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发生命课程

时间:2022-08-26 03:38:17

浅谈如何开发生命课程

摘要:"生命课程理念下阅读板块模式的建构与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试图以生命为起点,将人性中最重要的生命意识纳于其中,以课程开发为手段,关注个体差异,以文本案例启迪认知,强化生命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彰显生命活力。

关键词:生命课程;生命意识;生命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09-01

所谓"生命课程"是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指引下的产物。因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成长路上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如何实施课程?应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而"生命课程"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因为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然而现实社会中青少年漠视生命的事件层出不穷,青少年情感的冷漠、对生命关爱的缺失,使得全球教育界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以其自身的特性对人的生命发展发挥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小学语文课程对人的发展应有的价值的思索,及生命教育对语文教育的生命呼唤,本课题研究试图以生命为起点,将人性中最重要的生命意识纳于其中,以文本案例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外,把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试图开发适合学生阅读的生命课程,重新构建新的阅读板块模式,并探索出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阅读教学策略。在此,我就生命课程的开发谈几点看法:

1.精选群文篇目,强化生命意识

相信一线的老师都有所感触,今天的"教育"就是一付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我们如何让课程更好为学生服务呢?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选编的,如"革命传统""生活启示""走进伟人"等,虽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对生命个体的认知性不强,学生不能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我精选群文阅读篇目,强化生命意识。我把毕淑敏写的《我很重要》选入群文读本中,学生在阅读中就会发现"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从而认识我很重要,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我想,漠视生命的事件就会减少。还以《生命的高度》一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能因为贪婪失去生命,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潜在的危险。文章以老鼠掉米缸的故事,生动有趣讲述人生哲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笑声中获得生命的启迪。

2.关注个体差异,弥补教材不足

如今的小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里父辈们过度宠爱甚至溺爱,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偏激。很多孩子不知道感恩,学校也开展"感恩长辈、父母和老师"的演讲活动,现场学生感动万分,大多数孩子哭得稀里哗啦,但孩子却少了感恩的举动。我班就有一个孩子的妈妈是老师,这个孩子都没去抱抱自己的妈妈,也没有去说一句感谢的话。班上还有一个孩子,她父母很忙,吃住在二姨家。二姨天天带他上学,总怕他饿着冻着,二姨天天早起为他煮鸡蛋、买牛奶……班主任叫他去抱抱二姨,给辛苦付出的二姨一点安慰,可这个孩子就是不去。我不禁想:越是幸福的孩子越不知感恩,孩子认为所有人为他们付出都理所当然。于是我换一个角度选材,我不教学生如何感恩,我把《树的故事》选入群文读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看看孩子是怎样无休止地索取,老树又是怎样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天下每一位父母是怎样无私付出的。孩子虽小,但也会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想到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一切,从而知道珍惜和感恩。还有个别孩子因身体残疾而自卑,我把《三个人,一双眼》选入群文读本,让孩子们读后知道什么是不幸,什么是乐观豁达。因为语文课本的编辑关注群体,而群文读本的编辑则可以关注个体差异,能弥补教材的不足。

3.丰富语文活动,彰显生命活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师传生受,很少有活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生命课程的开发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就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开学第一天我就给学生讲"天道酬勤"的故事,我送给了孩子们一首"开学诗"--《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让孩子知道勤奋学习和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寓教于乐,学生乐于接受。还开展"群文共读""办阅读小报""读整本书""好书推荐""阅读交流""主题辩论""趣味语文竞赛""学习经验交流""每周晒习作"等活动。还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在群文共读活动中学会质疑与探究;在办小报的活动中学会分工与合作;在读整本书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们在一次次有趣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当学生的手抄报贴在墙上时,当学生走上领奖台领奖时,当学生的习作在校刊上发表时……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彰显生命的活力。

记得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我们今天面对娇惯的孩子,除了传道受业解惑,还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观念。我将一如既往探索生命课程的开发,致力于生命课程的研究。

上一篇:学校文化建构的基本路径与内在机理 下一篇:从结构形态视角探讨英语习语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