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不应躺在政策上

时间:2022-08-26 07:27:54

企业转型不应躺在政策上

代工企业的产业布局,不仅仅是转移的问题,还有如何升级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专访时说。在自建品牌问题上,代工企业不能押宝在政府政策上,而是需要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能力。

代工企业在中国政府二三十年来给予的土地政策、税收优惠以及技术研发的补贴上快速发展。这让很多企业津津乐道的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政策依赖心理。但接下来,政策可能帮不上他们什么忙了。

CEI:近日,阿迪达斯宣布关闭在华最后一家工厂,这家工厂其实是阿迪达斯在中国的代工厂。关闭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暴露出中国制造业的短板。

冯飞:代工问题要从两方面的来看,一方面就是它自身也在升级,产生了一些溢出效应,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叫Spillover,包含一些技术溢出和经验溢出。

另外一方面,代工企业总体上是附加值偏低。比如苹果的一个产品,300多美元的售价,中国的代工企业获得的也就是十几美元,这就是微笑曲线的底端水平。而代工企业在产业升级中,空间会越来越小,因为要往上走的话,必然不会走代工这条路,而是走品牌之路,包括研发、设计,往整条价值链高端升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讨论比较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数字化制造,美国现在数字化制造设备增长很快,靠机器来替代劳动,因为它的劳动成本高。机器替代人力后,一部分人力可以裁掉以降低成本,一部分人力可以用来控制机器。机器是数字化、智能化的设备,如果这些因素叠加进去,美国制造业复苏的势头可能会更猛。

CEI:这是不是意味着国内制造业已失去了原来廉价成本的优势?

冯飞:产业梯度转移也有其内在的转移机制,大致有三种,一是成本驱动型,二是资源环境驱动型,还有市场驱动型。

肯定是既向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也向中国周边国家转移。向境外转移是大势所趋,比如向越南、印尼和泰国。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大致是中国的38%左右,跟我们和美国的成本差距相当。而且他们的原材料成本要比中国低很多,比如纺织,棉花原材料价格是中国的70%,这两个因素就使得很多纺织企业转移到中国周边国家去了。

目前这种产业梯度转移,不光是跨国公司从中国转移到周边国家,也包括中国的一些本土企业,像浙江、广东的一些企业转移到周边国家去。因为产业梯度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国内一些企业转移到国外的情况,我去做过一些调研,比如说泰国,他们的产业园区主要是中国企业在那,他们那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他们那的工资确实不高,原材料也便宜,但是,配套能力不行,比如服装的拉链、纽扣和面料都得从中国进口。

因此,我们还是希望把产业梯度转移到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但这并不是说中西部地区就要全盘接收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因此,在中西部地区承接梯度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这三个问题。

首先,产业梯度转移应该和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不能把沿海地区的企业照搬到中西部地区。其次,要承接好东部代工企业,还需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最后,龙头企业的进入和配套企业的发展要结合起来。所以,代工企业在这里还有相当长的一段发展时间,不会迅速地消失。

CEI:从全球角度来看,国内制造业依然有较强的吸引力。

冯飞:对。主要是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强,门类齐全,效率相对高,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是周边国家无法媲美的。但我们的代工企业也面临升级问题,中国工业领域的增加值率是26.6%,美国是44.9%。中国的附加价值还是偏低,处在国际产业的低端。因此,从OEM升级到ODM,企业的附加价值才会高。

需要注意的是,代工企业往上发展的话,就是创立品牌,搞研发、营销体系建设。而且人工与机器两者的替代关系有一个平衡点,当劳动力工资涨到什么程度时,购置一台机器人可能比雇佣工人成本更低,应当计算清楚。再加上机器人在精细化,良品率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在人力成本涨到一定程度时,代工企业也会使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力。这些都是制约国内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CEI:产业政策对从OEM到ODM这个转变有多大影响?

冯飞:产业政策对产业升级的效果是有限的。我们的很多产业政策是在控制投资上有效,在产业升级问题上基本无效。所以,在代工企业升级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还不是政府采取什么政策,而是企业的能力和意识。

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正确认识:政府给的研发支持和项目是一个旗帜,它可以向社会融资,加大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的信心。但哪个创新企业完全躺在政府的政策上能发展起来?

CEI:从经济学的微笑曲线角度来说,生产加工环节是附加值最低的环节。只有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获取更多附加值。

冯飞:我觉得在自主品牌发展问题上,我们现在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光是代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品牌企业现在比较大的困难,不是在生产环节,而是营销渠道的建立上。比如建直销店,阿迪达斯的专门店,李宁要建,匹克也要建。

然而,百货商场对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完全是两个态度。百货商场认为国际品牌对它们提升档次的,所以给其的柜台费,租用费要比自主品牌低很多。但自主品牌要进去很难,特别是一个新创办的自主品牌。在最初进入市场的阶段,它们可能认为这就是个烂牌子,对它们来说不是提升商场的档次而是降低。所以,对这些自主品牌进行排斥,或者说比国际品牌的租用费用要高很多。

再加上外资品牌的资金实力非常强,中国企业创办一个品牌、铺一个营销网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甚至比建一个工厂的投入还要高。当然,自主品牌的产品自身也需要提升质量和档次,但这个进步空间相对要小了。现在要做的是怎么帮自主品牌建立营销渠道,帮着它们宣传品牌,降低交易成本。

CEI: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冯飞:政府在宣传自主品牌方面可以做一些工作。比如政府出面主持自主品牌的品牌推介。韩国当年在建立自主品牌,特别是面向国际市场推介韩国的品牌时,政府给予了大量资金补贴,帮助它们在电视、纸媒上做大量广告。

另外,在流通环节的秩序上,政府要有一定的监管。因为在商场进入环节上还存在不少歧视性问题。这就可以借鉴一些地方政府解决买菜贵的办法——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他们采取菜价公开,摊位租金公开的方式。

上一篇:中关村核心区科学传播联盟成立 下一篇:台湾传统书店靠卖公职考试用书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