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纵湖退圩(围)还湖工作浅析

时间:2022-08-26 11:47:56

大纵湖退圩(围)还湖工作浅析

摘要:大纵湖是盐城市区的饮用水源头,水质的变化引起了市及盐都区的重视。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提升大纵湖的行洪能力,引江入湖工程开始实施。本文就大纵湖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退圩还湖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纵湖;存在问题;退圩还湖

Abstract: DAZONGHU the Yancheng City's drinking water source,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ity, and salt.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improve the flood capacity of the large vertical Lake, cited the river into the lake project began implementation. The status quo in DAZONGHU, analyze the problems on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 retreat Fair Lake.

Keywords: large vertical Lake; problems; retreat Fair Lake.

中图分类号:[TU4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大纵湖概况

大纵湖是国家4A级景区,省级规划保护的重点湖泊之一,地处里下河地区洼地中心地带,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镇和泰州市中堡镇交界处,南北宽5.5公里,东西长6公里,总面积36.783平方公里,其中盐都区境内为19.7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73%。大纵湖是里下河地区众多湖泊湖荡中水面最大的湖泊,略呈圆形,湖盆呈浅碟形,岸坡平缓,湖底高程大部分在0.1~0.3米,相当平坦;湖水较浅,多数地方常年水深为1米左右,出湖河道水深为2~3米。大纵湖为过水型湖泊,扬州宝应、泰州兴化诸地客水汇合到湖中,具有调蓄洪水、行洪、渔业养殖、生态环境、旅游等综合功能,是盐城市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

2、存在问题

2.1湖区围网凌乱,阻塞行水通道

大纵湖是天然的全湖行洪和调蓄水体,改革开放以来,大纵湖周边地区全面实施围湖和围垦养殖,大大缩小了湖区过水断面,特别是影响了部分排水通道口门,使原湖泊的泓道封堵、缩窄;加之底泥沉积,湖床抬高,造成面积削减,行洪通道现已缩窄至不足20米,防洪和蓄水功能大大下降。

2.2湖区水质日趋恶化,影响水源安全

随着沿海大开发的迅速兴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湖及周边地区大量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湖中,农药化肥大量流入,导致水质变差;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长时间、超密度围网养殖极大地增加湖体的污染物质及富营养化水平,纵横交错的河网导致污染物容易扩散,加之通道堵塞,水流不活,使大纵湖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直接影响到盐城市区百万人口的饮水质量和安全。

2.3滞涝设施不完善,启用困难。《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规划》对盐城市的大纵湖设置了三批滞涝(洪)圩。2003年灾后,按每平方公里建30米长滚水坝和1个进水闸的标准,对第一批滞涝圩的进水口设施统一进行了配置,第二批、第三批滞涝圩进水设施尚未配置。目前,除景区进水闸和滚水坝保护较好外,其它设施人为封堵。2006年、2007年兴化水位都超过了3.0米,周边滞涝圩不能及时开放滞蓄,水位上涨过快过大。滞涝圩内因平时提水保水养殖,底水较高,滞涝(洪)效果也不太理想。

2.4过度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管理。大纵湖综合利用功能涉及水利、渔业、环保、航运、城建、旅游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在大纵湖管理和保护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缺少一个综合利用规划,各个部门注重行业管理,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重开发,轻保护,致使湖泊泄洪不畅,水资源难以优化利用,水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各种功能难以全面正常发挥。

综上所述,大纵湖退圩还湖势在必行。

3、大纵湖综合功能分区

根据湖泊综合利用要求,科学合理划分湖区利用功能,明确不同分区定位和功能,是湖泊保护和运行管理的基础。为保证大纵湖发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纵湖湖区可分为水源保护核心区、行水通道区、水产生态养殖区、滨湖湿地修复区、景观娱乐区等5个功能区。

3.1水源保护核心区。大纵湖是盐城市区主要水源地。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水源地保护的有关规定,取水口附近需规划一定范围作为水源保护区域。大纵湖水源保护核心区主要为现有自由水面、网围清退区域和新增的滞涝圩平堤切滩退圩还湖区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

