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职校数学教育“导入”的创设

时间:2022-08-26 01:38:49

例谈职校数学教育“导入”的创设

【摘要】职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缺乏甚至是厌恶,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本文结合实例,畅谈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从教学的“导入”入手,希望能通过笔者的论述,给其他教师带来解决类似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导入;数学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容易“重实践轻理论”,注重技能的培养,轻视文化课.可人才可持续发展要求职校的学生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文化课又慢慢受到了职校的重视.

实际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数学.根据教育部专项研究课题组2007年对111所中职学校45886名学生和45596位刚入学的新生的数学测试调研表明:有46.60%没有达到小学应有毕业水平,有59.69%没有达到初二应有水平.数学平均成绩很低(大多在26~50分之间),但离散度却极高(极差在50~69分之间).

面对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如何让学生接受高度抽象、逻辑严密的数学知识呢?在课堂开始时,设计一个精彩生动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是个比较可行的做法.笔者根据以下途径来设计导入:

途径一: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导入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人都会因为兴趣而执着于某一样活动.虽然职校生本身的数学兴趣不高,但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就能较快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到学习中.

案例1 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教学中,设计导入如下:

有一人请朋友吃饭,一行共有10人.到了饭店,他们发现饭店的座位有主次之分,于是相互谦让了很久都没人愿意坐主位.这时,饭店的老板建议:“不如你们在本店每吃一次饭就换一种坐法,等到所有坐法都用过后,我将永远免费请你们吃饭.”问题:如果平均两天吃一次,这些人需要多久才能吃到“免费的饭”呢?

这下,学生们情绪高涨,都想知道需要多久才能享受到免费的待遇,于是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途径二: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蕴含于生活.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案例2 在“算法——交换变量a和b的数值”的教学中,设计导入如下: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这么一个问题:在编写一个程序时,要求交换变量a和b的数值,如何处理?

学生甲:令a=b,然后让b=a.

教师:这样可行吗?

学生乙:这样的话,a和b的值就相等了,不行.

教师:是的.那怎么办?

学生:……

教师:如果你有两个不同的杯子,一个装了牛奶,另一个装了果汁,现在你要把牛奶和果汁交换到对方的杯中,怎么做?能不能把果汁倒入装牛奶的杯子中,然后再倒回来?

学生:不行.要再拿个空杯,将其中的果汁倒入空杯中,然后将牛奶倒入原来装果汁的杯子里,再把原空杯中的果汁倒入到原装牛奶的杯中,达到互换的目的.

教师:对,其实,交换变量a和b的数值,也如同上面一样,需引入一个“空的”参数c,将a的数值放入c中,再把b的值放入a中,最后把c的值放到b中.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

学生:令c=a,a=b,b=c.

途径三:结合数学的故事和史实,设计导入

以数学知识形成的背景或相关故事为素材,设计导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案例3 在“概率”的教学中,设计导入如下:

传说17世纪中叶,法国人梅累参加赌博,和赌友掷骰子,各押赌注32个金币.双方约定,梅累如果先掷出三次6点,或者赌友先掷出三次4点,就算赢了对方.赌博进行了一段时间,梅累已经两次掷出6点,赌友已经一次掷出4点.这时梅累接到通知,要他马上陪国王接见外宾,赌博只好中断了.这就碰到一个问题:怎么分配这64个金币才算合理呢?

赌友说,他要再碰上两次4点,或梅累要再碰上一次6点就算赢,所以梅累分64个金币的23,自己分64个金币的13.梅累急辩说,不对,即使下一次赌友掷出了4点,他还可以得12,即32个金币;再加上下一轮还有一半希望得16个金币,所以他应该分得64个金币的34,赌友只能分得64个金币的14.到底怎么分?

梅累为此求助数学家帕斯卡作出公正的裁判,这就是有趣的“分赌注”问题.

这个“分赌注”问题让帕斯卡苦苦思考了近三年才算有了点眉目,于是写信给数学家费马讨论,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梅累的分法是对的,他应得64个金币的34,赌友应得64个金币的14.这时荷兰的数学家惠更斯,在巴黎听到这个新闻,也参与了他们的讨论.惠更斯把讨论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叫作《论赌博中的计算》(1657年),这就是概率论的最早一部著作.

总之,优秀的导入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设计的导入也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过多的娱乐性或过于理论性的导入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应该结合职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出能激活课堂教学的导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新课改下“加强数学隐性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下一篇:例谈中学数学解题中的构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