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浙江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8-26 02:45:3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浙江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影响

内容提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要素密集型逆转的视角,考察了2002-2009年浙江纺织服装业的要素密集型及其逆转情况,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了浙江纺织服装业的要素密集度和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详细探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其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促进浙江纺织服装业要素密集型逆转,有效开拓东盟市场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浙江纺织服装业;要素密集型逆转;影响;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4-0080-0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并启动。这是中国对外建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区内有超过90%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待遇,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该自由贸易区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引领,将为中国、东盟纺织服装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自由贸易区内纺织品服装的整体关税率将显著降低,贸易空间更为广阔。而浙江作为中国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出口大省,纺织服装业在浙江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浙江纺织服装业面临着扩大贸易和投资、加快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将给浙江纺织服装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与实证分析

(一)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

浙江纺织服装业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浙江省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行业。2002-2010年,浙江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54%,高于全国的年均增长水平(18.38%)。2010年,浙江纺织服装业总产值近9000亿元人民币,仅次于江苏,居全国第二。同时,浙江纺织服装出口对全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也逐年增加。2011年浙江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602.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0%。其中,出口纺织品311.29亿美元,增长25.16%;出口服装291.47亿美元,增长17.05%,位列全国第一。

然而,浙江纺织服装业其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尽合理、产品附加值偏低、快速反应能力较弱,且由于其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纺织服装产业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业原料、人工、能源、土地资源的紧张,环保的新要求,以及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波动,世界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其他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等一系列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使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弱化,行业利润率不断降低,全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寻找突破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浙江纺织服装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浙江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1年,浙江与东盟的进出口总值为2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1%,东盟首次超越日本成为浙江第三大贸易伙伴。因此,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浙江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推动其对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将有利于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要素密集型逆转的产业内升级,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这对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和获利能力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浙江纺织服装业要素密集型及其逆转的实证测度与分析

经济学界认为产业的要素密集型是可以发生变动的,所谓要素密集型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当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w/r)发生改变时,只要替代弹性在生产两种产品(X,Y)中不一样,生产者为了实现最优产出,会调整两种要素(K与L)的投入比例,使产品的相对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并最终使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使用更多的资本要素而逆转成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本部分运用灰色聚类法,根据历年《浙江统计年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的相关数据,对浙江纺织服装业的要素密集型进行实证测度与分析。

根据灰色聚类法,对浙江纺织服装业的要素密集型进行实证测度与聚类分析时,以2002-2009年作为观察年份,选择人世后8年问的相关数据,参照并选取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和人均资金这三大指标作为考察对象(即聚类指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以2000年中国纺织工业指标标准所求得的聚类白化权函数为基础进行实证测度。灰色聚类法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④由于篇幅所限略去,由表1的数据,得出表2中的实证测度结果。

由表2可知浙江纺织服装业所属的要素密集型类别及其逆转情况,在2002-2009年间,浙江纺织服装业各生产要素的影响中,技术要素对产业的影响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0.397递增到2007年的0.543,2008年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数据有所波动);劳动力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虽然整体上有减弱的趋势且有所波动,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从2002年的1递减到2007年的0.609又递增到2009年的0.778;资本要素的影响力近年来也呈现递增趋势,从2002年的0.529递增到2009年的0.578,并于2007年达到峰值(0.725)首次超越劳动力要素,成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在2002-2009年间,浙江纺织服装业总体上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2007年从实证结果看,其有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迹象,即产业发生了要素密集型逆转。之后,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浙江纺织服装业不断受到国际市场萎缩、资金链断裂、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原料危机等影响,因此没有持续这种要素密集型逆转的态势,依然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

可见,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浙江纺织服装业逐渐处于劳动力要素、原材料成本快速上升的困境之中,于是,浙江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开始寻求其他要素,如资本、技术要素等来替代劳动力要素,这也使纺织服装产业中的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力逐渐加大(由表2中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聚类系数不断上升便可见一斑),特别是大量的资本投入,极易发生要素密集型逆转的产业内升级。由此得到启示,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向中国中西部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寻求廉价的劳动力要素和纺织资源,通过分工协作、价值链梯度转移,把纺织服装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部分(组装加工环节)转移到这些地区和国家,从而增强其纺织品服装的获利空间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积累大量资本。另一方面,浙江纺织服装业应利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嫁接改造,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等,逐步加大浙江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和资本要素的投入比例,增强其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使其逐步向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的两端(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提高其纺织服装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获利能力,进而为浙江纺织服装产业要素密集型逆转、产业内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上一篇:玩资本还是被资本玩? 下一篇: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社会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