数据也不全。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在核查相关信息时,不能正确核查,以致享受社保资金待遇人员提供虚假资料而能够享受待遇,最终造成不符合保障条件人员享受社保资金待遇现象。如:已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财政开支人员重复领取差额工资,不符合条件人员领取低保金,退休职工重复领取新农保待遇。导致社会保障资金不能最大限度的惠之于民,本应雪中送炭,变成锦上添花。

4.社会保障机构自身存在问题

(1)信息化建设不够规范

目前国家尚未开发统一的社会保险业务信息化软件和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各地由不同的开发商开发。信息系统格式不一,口径不一,标准不一,很难资源共享,给上级部门的情况掌握、数据汇总带来不便。加之社会保障部门经费不足,不愿意也不能够实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2)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与新时期社会保障工作不相适应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分分合合,人员变化快,对经办人员的培训不够,在工作过程中对档案管理、信息采集录入、报销环节管理不严格。造成参保人员、享受待遇人员信息不全,业务数据质量不高。加上经办人员与参保人次比例差距几千倍以上,有的甚至更高。经办人员严重不足,工作量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督不力,为社会保障资金的违规管理提供了客观和主观条件。

(3)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有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人员不仅政治素养和责任心不高,在执行国家政策时他们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能作为的而作为,滥用权力,。

三、加强基层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基本对策

1.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监管工作的认识

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监管,是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基层审计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定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监管工作的认识,思想要重视,组织要确保:一要确保社会保障资金安全,二要确保不滥用权力,三要确保按时足额支付。

2.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法制建设

用法律形式制定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资金管理法律的强制性和完整性。通过社会保障资金监管的相关法规,提升资金监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明确社会保障资金监管工作中资金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保证资金监管不受外界干扰,最终实现对社会保障资金投资运营的监管。我们要认真吸收现行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方面有关行政规章中的合理成分,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监管法律规范,将社会保险资金监管置于法律控制之下,与其他相关法规构成完整的社会保障资金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使社会保障资金监管主体有法可依,执法有力。

3.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监管基础工作建设

(1)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建设

立足于长期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保险资金监管体系,必须高度重视监管制度若干基础设施的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卫生及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从源头杜绝重复参保、不符合保障条件的人员违规享受待遇现象。

(2)加强对社会保障经办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要保证经办人员的连贯性,加强人员力量,减少工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主管部门要加强社保、低保、救助资金的跟踪监督,使社会保障资金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3)制定健全的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审核、支付分家,会计、出纳分离,经办机构根据每一项业务的风险点,对关键部门、环节和岗位,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形成有效地制约机制。进一步规范社保经办业务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指导经办机构整理、优化经办流程,建立约束机制,为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打好基础。

4.强化社会保障资金的全面监管

(1)强化社会保障机构的监管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保险资金的征缴与监管,切实搞好扩面征缴工作,严格抓好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制度,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认真审核参保人员,避免重复参保。同时核查参保人员、参保单位少报、漏报,努力提高征缴率。

(2)强化财政部门的监管

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机构,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和经费投入;在保证资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资金资产的增值。

(3)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管

准确定位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目标,以效益审计为总揽,以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以社保资金的真实、安全、规范为切入点,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使社会保障资金能够安全有效运行。

(4)强化社会各界的监管

让社会保障资金运行在阳光下,增加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人大、政协和新闻舆论监督,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保障群众的利益,使社会保障资金用到实处,促进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保障国家安全运转。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制度,而让基层社会保障基金的在法律的监管下健康有序的运行,是我们每一个审计工作人员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依法严格监管,定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好的落实,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发展。

上一篇:社交时代,手机也是听众 下一篇:从“中国著名作曲家钢琴作品系列”谈中国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