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思维促长远发展

时间:2022-08-26 11:22:49

以多元思维促长远发展

写在前面的话: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文中简称“静海一中”)坐落在静海镇开发区,学校始建于1958年,1980年被确定为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1997年被命名为天津市首批“三A”学校,2004年被命名为首批市级高中示范校,2007年被人事部和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百余项国家和市、县级先进单位。现拥有天津市特级教师7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34人,先后有4名干部教师入选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9名教师入选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静海一中始终坚持“对学生未来负责,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建成“高质量有创新,高水平有影响,高规格有特色”的市级高中示范校。学校狠抓“五项工程”建设,即师德风范工程、强基练功工程、培养培训工程、打造精品工程、评价激励工程。先后有8名教师在全国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完成了国家课题4项,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市先进地位。静海一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实现了规律化、科学化、现代化,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又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为天津市的老牌重点中学,静海一中以过硬的师资队伍、独特的治校方略和傲人的学业成绩,赢得出色的社会赞誉。天津市数学特级教师出身的张福宾校长,用他超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将学校的管理、教师的培养、学生的教育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归类,排序,有的放矢,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相对独立而又绝对地密不可分。特别是近几年实施的从师生终生发展考虑的潜质教育,收获了不俗的成绩,包括各级教育部门的专家、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本刊在内的诸多媒体,也一直在不断地关注着静海一中的办学特色。回望静海一中的成长之路,可以体会到,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革、修正,适时而变但又不偏离主线的过程。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是为了帮助每一名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健康地成长。在张福宾校长看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都是为静海一中“对学生未来负责,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服务的。

致力学校长远发展

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静海一中始终坚持“保底不封顶”的管理策略,其中,“保底”就是工作要求的底线要求,“不封顶”就是工作要求的创新与发展。在规范之中讲创新,在创新中遵规矩。学校首先确定各项制度要求,做到项项有要求,人人有规范,先后制定了“各级干部日常工作条例”“干部学期述职述廉与评议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规范要求”“学生六项基本要求”,还有教案书写要求、作业布置规定、单元(片)资料筛选程序,等等,并通过设立达标评价的方式保证落实“底线”;其次,在抓好制度的落实与评价的同时,鼓励冒尖,努力实现“保底不封顶”的管理效果。

为使全校师生步调一致,静海一中确立了“对学生未来负责,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明确“校有特色、师有专长、生有特长”的工作思路,坚持创“规范+特色”的学校、建“敬业+专长”的师资、育“合格+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在常规管理上,坚持“点圆管理、细节管理和两头延伸管理”的原则,坚持“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程序管理、网络管理”的工作思路,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和责任,努力使学校走向制度化、程序化管理轨道。与此同时,学校管理团队还注重过程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建立了“三区四层联动管理链”,并实现管理信息网络化。“三区”是指教学区、宿舍区、办公区;“四层”是指岗位值班层、部门督导层、学校巡岗层和保卫人员巡查层,做到层层有分工、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落实,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网络管理,实现了管理信息及时反馈和交流。全校每学期都坚持开展教师总结、干部述职以及对年级组、处室部门绩效评价制度,以此来建立健全督查评估机制。

学校领导班子由6人组成,成员均为中学高级教师,其中3人为特级教师,团队意识强,在教学科研上勇于探索,在学校管理方面敢于创新。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一线工作法,努力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调处,能力在一线体现;坚持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案、召开座谈会,充分掌握教情和学情,为科学准确决策奠定基础。在民主管理方面,静海一中不仅坚持重大决议集体决定和校务公开制度,而且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公布校长邮箱、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广泛而主动地听取师生意见。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静海一中积极推进交流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主动地与市内外兄弟学校开展同课异构、互听互学等交流活动,如组织教师赴山西、山东等多所学校开展教学交流活动,邀请11省、市(区)教师来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组织英语教师赴澳大利亚学习培训。近几年,先后有8名教师在全国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完成了国家课题4项,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市先进地位。

张福宾校长认为:“学生的人生是漫长的,但在学校受教育又是暂短的,这要求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利用好这段时间,既要积极努力地为满足学生眼前发展要求做好服务,包括为学生升学考试所进行的必要的应考性训练等,又要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终身更好地发展奠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积蓄能量,努力使静海一中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静海一中长久、稳健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以人为本、育人为根”的管理理念,学校坚信人人都有发展潜能、人人都有特长、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将“人格健全、体魄强健、讲责有能、追求卓越”作为育人目标,其中“人格”培养为培育学生之根,“体魄”培养为培育学生之基,“责能”培养为培育学生之本,“追求卓越”为培育学生之方向。具体来讲,在品格上,讲道德,守公德,为人纯朴、诚实守信,品格高尚;在身体素质上,身体健康,有为社会做贡献的强健体魄;在想问题做事情上,有责任意识,顾全大局,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心中要有他人,不能只想自己、不顾别人;在事业发展上,不仅有过硬的本领,有真才实学,更要做一名堂堂正正有本事的人,做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人;在人生追求上,追求一流,不甘落后,不做弱者,要做就做到最好,有做到一流的意识,有“不比阔气比成绩,不靠父母靠自己”的志气。

