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奇丽化申曲

时间:2022-08-26 11:59:18

五年九稿 “世博”为旨

“为2010年世博会打造一台好戏”,这是上海沪剧院早在中国上海申博成功时就产生的想法――确实,作为上海优秀地域文化的代表,沪剧责无旁贷。于是,沪剧《露香女》率先进入“世博跑道”,它的尝试为“世博题材”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选择具有500年历史的松江顾绣为题材,与松江顾绣早年曾参加世博会展览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关系。观众可以看到剧中不时地有意反映出上海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以及上海对世博会的人文情结。创作者们正是看到了顾绣的上海身份及其曾经产生的“世界品牌”效益,才把它与世博会联系在了一起。编剧赵化南听闻沪剧和上海顾绣被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是感慨:“500多年历史的顾绣源于上海,曾是绣界皇冠,可惜现在濒临衰微,仅松江一地在尽力保护,尚可让人窥其风姿之一斑。”“沪剧重铸辉煌,顾绣得以传承”,这既是赵化南的平生心愿,也是他的创作初衷。

沪剧《露香女》描绘了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即当时的世博会)上获金奖的上海松江地区顾绣艺人的艺术追求和爱情遭遇。全剧故事通俗,唱词纯朴,观众若是细细体察,可以感受到男女主角内心深处的复杂况味――露香女对顾绣的执著追求透露着无穷苍凉,而董耀庭则在艺术与礼教的权衡中深藏着几许无奈。

赵化南的戏剧创作善于在细微中挖掘深意,在平凡中显出真情。为力求作品的圆满,他多次深入当地采访,在广泛征求意见后九易其稿,整个写作过程长达5年之久。不过,也许是“世博”主旨过于突出的原因,该剧的剧情结构仍然还有不平衡之处。在全剧9场戏中,观众感到第1、第4场交代有余而冲突不足。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顾绣的艺术价值,剧作家不惜大段介绍性唱词予以说明,这虽然对顾绣的推广和“世博”的介绍有着积极作用,但在无形中损伤了该剧的观赏价值。

一台 民俗是宗

卢昂常年游走于各种戏曲之间,成绩斐然,是当代中国话剧导演导戏曲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戏曲作品虽融有大量现代审美元素,但作为梨园世家出身的卢昂总是以敬畏的态度面对戏曲,力图在深入了解剧种特点、不失剧种本体的前提下,将自己的导演艺术不留痕迹地融入其中。

早在8年前,卢昂就与上海沪剧院合作过一出《石榴裙下》。据茅善玉说,如今这个北方汉子己能哼上几句沪剧了。卢昂眼中的沪剧,是一种结合了戏曲和话剧的轻歌剧形式,他希望在表现剧情人物的同时,也能突出剧种的声腔和本土特色:“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歌剧,顾绣同样是这方水土的智慧结晶――两者光彩熠熠,互相辉耀。”

卢昂对《露香女》的构思,是力图将风貌、风情、风雅、风骨融于一台。风雅、风骨,分别针对男女主角――董耀庭袭其先人董其昌的温文尔雅,露香女则具有为艺术理想献身的傲骨。无论是风雅还是风骨,都须在上海风貌、松江风情的民俗大背景下呈现出来。全剧展现的风貌有两部分,一是以露香园为主的上海都市面貌,一是以顾露香家为代表的江南景色。尤其是后者为全剧重点,导演通过对包括生活习俗、感情表达方式等地域风情的刻画,让观众在接受“世博”主题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第5场和第8场中,民俗得到了充分的刻画和渲染。前者中的绣娘歌和雨伞舞,在转动的石桥和漂移的荷花映衬下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情韵;后者更是把源于广西壮族的关公磨刀节移植到了松江小街,不但象征磨难意味,也省去了许多叙事笔墨。戏剧情节的淡化为戏剧场面的舞蹈化、舞台空间的诗情化创造了更多更新的天地。

《露香女》的视觉效果是全剧出彩之处。它借鉴了话剧手法,大量运用实景设计――雕梁画栋的绣房、烟雾缭绕的佘山、江南水乡的柔风细雨、船行水中岸边移动的垂柳、民居、拱桥等,洋溢着诗情画意,使许多舞台画面成为精美的水彩画。尤其是绣架所在的圆屏风的设计很是巧妙――露香女以嫦娥归月宫为喻把自己封闭在绣房里,此时,屏风中的剪影沉静而苍凉,无论是画面还是意境都如同顾绣般美轮美奂。

双星联袂 辉耀全场

茅善玉、孙徐春这一对享誉上海多年的黄金搭档今次再度联袂主演,不负众望。自沪剧学馆的少年时代开始,他们就一起学演《庵堂相会》,然后从《牛仔女》、《碧海青天夜夜心》、《今日梦圆》一直演到《雷雨》、《龙凤逞强》、《石榴裙下》。二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使两人的配合达到了水融、珠联璧合的境界。此次演出,两人举手投足、眉眼相传间无不配合默契、妙到毫巅。在唱腔运用上,孙徐春高亢激昂却不显夸张,低回时勾人心魄,哀伤时催人泪下;茅善玉则依然发挥着采众家之长的特色,只是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略为低沉婉转,增添了些人情悲凉。向有“母亲专业户”之称的陈瑜扮演的秦婆婆虽然戏份不多,却也颇为出彩,尤其是她与茅善玉花园交心的对唱、月下母女相认的场景催人泪下,很见功力。

绣架前挂着嫦娥,

绣架上绣着丽人。

你的《奔月图》饱含情愫,

我的绣花针深藏心情。

绣房封闭着一颗心,

这颗心有你相伴不孤零。

与你的笔墨在一起,

彩线也变得很温馨。

这是我的世界和天地,

它只属我们两个人。

从今后我只忘情于针线,

寄生于绣品,

把尺幅当天地,

视绣作为生命。

亲傍着天涯海角的董耀庭,

我像鸟儿一样飞舞在仙境。

上一篇:傅派神韵中的一丝“陈味” 下一篇:明明不是李尔王――记话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