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时间:2022-08-26 05:04:09

如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37-01

语言是披着声音外衣的思想,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是用语词来进行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混乱反映了思维的混乱,语言的贫乏,思维必定贫乏。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完全凭借着教师的教学语言开动其思维的机器的,也只有良好的教学语言,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什么古今中外都把教师的语言能力列为教师重要的基本功,多半也源出于此。因此:

1.基本的科学事实交待要清楚

赖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形成科学的认识、掌握科学的概念的那些基本科学事实要交代清楚。所谓清楚,应包括: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是有层次有条理的,而不是混沌一片的;是简洁明快的,而不是拖泥带水,甚至"车轱辘话来回转";是富于启发性的,而不是背诵式的。这是一些起码的要求,使学生有一个赖以思维的良好基础。

2.教学语言要符合思维的逻辑要求

科学教育的内容,大多数是由科学的事实、过程、结果、原因、运用组成的。一般情况下,就可以按照这样一种逻辑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和使用教学语言,这可称为平铺直叙。但学生的认知过程,思维的逻辑,不一定都是这样的。例如有时候是从结果而推论原因;有时候是分析诸多原因来推论和验证其结果;有时候还可能是从实际的运用开始探究应掌握的科学内容,及其中的规律性。就大多数情况来说,教科书容易采用通常的平铺直叙的逻辑顺序。而实际教学中可能采用后者的各种变通顺序。举几个例子说

例如讲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形成层。一般来说可能是从茎结构的横剖面,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逐一叙述各层的结构名称、特征和功能,教科书通常采用这种顺序。而实际教学中可能是讲清了树皮、木材、髓三部分,再提出茎的纵向生长和横向生长如何,才突出形成层的作用;也可能是从研究分析木质部的同心圆式的年轮来引出形成层的讲解;也可能是通过茎的嫁接的实际运用来讲授关于形成层的知识等等。孰优孰劣,不好断言,只要符合当时当地学生思维的逻辑要求,并能促使其开动脑筋,均是可以的。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不纯是教学语言的运用问题,广义地说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组织问题)。我主张可以抛开教科书的一般平铺直叙的思维逻辑顺序,就你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条件出发,多有变通,以利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防止所谓照本宣科的呆板方式。再举一高中教学的例子,研究线粒体,大都是形态、结构、功能的三段式。我曾从线粒体的分布特点(哪类细胞的线粒体多)引导学生推论其可能的功能,再探究其结构、成分如何和功能相适应,效果似乎更好。

3.教学语言要有利于思维发展

教学语言既要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又要有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既要有利于求同思维的发展,又要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既要有利于聚合思维的发展,又要有利于辐散思维的培养;既要有利于常规的思维模式的发展,也要有利于非常规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语言运用的高级要求。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上述的"既要"和"又要",大多数情况是前者比较容易,做得也比较好,后者比较困难,做得较差。例如,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要求,特别是对于自然科学教育来说,差生,确实学习态度努力的差生,常常是这方面不足,掌握不了要领、体会不了重点,不会举一反三,只能"照葫芦画瓢",源出于此,我们的教学语言的使用要着力在这方面下功夫。例如,我们的教学总喜欢学生围着老师转,把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讲授、教科书的描叙的思路中间去,当然有对的一面,但常常也就容易重在发展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常规思维,忽视了求异思维、辐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按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的目标要求,而要有所革新,同时教学语言的运用,也要为此付出努力,并应该对学生多予鼓励。曾见到有些教师的启发式,立足于从学生那里"榨取"教师需求的答案,该答案或是教学目的之所求,或是教学语言承上启下之必需,几乎到了不让学生把话说完的地步,或学生所说明明是个很好的想法、见解或引伸出来的问题,也不抓住,弃之如敝履,更谈不到鼓励几句了,这岂不是在"扼杀"思维吗?

上一篇:学生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经内踝截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Ⅱ和Ⅲ型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