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新护士带教体会

时间:2022-08-26 11:43:53

ICU新护士带教体会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3-0467-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目前ICU的规模、监测仪器设备及医护人员的专业救护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已成为一所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标志。而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因此,ICU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护士,一般来讲,ICU护理人员至少要接受6个月以上的专业培训,2002~2005年我科对30名新护士采取了与普通病房及一般学习学员不同的阶段性带教培训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带教方法

1.1 入科教育:ICU与普通病房不同,病人的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各种监测仪器多,病人身上的管道多。尤其是无家属陪伴的病人,对其一切治疗、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均由护士完成,这就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要求新护士认真学习ICU规章制度:如工作制度、各级各班人员职责、医嘱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病情的观察及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各类危重病人的抢救措施等。

1.2 ICU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培训:根据新护士的特点,进行阶段性带教培训,从基础到专业,制定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一阶段的培训后进行考核,并进行分析及总结,考核时带教老师也参加,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也巩固了其专业知识技能,合格后才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训。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同时进行。主要培训内容有:(1)危重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理论;(2)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等的使用及保养;(3)心肺脑复苏术;(4)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各引流管的护理;(5)常见危重疾病如休克、ARDS、MODS、DIC等的相关理论及抢救配合等。

1.3 选定带教老师:(1)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热爱本专业,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强;(2)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熟练且具有扎实的专业医学知识;(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1.4 带教的形式

1.4.1 集中强化培训:新护士入科后第一个月熟悉ICU环境及相关制度,从第二个月开始,每周进行3个下午的集中强化培训(除值班人员外其余护士全部参加),先进行理论讲座后再进行操作示教,理论由护士长及有经验的护师、护士及专科医生主讲,操作由指定的带教老师示教。

1.4.2 不定期的培训:每天进行晨间提问,每周或每两周安排护理查房。主要内容是临床上常用的知识及结合临床上所遇到的新的疑难病例、新仪器、新的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方法以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护理查房先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每位新护士都要自己准备一位病房现有病例组织查房,查房时要求全科人员参加并进行讨论,这不仅培养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提高了她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 分阶段带教:第一阶段:一对一的带教。每个新护士由一位经验丰富,年资较高的护士跟班带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新护士动手操作,带教老师以辅助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只做提示性和启发性的回答,让新护士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以提高临床护理能力。第二阶段:双班制带教。带教老师和新护士上同一班,但分管不同的病人。新护士要克服依赖性和盲目性,要有信心和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独立完成本班的工作,如遇到难题,带教老师应启发其回顾培训阶段和带教开始阶段所讲解的理论和抢救技术,鼓励其自行解决,带教老师主要起质控的作用,确保护理安全。第三阶段:单独值班。新护士通过以上两阶段后,基本掌握了ICU工作制度、程序和常用抢救技术,经过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的综合考评,确定其具备单独值班的能力时,应安排单独值班。并告知如遇到工作量大或特殊抢救不能保证护理质量时及时通知二级护理班。

1.5 带教考核:主要是通过对新护士的不定期的综合评定(即在工作态度、专科知识、业务技能三方面评价),间

接考评带教老师的带教方法,对带教中的不足及时予以纠正。

2 效果

2.1 改变了以往凭经验带教而不注重带教效果的传统做法,对新护士进行带教定期考评,增强了带教老师的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2.2 激发了新护士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巩固了带教效果。

2.3 提高了新护士的综合能力。通过4个月的临床带教培训,全部新护士均能掌握ICU现有监测技术,常见的抢救技术和理论,并能熟练应用,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3 体会

此种带教方法受到新护士和科室领导及医生的认同和好评,认为是老护士和新护士相互学习和激励的过程。注重因人施教,根据每位新护士的特点,因人制宜进行带教,将入科教育和专科培训贯穿于带教的全过程。带教老师随时掌握新护士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带教重点,使其尽快全面掌握ICU专科理论和技术。

收稿日期:2006-08-2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下一篇:专业课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