3.2行水通道区。一是南北向,承接兴化鲤鱼河和中引河排水入蟒蛇河新洋港的行洪通道,湖区内2.9km按1991年清障和湖泊保护规划要求,保留宽度不小于200m,该水域与水源保护区部分重合。蟒蛇河3.1km口门段,南段2.1km按现状河口宽度保留,不小于70m;北段1.0km清除沿河西侧清退违章圩1个,面积为0.062km2,河口宽扩大至150m左右。二是东西向,自湖区西部南周河至蟒蛇河口新辟引排通道5km,宽度不小于80m;西延兴盐界河至南北向行洪通道,形成新的东西向湖区通道1.7km,宽度不小于60m。

3.3水产生态养殖区。一是将湖区内围网生态养殖区布设在避开行洪和水源通道区域,利用现有地形将围网格局布置成较整齐的方格形,使之成为纵横成行、成框成片的“渔家山寨”景观,面积控制在3600亩。二是将原湖区内低埂网栏养殖移至第三批滞涝圩内,通过改造,退田还水,扩大养殖场面积,按1400亩生态养殖区控制。并将该批滞涝圩升格为第二批滞涝圩,当兴化水位达到3.00m时开放滞蓄。

3.4滨湖湿地修复区。布设在沿湖西岸滨水空间,利用破堤还水的第一批滞涝圩Ⅰ69进行改造,面积约为3.638km2。一是湿地恢复区。利用破堤后的Ⅰ69圩清除大部分鱼塘的塘埂,根据留下的少量塘埂进行微地形改造,塑造成深浅不同的多样化的湿地生境,修复具有大纵湖代表性的自然湿地景观。二是水禽栖息地重建区。为水禽提供栖息繁殖的环境,提高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通过鱼螺蚬的放养,为湿地中的水禽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维持湿地生物生态系统的平衡。三是水生植物恢复区。岛屿浅滩区域,种植以芦苇、蒲草等为主的挺水植物,其它区域主要种植野菱、睡莲等浮叶植物,培育复合、多层次的植物群落。

3.5景观娱乐区。现有景观娱乐区为已建成的大纵湖旅游度假区。规划配套区向东可利用水体置换调整形成的海湾形岸线结合规划堆土区统一规划,在留出适宜水面率基础上建设配套服务区;向西可根据滨湖湿地修复区的改造进程形成湿地公园景点。形成和谐一体的水面景观、滨水景观和沿岸景观,为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提供发展空间。

4、效果分析

4.1防洪除涝:平毁违章圩、湖区破堤还水和平堤切滩,可净增自然调蓄面积约5.181km2。在里下河十年一遇雨情下,大纵湖可全面消化南周河增加的入湖流量,提高了当地的排涝设计标准;在二十年一遇现状工情下,最高水位时自由水体滞蓄量增加近1000万m3,充分发挥了“中滞”作用。

4.2引水:在里下河骨干输水河道整治以后,通过引江入湖,一般干旱年,入湖水量明显增加,可常年保证向蟒蛇河增供水源6m3/s。

4.3水环境:水体流动范围增大,在新开河道北侧流速差变化明显,对沿湖水环境改善有显著效果,水源地水质可长期保证在Ⅲ类,可为盐城大市区提供优质稳定的水源。

4.4旅游:退圩还湖工程的实施,可进一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大纵湖水体透明度和水质,降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提高了大纵湖景观效果和旅游品质,有利于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5、综合评价

5.1大纵湖退圩(围)还湖工程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明显,具有其它任何单一措施难以替代的整体优势。大纵湖退圩(围)还湖专项整治工程必将对湖区周边和下游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5.2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普遍存在围垦严重、围网养殖过度问题。本项目的成功实施一方面是贯彻《水法》、《防洪法》和《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落实《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规划》要求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可为同类问题湖泊治理提供借鉴意义,具有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

5.3大纵湖退圩(围)还湖工程虽然在短期内将造成养殖面积下降、移民安置难度大等不利影响。工程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将远大于不利影响,工程具有较好可行性。

上一篇:浅谈建企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 下一篇:高层建筑筏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