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时间:2022-08-26 05:45:25

中学体育课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摘要] 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其在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潜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它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对于全面发展学生身心,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进一步分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各部分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旨在为更好的将体育游戏运用到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体育游戏 中学 体育教学 应用

黑格尔说过:“游戏比正经事都正经。”首都体育学院王文生教授也认为:“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探索的精神。”学校体育教育更应该重新审视游戏因素在各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广大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催生下,非常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是在体育实践课上揉进体育游戏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的作用,提高体育课堂效益。

一、运用体育游戏教学的理论依据

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中学生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不均衡,兴奋大于抑制,且易于扩散,特别是抑制过程不完善,有意注意的能力低,注意的稳定性差,代谢过程旺盛,易于疲劳也易于恢复,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则显得课堂十分单调,容易产生厌倦感,教学效果自然不佳,而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竞赛性,选材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刺激性很强的事物,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兴奋,从而促进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少年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少年思维能力有显著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抽象逻辑思维已占相对优势,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仍起着重要作用。其次,表现在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性有所发展,他们开始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回答。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对新异事物容易感兴趣而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优先注意并具有向往心理,而在进行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和练习时,大脑皮层有关部位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此时,最容易发挥运动能力,也最快建立暂时性的神经联系,缩短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而且对于感兴趣的活动或练习可以持久而集中地注意。这种情绪因素引起的交感神经营养性作用对推迟疲劳,延长工作能力时间,使机体生理变化更深等方面有良好作用。

二、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游戏能够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

体育教学中有些技术和动作方面的技巧如果让学生特意去联系难免会枯燥乏味,而且有难度,但是如果结合设计一定的游戏就能促进掌握和提高。例如,在进行篮球运球的基本技术教学时,选用了“迎面运球接力”游戏。要求学生只能单手运球,如双手运球则违反规则,要判罚原地转一周。在相应的位置设置障碍物做变向运球,防止运球过快。对负队进行“惩罚”。同学之间互相鼓励,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都努力完成任务,争取比赛的胜利。通过游戏,学生们在运球技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并且正确掌握了技术动作。

(二)游戏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一些需要反复练习而又比较单调的基本技术动作安排于游戏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中长跑项目的教学比较枯燥无味,又比较累。所以,在中长跑教学中,可把游戏内容穿去。学生在完成中长跑练习后,在疲劳的情况下,在间歇时间安排一些集体完成的智力游戏。如“报数接力”、“看谁记得牢”等游戏项目,并规定负队要表演节目。让学生机体得到休息、放松,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节了课堂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掌握了中长跑的基本技术动作,激发了学生参加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为夺取最后的胜利而进行的,所以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在进行双杠教学时,由于课堂上学生受场地器械条件的限制,练习密度相对比较小,机体承受的运动负荷量小,很难达到运动量。这样就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大、竞赛性较强的集体完成的游戏项目。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奔跑的速度和技术动作,增强了机体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的能力和灵活性,加强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而且还促进了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游戏教材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应考虑到参加者的年龄、特点、身体发育情况和平时训练水平,否则将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在高校学生中进行“老鹰抓小鸡”、“抛手帕”之类动作简单的游戏,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就失去了游戏的教学意义。

2.游戏教材要符合课的任务

游戏教学必须根据课的任务来确定内容。例如为了巩固快速跑的技能,进行各种形式的迎面接力赛跑的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克服了教材的枯燥乏味,加快肌肉收缩放松过程的交替,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和动作的敏捷速度。教学时还必须考虑为课的主要教材服务,以便有效地促进课的进行。如活动性很大的游戏最好与体力消耗不大的练习活动配合,另外如果在课上进行跑或跳的练习已得到足够的运动量时,就不宜再进行那些带有跑、跳和对抗性的游戏。因为这些游戏要求参加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中枢神经较长时期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它不宜在疲劳情况下进行。

3.教材内容应注意循序渐进原则

游戏教材应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经常复习学生已熟悉的游戏,做到“温故而知新”。如学生在学习排球垫球动作技术动作后,把游戏规则稍加改变。允许“活动目标”,用正确的动作垫球,谁能到位击球便可加分。这样游戏将更具有意义。

(二)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各阶段使用的特点

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其在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潜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传统的准备活动中,通常采取慢跑定位操,这些内容重复使用,会使学生缺乏新异刺激,积极性下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跑动中的“听数报团”、“蛇形跑”、“螺旋形跑”、“钻山洞”、“拉网捕鱼”、“传球触人”等,可使学生跑出欢乐,跑出兴趣。以活动全身肢体的肌肉、关节、韧带为目的的徒手操、定位操、行进操,除了充实、改变动作,使其更有新意外,在组织上也可以使其游戏化。如把基本体操编入游戏“猜猜谁是带动人”、“跟我学”等游戏中,在游戏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2.体育游戏在基本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的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练习,承担运动负荷。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者良好的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体育技术教学中,可以选择、创编一些以基本技术为素材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动作技能。

