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资金真的是聪明钱么

时间:2022-08-26 10:47:45

外资资金真的是聪明钱么

自2014年起,沪港通机制的开通,使得海外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个通道交易A股股票,因而无论是业界还是舆论媒体,都十分关注沪港通资金的变动,甚至奉为圭臬。那沪港通资金预测效率到底是怎样的呢,真的是传说中的“聪明钱”么?沪股通资金流向对A股投资者有多大参考意义呢?

沪股通资金对指数的预测作用

沪股通标的股票涵盖了上交所的权重股票,与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的相关性都十分高,收益相关性超过99%。在考察沪股通资金的预测能力时,我们直接分析其对沪深300指数的预测能力。

沪股通资金的变动与沪深300指数走势并不完全是处于相同的趋势,在2014年11月-2015年1月、2015年4月-2015年6月中旬、2016年2月-2016年3月这三个阶段,资金流入方向与指数走势相同,但是2015年3月-2015年4月、2015年10月-2015年11月这两个阶段,资金流入方向与指数走势并不保持一致。所以直接看近期沪股通资金的流入流出对A股指数走势作预测并不可靠。

如果进一步对比沪股通资金的净流入和沪深300指数资金净流入,可以发现两者相关性很低,这也展示了外资投资者与A股投资者投资方式的差异,这也是两地投资者结构差异所导致的。

为了更细致地对比资金流入流出时对沪深300指数的预测作用,我们把沪股通资金变动设置为三类状态,分别是显著流入、小幅波动和显著流出,分别指数下期的收益率情况。可以看到无论是日频还是周频级别的统计,发现当沪股通资金显著流入时对指数的预测能力较强,当前指数显著流入时下期指数上涨的概率达到70%,且平均收益也显著为正。但是当资金波动不明显或者显著流出时,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规律,因而不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

是否有其他方式解读沪股通资金?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单纯的看沪股通流入资金总量并不能很好的对指数走势起到预测作用,那是否有其他方式解读呢?我们尝试使用买单的大小对后市指数进行预测,即买入资金成交额,买入资金成交笔数这一比值来表示外资投资者的情绪,比值越高反映买入情绪越高涨,后市上涨概率越高。

可以看到,相比直接看总量资金的流入大小,不如观看平均成交单笔资金金额大小,因为净流入大单更多时,其暗含的看涨信息更为可靠,预测效率更高。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简单根据沪股通资金的流入流出对指数走势进行预测并不靠谱,不过当沪股通资金出现明显大额流入时指数下期上涨的概率的确增高。另外可以通过观察平均成交单笔资金金额大小来对后市走势进行预判。

上一篇:美国加息预期上升 经济先行指标回调 下一篇:赢时胜:机构卖出逾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