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时间:2022-08-26 11:08:16

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更表明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拥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时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就感,从而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那么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真正把教学过程当成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双向互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过程,从而不断发展和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应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1.自主探究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特点。由于小学生具有发现、研究、探索的强烈需求,且从学习的最佳途径而言,由学生自己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才能使认识更深刻。而自主探究式教学恰恰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2.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建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3.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与解决问题,从而更有效地消除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轻学生、重教师、轻能力、重知识、重注入、轻启发等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二、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新旧知识点间的联系,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他们自主参与教学。这样既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题,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有效拓展他们的求知空间。《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供他们自主地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交流和合作,让他们自主解决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丰富他们的情感经历。”在此过程中,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同时,还应鼓励他们自主表达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思维,在提高他们理解程度的基础上,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供给他们新鲜、有意义的事例供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从而引导他们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探究成果,并充分审视自己的想法与操作方式。另外,教师在化解学生间思维冲突的同时,还应鼓励他们团结协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让他们认识到别人思维方式的优点及不足,从而有效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三、给学生充分提供思考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思考过后想说就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时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可以重说,培养学生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这把钥匙打开数学世界的大门,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其次,教材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并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拓展,以发挥教材的应用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独立性,以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让他们对问题进行逐层分析,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工作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勇于探索,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充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晒 机 16期 下一篇:适应网考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