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阶级属性研究

时间:2022-08-26 12:48:48

农民工的阶级属性研究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规模巨大的新兴社会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人力资源,他们具有我国现代工人阶级的一切本质特征,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关键词】农民工 阶级属性 工人阶级

【中图分类号】d6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1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作为一种新兴的群体,其地位、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所述之农民工是指离乡离土、主要通过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获得工资收入并且与企业签定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人员。关于农民工的阶级属性,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些争议,关键就在于不少学者忽视了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衡量问题的标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本文试图在本人《社会和谐与阶级划分》一文的基础上,分析农民工的特点,阐明农民工具有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

1 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

在欧洲,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是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欧洲工人阶级形成的历史过程。

在我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试图“师夷技之长以制夷”,兴办近代民族工业,与此同时,受商品经济的巨大冲击,广大农民纷纷破产,大部分人进入近代工厂,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也具备我国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

第一,他们以交换自己的劳动力获取工资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他们拥有自己家乡的土地的经营管理权,但是,通过土地的经营管理所获得的收入只占他们收入的很少的一部分,比起城镇工人的股票、债券、房租等收入来说是微乎其微。事实上,由于党的富民政策的实施,不少工人除了工资收入以外,还拥有股票、债券,有的人在工作之余还有自己的“经济实体”,并且将会越来越富裕,越来越“有产”。因此,不能把工人阶级等同于无产阶级,也不能因为农民工在家乡有土地的经营管理权二否定农民工是工人阶级。

第二,他们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能适应现代工业生产要求,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在缺少农民工的情况下如何承担起世界工厂的角色,也无法想象在缺少农民工的情况下如何保持gdp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第三,他们虽然与“老家”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合同期内融入了所居住在城市。不少农民工在工作单位成为骨干力量,在社区成为遵守社区规章制度的“荣誉市民”。

事实上,我国社会对农民身份认识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从“盲流”到“外来务工者”,从“打工农民”、“打工仔”、“打工妹”到“农民工”。从排斥到居高临下,再到平视,毕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进步。这些进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改革开放前的农民工”——所谓“亦工亦农”人员现在已被认可,正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少城市规定,买房即可获得城市户口,如果工作比较稳定,就和城市工人阶级差不多了;以上这些,都说明社会正在逐步尊重、认可、认同农民工。越来越多的人在事实上认同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 界定农民工阶级属性的重要意义

正确界定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正确界定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可以改变对农民工称呼上的歧视,可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可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农民工在处于城务工和回乡务农两难之间。目前不少农民工既不放弃土地又不经营土地,造成有限土地资源的无限浪费,使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高效益难以实现,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如果能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同时,一部分农民工如果一心一意从事工业生产,对于提高我国产业工人人力资源的素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权利,促进社会和谐。过去,我们对“农民工”,称谓上歧视,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如果我们正确界定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我们就能够沿用一些保障工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使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口号落到实处。从政治、政策、法律、制度上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农民工的户籍问题,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疾病预防控制、适龄儿童免疫工作、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实行“市民待遇”。 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待遇”问题,让农民工“能留住”。统筹城乡就业,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制,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保障农民工的平等权,让农民工“留得下”。

地方政府要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让农民工“干得好”。

4 结论

本文论证了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是,还有很多理论和实际问题尚未解决,如农民工的个体素质问题,农民工对家乡土地的权益问题,农民工居住地与户籍问题,短期农民工的身份问题等等,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整理

参考文献

[1]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一期.

上一篇:中国农民生活现状调查 下一篇:小议土地规划整理过程中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