助推教师专业提升

好学校锤炼出了好教师,好教师同样也成就了学校的发展大计,遵循“走进学生心灵,体验教学快乐”的教学理念,静海一中狠抓教师“五项工程”建设。一是师德风范工程;二是强基练功工程,重点强化“八功”“八能力”;三是培养培训工程;四是打造精品工程,鼓励教师人人出精品,创品牌,敢为人先,定期举办教师精品展;五是评价激励工程。学校建有教师业务档案,每年举办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业务与基本功比赛,坚持 “八项标兵教师”评选活动。其中,“八功”是指:坐功,即坐下来专心致志地钻研学术之功;站功,即在课堂上端庄大方,面对学生站立讲课之功,以展示教师可尊可敬的风范;写功,即良好的三笔书法、绘画和作文之功;说功,即流畅、生动、精炼、准确的口头表达之功;算功,即熟练无误的运算之功;实功,即实验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熟练操作之功;驾功,即驾驭教材、大纲、考纲、课堂和优秀学生发问之功;背功,即对名言、警句、名篇、概念、公式及定理等重要知识朗朗成颂之功。“八能力”是指:能胜任高中各年级教学工作;能胜任各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能承担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的指导工作;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做好学生心理和学法的有效指导工作;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进行相关的辅助教学;能独立完成科研课题,承担教科研任务;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能胜任“智优生”“特长生”“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通过各项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化的评比,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学生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学阶段既是学生系统接受基础教育的较高阶段,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未来志向选择的关键时期,如何顺利健康地度过这个关键时期,是目前的学校教育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每一名教师应当积极面对的重要问题。虽然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但由于身处校园的局限性,学生往往在价值观取向、行为意识以及未来志向选择上容易出现偏颇,加之对社会问题与现象认识的不全面和不成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往往采取过激的行为,以至于造成厌学轻生、小事成大祸等种种不堪的后果;还有学生高考后在对未来职业选择与追求方面不顾自身基础和特长爱好,一味追求时髦专业,人云亦云,进入大学不久即感到不喜欢或不适应,造成不少令人扼腕的悲剧现象。张福宾校长感慨地说:“这些问题和现象,虽然暴露出当今青年学生人生规划欠缺、人格和性格都不成熟,但同时也折射出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没有把对学生人生的成长与规划、引领与指导纳入到重要的工作范畴以内,甚至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对学生未来人生的规划与指导,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后自己考虑的事,不是教师今天分内的工作。”为了改变这一现实,近年来静海一中致力于更新教育观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教师首先是学生人生导师”这一理念,强调教师在努力对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能力进行强有力的教育和提高的同时,更应以“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精神,重视和加强对学生人生追求的正确引领和指导,努力实现每位教师都把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作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目标。

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而不是简单地将教师准备好的知识告诉学生,更不是教师想告诉多少学生就能接受多少,这要求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多以换位的思维方式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五个最佳结合”,即教法与学法最佳结合、教师思维活动与学生思维活动最佳结合、学生基础与教学进度最佳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最佳结合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最佳结合。只有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喜欢,效果才会明显,教师才会得到成就感,真正体验到教学的快乐。否则,教师付出虽多,却不符合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实际,最后效果不佳,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苦恼。为了给教师们搭建成长平台,静海一中每年坚持组织举办“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活动坚持“人人参与,先说后讲,逐层推选,录像研讨”的原则,着力推进开展备课组内的人人做课、学科组内的展示课、学校观摩课和专家点评课“四层次”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学校给予命名教学特色。同时,开辟专家讲坛和教师“沙龙”活动,邀请专家为干部教师作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围绕某些中心议题展开讨论。通过上述活动,促进了教师间教学艺术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素养,静海一中坚持“教学研究课题化,课题内容实际化”的科研之路,自2006年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高中生学法导航学法专题网站建设”等3项部级课题,完成了“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实践研究”等6项市级课题,其中获部级和市级优秀科研课题一等奖的5项,有16位教师在国家和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发表和获奖论文300多篇。

促进学生综合成长

历经多年教育实践,静海一中的管理者们深知对学生人生的规划指导应是多元而全面的,既要考虑对学生思想意识、品德修养、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指导,也要考虑对学生理想信念、心理素质、学业能力、特长发展等内在发展潜质的培养与开发,也包括对学生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方向的选择与规划,等等。为此,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指导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规划,系统全面。

