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士兵突击》现象

时间:2022-08-26 11:44:06

[摘要]《士兵突击》这一军旅题材突破了以往对于军人伟岸、高大形象描写的既成格局,向我们展示了许三多这样一个个头矮小、笨头笨脑、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形象,刻画了围绕他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让小人物走向前台成为主角。这种创作方式和手法,意味着创作中心的转移、人们关注视点的转变。意味着寓教于乐功能的真正兑现,同时也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军人群体形象,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关键词]许三多。小人物。第一人称

《士兵突击》在全国大面积播出之际,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据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士兵突击》比《越狱》好看的观众占到了78%,它的迅速蹿红得益于《士兵突击》所宣传的精神,在于它拨动了每一个观众的情感之弦,更与它本身特有的叙事技巧有关。

《士兵突击》刻画了一位普通士兵许三多成长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群极富个性与感染力的当代中国军人形象。在以往关于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描写中,我们接触到的一般是伟岸的身躯、崇高的事迹、不凡的故事,它让我们普通观众感到人物形象遥不可及,而《士兵突击》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士兵从平凡到伟大的成长过程。来自农村的许三多,个头矮小、笨头笨脑,浑身上下冒着傻气,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他从一个木讷的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种部队精英。本剧以许三多为视点,刻画了围绕他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士兵突击》选取许三多作为主角,他木、傻,为此还被人送了个外号“许木木”,在新兵训练时,简单的动作要领都把握不住,站都站不稳,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最早现形的骡子”。在五班,他听不出别人的明褒暗贬;在七连,闯下了大祸却浑然不觉;在老A,其木表现在久久不能从测试中恢复,木到成才“真想把你的脑袋掰开,把我的脑袋放进去”,木到伍六一想自残。如果剧本单纯向我们展示这样的一个单一的“笨蛋”形象,人们看过之后只会付之一笑了事;木讷的许三多也有着感情丰富细腻的一面,他心中明白许多,只是不予以表达。他对老马说:“李梦他们怪声怪气地跟我说,后来又不那样了,是根本不同我说话了”;初到七连,就知道自己是“七连眼中的沙子”。这说明许三多虽然有些笨,但是笨的可爱,这才是能引起人们关注的许三多形象。

许三多形象的另一面是热爱生活,有担当,当许三多知道因为自己拖后腿影响到班长时,他第一次开始明白人必须对什么事情负责――班长的前程就在他手里,班长能否提干就取决于他不给三班抹黑。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许三多以111个破了伍六一创下的“单杠王”记录,腹部绕杠做了333个。这些都是许三多成长的缩影,是个体生命韧度的体现,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折射。

《士兵突击》还塑造了一群在许三多精神感召下的团结互助,相互鼓励的军人形象:成才天资聪颖,争强好胜,但有些自私,最后因为自己的小聪明栽了大跟头;史今胸怀博大,乐于助人,却成了部队里的“落伍者”;连长高成脾气暴躁,但重情重义;袁朗外表冷酷,内心狂热,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忠诚、认真;老马表面散漫,内心积极。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许三多一直坚持到最后,成为“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浓缩,许三多的成长是所有人成长的写照。

和许三多一样,这些人物形象平凡而有个性,缺点突出鲜明,对以许三多为核心的小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它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为了完成小人物的塑造,作品选取的皆是兵营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让人物在日常场景中进行生命的原生态呈现。正是因为展示环境的原生态和人物性格的原生态,许三多震醒了剧中人,也感染了剧外人。

作品的魅力还在于特有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智慧。许三多“我不想当尖子,当尖子太累了,我想当傻子,傻子不怕人走,不怕伤心”;“人活着是为了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吴哲“平常心,平常心”;李梦“光荣在于平淡,艰苦在于漫长”。

还有富有幽默意味的对白:

问:“狗熊是怎么死的?”答:“怎么死的?”问:“笨死的。”答:“怎么笨死的?”

还有:“这孩子真不差,让摔几下摔几下。”

在平淡的语言下,隐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增添了作品的可视性,展示了人物成长的轨迹,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主旋律在轻松愉悦中被观众认可、接受,长久以来一直倡导的“寓教于乐”终于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作品能够感人至深、深受欢迎,主要是采用了第…人称进行叙述。由于叙述者“我”许三多是作品中的一个具体人物,作品中描写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与现实有某些对接,给我们带来一种故事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而非虚构的幻觉。在这种“真实性”的面纱下,故事的主人公许三多的一切叙述都显得格外真诚、坦白,缩短了读者与作品间的接受距离,营造了良好的接受氛围。正是采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当我们在欣赏这样的一个故事时,我们不自觉地融入故事了,难以自拔,沉浸其中。

一般情况下,第一人称人物叙述的叙述者如果是一位知识渊博、诙谐幽默的讲述者的话,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叙事的乐趣,而《士兵突击》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是一位木讷、冒着傻气、见识不多的士兵,他显然不能让我们体会到叙事本身的特有魅力。不过,他通过自我揭丑的方式向我们展示自己的笨拙,这种坦直率真的处理不仅显得朴实,而且也体现出一种品德与气质上的“内美”,这样一来,反倒赢得了我们的好感。这些足以使读者对其产生同情,与叙述者的距离也由此缩短了。

《士兵突击》采用许三多这样一个笨拙、木讷而又可爱的人物形象作主角,意味着创作重点的转变:由原来的以作者为中心转向以读者和观众为中心,这种转变的背后实际上是主体性高扬的反映,通过欣赏像许三多一样有些缺点的人物形象来彰显自己、肯定自己。在这里,人物的自我揭丑、自我批判成为主体性展现的一种最好的介入途径。通过许三多,人们一起成长;通过许三多,人们明白了生活的更为深刻的意义;通过许三多,让很多人认识了自己;通过许三多,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通过许三多,让很多人继续走下去;通过许三多,让很多人积极、乐观;通过许三多,让很多人学会了坚持;通过许三多,让很多人懂得了平凡的意义。

[作者简介]王鹏英(1976-),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讲师。

上一篇:韩国历史剧流行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当代文学形式拓展之新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