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香园顾绣

时间:2022-06-18 05:35:31

刺绣,古称“针黹”,俗称“绣花”,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棉丝等织物上运针引线,运用针法变化、利用线条组合,以绣迹构成花样来表现图像和质感的一种手工装饰技艺。因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叫“女红”。中国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种众多,形式绚丽。

古人所谓的“绣”,也包括五彩的画缋在内。《周礼・考工记》载曰:“画缋之事,杂五色,……五采备谓之绣。”把刺绣附在绘画之内,肯定了刺绣的艺术地位。

刺绣书画简称“绣画”,也叫“画绣”,在中国刺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受书法绘画艺术的影响而产生的,专以书画作品为绣稿,多以绸缎等织物为基础,以绣针引彩线再现书画形象而用于观赏的作品,也是书法绘画作品的再加工。刺绣技艺精湛、缜密;状物淋漓尽致、写实;个性不拘一格、独创;艺术风格多样、独特。有别于在纸绢上用笔墨绘彩表现的书法绘画作品。

画绣大约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大量涌现绣画佛像,而绣画真正的独立是宋代。刺绣工艺发展到了宋代,由于刺绣针法的日益积累与不断创新,同时又受到画院派工笔花鸟画的影响,再加上刺绣艺人与书画家的紧密合作,开始出现以唐宋名家书画为绣稿范本,形成了以欣赏为主的绣画。宋代刺绣书画的成熟,标志着刺绣书画的独立。明人项子京著《蕉窗九录》载曰:“宋之闺阁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止,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

明代的刺绣书画,不仅沿袭了宋代刺绣书画的精密针法,而且继承了以名家书画为绣稿的传统,形成了许多流派,且各具独特风格。其中成就突出的当数露香园的顾绣,不仅发扬光大了宋以来的画绣传统,而且将画绣艺术推向广阔的社会范围。

顾绣是明代晚期的绣画代表,也称“露香园顾绣”、“顾氏露香园绣”,简称“露香园绣”、“顾绣”。源起于明代松江府上海县露香园主顾名世家族,是顾氏家族女眷们的刺绣书画作品。顾名世乃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尚宝司丞。顾名世“曾筑园于今九亩地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徐蔚南著《顾绣考》语)顾绣是由民间刺绣发展而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纯粹为欣赏而绣的闺阁艺术绣,颇负盛名。明《松江府志》载:“顾绣作花鸟、香囊、人物,刻画精巧,为他郡所未有。”“露香园及其嘉桃、糟疏、刺绣,乃由座上佳客之揄扬,而名震天下矣。尤以其刺绣,口碑皆是。”(《顾绣考》)“近世有可说者,则上海顾氏露香园之绣。得其一幅者,往往列诸彝鼎,珍若璧。”(张謇《雪宦绣谱・叙》)在顾氏家族中,杰出的、有据可考的刺绣能手有缪氏、韩希孟和顾玉兰。

顾绣开创于顾名世长子顾汇海之妾缪氏。缪氏生平不详,善画精绣,所绣作品,传神逼真,素有“巧夺天工”之称。“姜绍书无声诗史称,顾汇海妾刺绣人物,气韵生动,字亦有法,得其手制者,无不斟袭之。”(《顾绣考》)缪氏的绣作也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顾绣,其绣品多落代表家族的“虎头”朱文圆印和代表绣者的“缪氏瑞云”朱文方印。如上海博物馆藏的《竹石人物花鸟册》中的首开《枯木竹石》,竹石有笔墨氤氲之趣,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之态。

顾绣盛名于顾名世次孙顾寿潜之妻韩希孟。“顾名世次孙寿潜善画,其师董其昌盛尝称赏之”(《顾绣考》)。韩希孟,名媛,湖南武陵人,受夫影响,工花卉,尤擅刺绣,继承了唐宋以来发绣精湛的技法。熟谙绘画六法并融入刺绣创作,所谓融画理于绣技中,画绣结合,相得益彰。所用绣稿,有的摹仿宋元书画名迹,有的受到松江画派的影响,取材多样。曾广搜唐宋名画以临摹,能够心领神会内中精妙,极力追求绘画原作效果,完美追摹名家书画意境,达到了心手相应的艺术境界。不仅能再现前人画本,深得笔墨情趣,而且直接向大自然取法,作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运针灵活多变,气韵生动;绣工登峰造极,殚精运巧;背景及细微处,着墨点染;绣品细丝淡彩,绣画难辨;“所绣亦为世所珍,称为韩媛绣。”(见《顾绣考》)自署“武陵绣史”或“韩氏女红”。不仅显示出韩氏的深厚艺术修养和独具的闺秀风调,同时也将顾绣艺术推向极致。正如《顾绣考》所说:“韩希孟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别有会心。”崇祯七年(1634)春,韩希孟搜访宋元名迹,穷数年之心力,临摹绣制八种,汇作方册,董其昌与顾家乃世交,见后大加赞赏,逐幅为其题跋,助其名声大振,对顾绣在社会上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从此,露香园顾绣名扬天下。

韩希孟传世的主要作品有《宋元名迹册》、《花卉虫鱼册》等,全面反映了她在山水、花鸟、人物诸画绣中的风格特色和精湛技艺,完美地体现了顾绣的艺术风格、美学境界和工艺水平,是顾绣艺术的巅峰之作。

顾绣普及于顾名世曾孙女顾玉兰。玉兰年轻守寡,家贫无以抚孤,乃设帐授徒,以传绣维生。号露香园顾绣,行世三十余年,弟子遍及各方,“自是刺绣传自露香园者,固悉称顾绣,而工绣者亦必称露香园遗制矣。”顾玉兰为顾绣的推广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功绩不可磨灭,不仅加速了顾绣的流传,而且使顾绣名冠于江南,以至苏绣经营商均以“顾绣”之名招揽客人。同时,顾绣也逐渐丧失了闺阁绣的本色,从家庭女红走向了应时的商品绣。■

上一篇:新红楼:味道是装不出来的 下一篇:索要“封口费”的假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