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顿的百年纪念活动

时间:2022-03-01 02:33:15

布里顿的百年纪念活动

提到本杰明・布里顿,恐怕很少有乐迷会不知道其歌剧《彼得・格赖姆斯》和乐队作品《青少年管弦乐指南》。他的确是古典乐坛中一位成就卓著的大作曲家,他那令人震惊的艺术才能使其在包括管弦乐、独奏作品、歌剧、室内乐乃至电影领域都留下了许多杰作。他在世时与其密友皮尔斯于1948年所创办的一年一度的奥尔德堡音乐节也是举世闻名,他的许多作品都是首演于这个音乐节。巧合的是,他的生日11月22日恰好与音乐的保护神圣・塞西里亚(St Cecilia)的生日在同一天,因此他的天才经常被解释为圣・塞西里亚的转世。布里顿本人似乎也默认了这一说法,他曾经在1942年创作了《圣・塞西里亚赞美诗》(Op.27)。他是一位堪与莫扎特相比的神童,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写下了第一部音乐作品。至今,每年世界上有超过一千场音乐会演出布里顿的作品。

在英国,布里顿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他在英国人的心中真的犹如天神;因此,在他百岁诞辰的2013年中,他的纪念活动格外丰富也就不足为奇――从伦敦到爱丁堡,从牛津到剑桥,纪念布里顿的音乐会几乎天天都有,其数量简直无法计数。不过,当布里顿的生日在2013年11月下旬到来的时候,他毕生工作的海边小城奥尔德堡便成为了纪念其百年诞辰的重镇――三天的音乐节使奥尔德堡成为了全世界音乐界所关注的焦点。

音乐节的开场大戏是其歌剧《诺亚的洪水》。这部为切斯特的神秘剧所谱写的音乐需要成人和儿童的独唱、儿童的合唱、室内乐队和儿童的交响乐队演出,演出模糊了观众和演出者的界限,无论是演奏者还是划船者都加入到了歌唱的行列,这一创作思想无疑受到了路德教派赞美诗传统的影响。并且,这部歌剧并非是为舞台、而是为教堂而创作的――其首演是在奥尔德堡的奥福德教堂,一大群儿童扮作动物的样子,一对对走进诺亚方舟。

这次纪念演出的地点是在洛斯托夫特(Lowestoft)的圣・玛格丽特教堂。洛斯托夫特是布里顿的出生地,离奥尔德堡约四十五公里。演出的参与者大部分都来自于洛斯托夫特。儿童主要来自当地的学校,乐队大部分的成员都是业余演奏者,乐队编制也是名符其实的“杂牌军”――竖笛、布格号、弦乐器和悬挂的马克杯(这是布里顿的奇思妙想),布里顿点石成金般地采用这些不需要太多演奏技巧的乐器,创作了这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歌剧。这种群众参与的方式继续在其康塔塔《圣・尼古拉斯》中延续,儿童、业余歌手和来自伦敦的一流乐器演奏家聚集在奥尔德堡教区教堂演出了这部作品。这里是这部作品的首演地,同时也是布里顿埋骨之处。

2013年11月22日,布里顿百年祭日的下午,世界各地的十万名青年唱响了布里顿的合唱作品《星期五下午》(Friday Afternoon),这是其百年庆典最大的一个活动。布里顿为音乐爱好者和年轻人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这一盛事在格林尼治时间凌晨4点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开始,最后一个演唱的合唱队来自美国加州桑塔・墨尼卡,时间是格林尼治时间夜晚10点,包括亚太地区的北京、天津以及曼谷、奥克兰、美国的十余个城市、欧洲近十个城市和英国的几十个城市超过二百场次的演出。http://www. fridayafternoonsmusic.co.uk/记录了这一全部的过程。

为音乐爱好者创作的作品只是布里顿天才的一部分,他为专业音乐家所写的作品在其生日当天的晚间音乐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这场百年庆典的音乐会无疑意义非凡,它将世界各地纪念布里顿的音乐会推向了高潮。当晚,Maltings音乐厅座无虚席,BBC第三电台现场直播了这场音乐会。音乐会由英国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亨利・普塞尔的作品拉开帷幕,演出了布里顿的三首音乐作品,并且有音乐节委约英国当代青年作曲家的新作。这一匠心独具的安排起到了一击两鸣的作用――不仅是对布里顿的纪念,同时这场音乐会又可以看成是一部浓缩的英国音乐史。本尤尼斯四重奏(Benyounes Quartet)在音乐会上所演奏的最重要的曲目――布里顿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就是布里顿为纪念普塞尔逝世二百五十周年而创作的,而用普塞尔的《幻想曲》和《恰空》作为音乐会的开场并且作为这部弦乐四重奏的“序言”可谓恰如其分,同时也显示出了英国巴洛克遗产对布里顿音乐创作的巨大影响。

音乐会上上演的另一部作品是英国青年一代作曲家中的佼佼者瑞安・威格尔斯沃斯(Ryan Wigglesworth,1979― )的《洛克的剧院》。马修・洛克(Matthew Locke,约1622-1677)的音乐语言对普塞尔的音乐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十七世纪之后的剧院音乐也贡献卓著。这部三个乐章的作品是对洛克音乐中和声的现代审视,同时又有着布里顿《四首大海间奏曲》中的音色与音响;此外,还显示出了威格尔斯沃斯对于创作大乐队作品的驾轻就熟和对于细微音色的控制能力。这是一部将会成为经典的现代音乐作品。

