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8-26 07:03:36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实践的研究,提出适应当前建筑学专业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新方法,以及新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 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改革

1.课程概况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建筑学专业所有专业课的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而“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第一步,其中涉及大量的文理科知识和美学知识,包括建筑构造、建筑美学、建筑物理、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建筑历史等,可见其核心地位。

1.1课程的特点和性质。课程特点是:强调认识建筑及建筑设计入门;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结合。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从宏观上看隶属于建筑设计课程,由建筑学专业一年级到五年级连续设置(包括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是唯一贯穿于建筑学专业整个五年的专业课程,而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离不开第一阶段的学习,即“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万事开头难,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由于该课程设置在大学一年级,很多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阶段,对建筑学的含义一知半解,因此“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是学生进入建筑科学领域的第一关。这门课学得好,将来学习高年级阶段的课程就会轻松很多;相反,如果“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学得不扎实,将来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工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1.2教学质量监控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影响。教学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对教学质量实施监控,是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五年期间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课程本身上,还体现在其拓展空间上,课程内容量大面广,包括建筑构造、建筑历史、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节能等。在通常情况下,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采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定的方法,是片面的,因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最后成绩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大作业来评定的,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但由于具有建筑学方面的天赋,最后也能够交出一份比较好的作业,更有甚者直接从网络下载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抄袭作业上交给老师,而老师看到这样的作业,通常会给出高分,因为很多时候老师也无法百分之百地确定哪份作业是抄袭的,哪份作业是花了几天时间临时做出来的;不公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平时下了很多功夫研究“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但由于天赋较低,做出来的设计作业存在较多瑕疵,老师因此会给一个较低的分数,这样一来就无形之中让学生产生了错误观点:分数不是靠努力得来的,是靠天赋、运气和抄袭得来的。长此以往会造成学风败坏,并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如何进行“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质量监控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与实践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与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方法和措施,总结出科学严谨的教学手段,为探索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打下基础,进一步优化“建筑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并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力争使“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形成我校自身的特色。现将该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2.1采用学校、二级学院、专业系分层监控。在学校的层面上,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由于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申请学校能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建筑设计基础”进行督导,对课堂教学、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课后答疑等环节逐一督导,并对以上各个环节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记录在案,要求任课老师对督导记录进行整理,为以后的教学质量的提高积累资料,同时教师在整理的过程中也能对教学出现的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在二级学院的层面上,主要是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采取响应措施,首先,对任课老师认真挑选,安排教学态度认真的教师执教,最好是在学校或者学院教师讲课比赛获奖的教师中进行挑选,有些教师教学能力较差,可以先从助教做起。其次,针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组织教学比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教师的上课激情,提高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的教研教改的积极性。最后,对教学文件的整理加强监控。因为在学校层面上有很多课程需要管理,不可能对“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投入太多精力,而专业系又缺乏指导力,所以二级学院这个层面是最佳选择,教学文件的内容包括课程作业、教学大纲、考核大纲等。在专业系的层面上,首先,加强任课老师的个人职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使教师转变角色,由被监控转变为自身主动监控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遵循教学各环节中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及时记录课后反思和想法。其次,采取以老带新的个别辅导方式。由于专业系内部是一个专业集中的共同体,教师彼此之间的专业相同或相近,而且很多老师都上过“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因此,在专业系内针对学校和二级学院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提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专家辅导,一方面能提高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能提高任课老师的专业素养。

2.2采用学生评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任课老师分阶段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提出改进措施,这样一方面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具体的操作方式为: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4―5周,第一个阶段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教师第一阶段的教学水平进行打分,并提出改进意见。任课老师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后取长补短,采用改进后的教学方法进行第二阶段的教学。在第二阶段结束后,再次要求学生对教师第一阶段的教学水平打分,并提出改进意见,任课老师对前面两个阶段进行总结,看是否取得了进步,将前面两个阶段的教学经验进行整理丰富,开始第三阶段的教学。在第三阶段教学完成之后,首先要求学生对教师第三阶段的教学水平进行打分,然后对整个教学全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2.3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化。每月召开一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质量分析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制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进度与计划,并监控执行。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加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备课活动,由专业系主任负责,每两周集体备课1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每学期定期(草图阶段、正图阶段)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指导并帮助教师作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专业系主任负责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研活动,做到分阶段、有计划、常总结、能落实,并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师资培训。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记录及时、有效果。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与检查。专业系主任每学期至少检查三次“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情况,每周听课,并提交听课记录。要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召开全体学生座谈会,设置“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意见箱,了解“建筑设计基础”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改进措施。

3.该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与实践的成果

该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改进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真实地提高了建筑学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业务能力。采用新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设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设计作品质量突飞猛进,学生在新的监控体制下能够学得更好更多,许多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奖,如2010年12月建筑系师生在江苏省第四届“江苏建筑师杯”建筑方案大赛上分别荣获一项二等奖和四项佳作奖,成为盐城工学院建校以来在建筑设计上取得的最高奖项。在今后的教研教改中我们将把该课题研究成果拓展到建筑学专业的其他课程,提高我校建筑学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监控水平。

基金项目:盐城工学院高教研究课题。

上一篇:大学英语多元评估体系中教师角色之思考 下一篇:电动机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