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参观过世博会吗?

时间:2022-08-26 06:23:45

1848年8月,马克思移居伦敦。这时的伦敦,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都市、最先进的制造中心,已有250万居民。三年之后,伦敦迎来了第―届万国博览会(现在称之为世博会)。159年前举办世博会的目的在于为人类文明、文化互为交流和展览。世界各国的商品展示和商品信息的传递,通过集市商会的“面对面”形式进行。今天我们以历史的目光回首瞻望,当年世博会的那些展品或盛景,仍然历久弥新,令人感受到先辈的创造精神和世博会给人带来的愉悦。

1851年初,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内矗立起一座高大亮丽的建筑,这里将作为即将举办的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的展馆。这座建筑用了短短4个月建成,全部由钢筋和玻璃板搭建,在阳光下通体闪闪发光。英国作家道格拉斯・杰罗尔称之为“水晶宫”,从此这个浪漫的名称便流传下来。在“水晶宫”内,采用百科全书式的展示体系,集中展示了工业革命成果,让参观者有机会亲眼目睹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和产品。

首届万国博览会于1851年5月1日9时在伦敦举行;50多万人聚集在海德公园。11时30分,9驾皇家马车列队离开白金汉宫,参加世博会开幕大典。12时钟声敲响,在“哈雷路亚”乐曲声中,维多利亚女王和随行人员进入展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汇集在“水晶宫”的穹顶下,参加了这次盛会。开幕式上,维多利亚女王极其兴奋激动。她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共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中国也参与了首届万国博览会。在中国展区,高高悬挂着宫灯,层层摆满了瓷器,刺绣屏风好似孔雀在开屏。一位名叫徐荣村的商人携自己经营的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会,并一举摘得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金、银奖牌各一枚。

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机器的发明。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感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美国制造的奥的斯电梯也在这届世博会上崭露头角。

在首届万国博览会闭幕前夕,马克思也参观了这次盛会。此事在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中有记述。马克思在1851年10月13日致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提到他曾参观这次博览会,并赞扬了美国人的成功:“英国人承认美国人在工业展览会得的奖,在一切方面胜过自己。一、橡胶,有新的材料和新的生产工艺。二、武器,有连发的手枪。三、机械,有割草机、播种机和缝纫机。四、银版照相第一次大量应用。五、航海中的快艇。末了,美国人为表示自己也能够提供奢侈品,特陈列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巨大金块一块和纯金的餐具一套。”

在这封信里,马克思密切关注了美国的新技术、新产品的成就。他以一位杰出经济学家的眼光,敏锐地意识到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转移。因为美国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以往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总和。这个原英国领地有5048位企业家携带500多项产品漂洋过海参加了世博会,麦考密克收割机等农场设备更是受到好评。美国在这次万国博览会上所显示的实力,让欧洲人大吃一惊。马克思对世博会的观察是深入细致的。两年后,世博会在美国纽约举行,一批美国品牌在这届世博会上露面并快速形成国际化影响。

与世界各国在伦敦展示科技和财富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步入中年的马克思,贫困正日甚一日。首届万国博览会举办之日,正是马克思生活陷于穷困潦倒之时。从1850年开始,马克思一直与面包房、店主、牛奶铺、菜铺、煤铺、疾病等“敌对的力量”斗争。纵然如此,马克思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兴趣,参观了这次世博会,关注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他继续在斗室内奋笔疾书《资本论》,以此来回答贫困的挑战。

(摘自2010年3月8日《解放日报》)

上一篇: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 下一篇:李荣融:央企不要做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