例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可选用运球中“保护与破坏”游戏。学生在教师规定活动范围内,每人一球,在运球过程中主动破坏他人的球,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坏,这种游戏的运用加大了练习的难度,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地巩固运球技术、提高了控球能力。另外,“运球接力”、“一人运两球接力”等游戏也能取得同样效果。

田径教学中的弯道跑技术,除了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各种圆形跑的游戏活动,为弯道跑技术教学打好基础外,还可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一些弧形跑,圆形跑游戏,巩固提高弯道跑技术。投掷项目的教学比较艰苦枯燥,可适时地选用一些掷准、掷远游戏,分组比赛。

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此,教学大纲安排了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身体素质练习艰苦、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练、抵触情况。例如长跑是学生比较烦的项目之一,我们可以赋予长跑一些情节,改变单一的操场跑、选择越野跑,团体计成绩等。可以用“推小车”、“负重接力”、来发展力量素质。用“蛙跳”、“兔跳”、“双人蹲跳”发展脚部力量。以“贴膏药”、“纵跳躲杆”来发展速度、灵敏素质。通过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

身体素质练习中运动负荷较大,运用游戏法进行练习,学生情绪较高,但兴奋性过高时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调节运动负荷,控制学生情绪,采取安全措施。

4.体育游戏在教学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人恢复较好的身心状态。

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用或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活动。此外,组织实施游戏教学还要讲究组织教法、场地布置、分组、讲解示范、竞赛及游戏中及游戏后的讲评。

六、建议

前面所提到的是如今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比较科学的运用,但是多数是采用现成的或是传统的体育游戏为主,在游戏创编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现成的体育游戏,由于种种原因,有时难免有相对的局限性,较难与实际需要吻合。因此,怎样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创编更新颖的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有效,是摆在每个体育游戏组织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我们根据体育游戏的特点来确定创编体育游戏的原则。体育游戏创编的基本原则为:锻炼性、教育性、趣味性、安全性、针对性,创编游戏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此外,我们在运用体育游戏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游戏的选择要符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逐渐成熟,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逻辑思维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并有较强竞争性的游戏,同时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能与智能的和谐,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2.游戏的组织要“活”而不“乱”

由于游戏的类别多,组织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游戏的组织,课前要周密思考,使游戏队形合理,调动简便易行,便于管理,便于教师示范和评定胜负,力争使场面既热烈又有条不紊。

3.注意竟争性和安全性相结合

游戏的趣味性主要来源于其竟争性,竞争性越强,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就越高,气氛就越热烈。但大学生具有求胜心切的特点,往往会忽略安全,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内容及组合方法选择上要考虑大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天气、场地等因素,精心策划,加强纪律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4.游戏形式多样化

不同的体育游戏运用到不同的体育课中可起到不同的作用。现代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个性。体育游戏的作用和特点决定了其在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潜能。

5.强调组织纪律性

良好的组织纪律是使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前、课中必须强调。在游戏中出现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极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和混乱局面。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即使是个别人,也要立即停止游戏活动,对违反纪律和规则的人给予必要的批评教育,并以此教育全体,保证游戏能够继续顺利进行。

6.明确游戏规则

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明确游戏名称、内容、方法、规则。教师可在游戏开始前进行示范讲解,使学生清楚游戏的方法、规则、结果、奖罚方法及动作要领,以便使游戏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7.掌握好课程进度

游戏中应注意课堂节奏,控制好学生情绪,把握准课堂运行方向。当游戏时间已到或已达到预期效果以后,应立即结束游戏。当学生体力下降,易发生伤害事故时,或器械、场地损坏时,也要立即结束游戏。

七、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进行创编和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对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

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训练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但我们还必须必须正确认识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还应加强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游戏的研究。不能仅把体育游戏当作体育课的配料,当作调动学生情绪的手段的认识必须更新要从新的视角对体育游戏进行审视,充分认识与开发体育游戏全碰育人的功能,确立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应以游戏为主,应加大体育游戏的教学比重。要充分发挥体育工作者的智慧,创编更多、更好的既有游戏特点、又具有全面育人功能的体育游戏,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长江,周志华. 体育游戏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5

[2]汪晓萍.高力翔.中国与日本现代学校体育发展阶段的比较研究(二)[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5):22~24

[3]李茂堂.德、日两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模式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5):35~37

[4]王莹侠. 关于体育游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徐小荷. 浅析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 体育科技,2003(1)

[6]朱雁晴.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7]梅玉萍. 浅析体育游戏在篮球移动教学中的运用[J]. 体育学院学报,2003(1)

[8]王华. 体育游戏的特点与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长沙大学学报,2001(4)

[9]彭鹰,何钢. 谈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上一篇:换 位 第3期 下一篇:谈中学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