张福宾校长说:“静海一中的规模大,层次也多。每年的毕业生里,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有考上天大、南开的,还有考上普通高校的,或者只能考取高职院校的。如果学生在高中的这三年,我们只是为一个升学的目标办教育的话,范围是不是太窄了呢?对那些没能考上重点大学,或者没能考上大学,甚至连高职都没考上的孩子们,是不是就丧失了教育的公平呢?每个学生都面对一样的时间、一样的教育环境,他们最应该受到的,理应是人生的成长教育,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高中生活只有无法复制的这一回。尊重生命、发展生命是教育的本质,当我们清楚地明确了这样一个理念的时候,谁还能为了什么‘率’、什么‘分’而牺牲学生的生命呢?所以我认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永远应当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升学率只是这项任务的一个方面,在我们提出的‘对学生未来负责,为学生发展奠基’的理念当中,有升学率的负担但又不全是为了升学率,最关键的,还是生命的成长。”

在认真分析未来社会对人们素质标准的新趋势后,根据高中生成长与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静海一中提出了实施“六个主题教育活动”:一是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为重点的养成教育;二是以“树理想,增动力”为主题的内动力驱动教育;三是以“走进学生心灵,帮解学生心理困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内容的学法与心理健康教育;四是以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为内容的责任与感恩教育;五是以讲敬畏和诚信为内容的敬畏诚信教育;六是以促进学生了解职业知识,规划职业目标为内容的职业生涯教育。为使这六个主题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根据六个主题特点,以各有侧重、形成整体为原则,将六个主题活动分解安排在三个学年不同学期中,以突出活动的整体效果。

一个明确的教育理念之下必须有一套操作性很强的落实机制,只有优选活动载体和活动时机,才能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内容的价值取向教育内容板块时,静海一中的教师们重视选择恰当的教育载体和教育时机,着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教育活动:一是利用高一年级入学教育这一良好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日生活规范教育,以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这点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二是融合平时的班团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以敬畏生命、敬畏规律和敬畏法律为内容的敬畏教育;三是邀请教育专业团队来校或选择网络上的优秀教育资源,开展以懂得感恩、树立责任意识为内容的感恩责任教育和以诚实守信、讲真干实为内容的诚信教育。通过采取多渠道有效活动的措施,使学生既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又从内心深处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虑到学生步出高中校园后的生活规划,在对学生进行“以了解职业特点,规划职业目标为内容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板块”教育内容时,静海一中邀请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人士介绍和分析社会职业需求现状,组织学生到高等院校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大学教授、专家、校友来校给学生介绍有关职业知识、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还组织学生到科研机构、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每个行业的职业特点,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

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取向、行为习惯以及人生追求与未来发展等方面都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全面系统地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必须以真实地了解学生内心需求为前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工作,提倡实施多层次、个性化的教育与指导工作,努力达到良好的指导效果。比如,在对学生开展特长爱好培养和发展活动中,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特长爱好的基础实际,针对学生不同的特长爱好和发展需要,实施了多种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活动。首先,邀请高等院校的招办老师来校对学生进行有关特长生招生政策、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宣讲指导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把握相关特长生招生的条件要求和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自己特长发展目标。其次,根据学生艺术、体育、科技方面的兴趣爱好,采取了艺术、体育分项指导与训练教学,开设不同的专项训练课程班,切实实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为了鼓励和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坚持每年开展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特长展示活动,评选优秀作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绩突出和拥有兴趣专长并不冲突。学校不鼓励书呆子似的成长,每名学生都应该综合发展。

静海一中在确保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和实施多元校本课程,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一类是学科拓展类课程,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引申和应用;二类是品行培养类课程,实施对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的培养;三类是兴趣与才能培养类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展示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条件开设体育与艺术类选修课程,体育类开设有篮球、武术等六个专项班,艺术类开设有主持与播音、舞蹈欣赏、集邮艺术、京剧欣赏等9门选修课程,坚持每年开展学生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展示活动,艺术节已坚持26年。通过开设科学教育课,学校坚持每年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与科技小制作为主的“科技与工艺创新大赛”,并建有500多平方米的学生科技艺术馆,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无论是改善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还是帮助教师们进行专业化的提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纵观静海一中一届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才之路,可以体会到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们的良苦用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教师尽力去做,学生努力去学,师生合力才造就了彼此的辉煌。熟谙教育规律多年,张福宾校长深知每一名学生都有其成长的角度,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努力挖掘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在适合自身的领域,踏上自己最为满意的那一级台阶,感受每一个转弯处的风景。

上一篇:“高校‘点招’是对高考公平的羞辱”等 下一篇:六年奠基一生:小学校长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