布里顿的另外一部作品《学院康塔塔》(Cantata Academica,Op.62)是作曲家于1959年为庆祝巴塞尔大学建立五百周年而作的,拉丁文的歌词颂扬了这所历史悠久的大学,虽然布里顿从未到访过这所大学。这部从标题上看似严肃的作品有着很外向的音乐性格,音乐的演出效果非常好。音乐会上,明星般的演出阵容使这部作品熠熠生辉,特别是号角合奏极其光辉灿烂。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这部作品,它实在不应该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

最能代表布里顿音乐才能的作品应当是音乐会下半场的《春天交响曲》,著名的《牛津音乐辞典》也认为布里顿在这部作品和《学院康塔塔》中“显示出表达欢乐的才能”。这是一部式的带有人声的交响乐作品,歌词是作曲家本人从许多不同的诗歌中选取的,布里顿那种为歌词配置曲调的才能在此作中尽显无疑。同时,这部作品具有着高度的不协和音响,这对于专业音乐家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布里顿的作品中浸润成长起来的指挥家奥利弗・克努森(Oliver Knussen)与BBC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以及诺维奇天主堂和学校的合唱团显然是经过了特别精心的排练,音乐中充满着激情与多彩的音响。特别是三位担任独唱的歌唱家,其中的男高音罗伯特・穆雷(Robert Murray)在小提琴飘逸的伴奏下演唱得格外精致。最后的终曲乐章,布里顿精彩的音乐创作赋予了音乐家以极大的表现空间,三位歌唱家一起将这部作品那种爆炸般的能量释放了出来。这部作品我并非是首次听到,但是这次演出的那种异乎寻常的力量却是从未感受过。

除了奥尔德堡音乐节上对布里顿的纪念活动之外,英国的许多音乐节和音乐会上也演了布里顿的大量音乐作品。比如逍遥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上演出了选自其歌剧《彼得・格赖姆斯》的《四首大海间奏曲》,而最后一夜上演出了他的歌曲《房子的建造》(The Building of the House),在音乐节期间还演出了其歌剧《比利・巴德》、《小提琴协奏曲》和《安魂交响曲》等重要的作品。皇家爱乐乐团也以包括百人左右的交响乐队和超过二百五十人的合唱队的庞大阵容于2013年11月10日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出了他的《战争安魂曲》。

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Kettle’s Yard举办的一场室内音乐会的曲目设计独具匠心。其中所演出的两部作品为弗兰克・布里奇的《幻想弦乐四重奏》和布里顿的《第三弦乐四重奏》。布里奇是布里顿在皇家音乐学院的作曲老师,这部作品似乎可以看成是布里顿音乐创作的原点之一,而《第三弦乐四重奏》则是布里顿的临终绝响。这样的安排不仅是对布里顿百年诞辰的纪念,同时也为布里奇的这部作品增色不少,并且显示出英国二十世纪作曲家的传承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在2013年11月20日,伦敦同性恋交响乐团(The London Gay Symphony Orchestra)也为布里顿举办了一场纪念音乐会。令我惊奇的是这个乐团1996年就建立了,并且每年都在英国举办至少五次音乐会。我从互联网上了解到,音乐会演出的地点是在伦敦的St Sepulchre教堂,由Christopher Braime担任指挥。音乐会上演出的作品为阿沃・帕特的《纪念本杰明・布里顿》、布里顿的《安魂交响曲》、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演出无论从音乐技术还是表现上都非常成功。

在这些纪念音乐会之外,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无意中发现了一种五十便士的硬币背面居然刻有布里顿的名字!原来这种硬币正是为了纪念布里顿百年诞辰而专门设计的。配合硬币发售的还有用金、银等不同材质制作的纪念套装,套装中有布里顿合唱、歌剧和电影音乐手稿的影印件,金币的套装售价高达八百英镑。布里顿的名字印在五十便士硬币的反面,刻在五线谱上,其上方和下方分别刻有“BLOW BUGLE BLOW”和“SET THE WILD ECHOES FLYING”,这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丁尼生的诗句,布里顿曾将其写在自己的乐谱上;硬币中间的一行小字是“Composer・Born 1913”。

此外,大英图书馆也举办了一场题为“声音的诗歌:本杰明・布里顿的音乐(1913-1976)”的展览,其中包括了布里顿最著名的作品手稿、信件、罕为人知的照片、作品初版、演出节目册和录音在内的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大英图书馆为此次的展出可谓费尽心机,几乎倾其所有关于布里顿的馆藏文献,其中展出的大量手稿都是从奥尔德堡布里顿-皮尔斯档案馆中永久租借的,并且还精心展出了大量与其伟大的音乐创作相关或是对其音乐创作产生影响的文学艺术作品。展品中最有价值的当属《青少年管弦乐指南》的手稿,这部手稿是几年前刚刚从一个阁楼上发现的,它在布里顿于1940年代送给一个朋友之后便被遗忘了数十年。2012年,大英图书馆购得此手稿,并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全部进行了电子化,共有五千页。登陆大英图书馆的官方网站之后,可以免费查看全部的手稿。从这些手稿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布里顿视为音乐天才――正如莫扎特那样,他几乎只需要将其脑海中的音符直接诉诸笔端。他的笔迹看起来非常漂亮、流畅和自信。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手稿仍然是崭新的。除了手稿之外,大英图书馆还展出了许多罕为人知的录音,其中包括其轻歌剧《保罗・本杨》(Paul Bunyan)于1941年在纽约首演时的现场录音,这个录音是首次公开。

无论是音乐会(http://www.britten100. org较为全面地记录了世界各地纪念布里顿诞辰一百周年的各种音乐会)、纪念币还是展览,都会让人不断回忆起这位天才作曲家及其伟大的作品。

上一篇:《设计中的设计》 下一篇: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