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声母“l”和“r”的语音教学

时间:2022-08-26 09:22:34

浅谈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声母“l”和“r”的语音教学

摘要: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日本学生由于受到本民族语言的干扰,在学习汉语的声韵调有其自身的难点,本文就其日本学生怎样有效地克服难点,正确的学习汉语声母中的“l”和“r”谈些体会。

关键词: 语音教学 声母“l” 声母“r”

声母“l”和“r”,多数国家的学习者很难听辨这两个音。因为这两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都有些相似之处,而且很多语言里没有“l”和“r”音,只有与它们很相近的音——闪音[]。但是在汉语普通话里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例如“lè乐”和“rè热”这两个字是仅靠声母“l”和“r”的语音差异来区别意义的。

不同语言的学生因为受母语中相应语音的影响,常见的出错类型也是不一致的,就拿日本学生来说,他们容易把“l”和“r”这两个声母混淆或者发成闪音。因为他们的语言里没有这两个音,只有闪音,所以他们发音时往往舌头要颤动。这种以他们母语中熟悉的音代替汉语中类似的音,就是学习中常出现的以易代难的现象。日本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发r时即使让舌尖卷起,也不能持久,只能在前腭上轻弹一下,发成舌尖后闪音[]。汉语的l声母是舌尖中浊边音,日语里也没有。如果l的后面是高元音[i]的话,日本学生就会发成接近l的闪音[],如“小李[i]”,因为两者发音部位相同。如果l后面的元音是又低又后的[ɑ],日本学生就会发成距离l音较远的舌尖后闪音[]。教师要教学生摆正l的发音部位,可用延长声音的方法来区分l与[]、与[]的不同,从而避免发生混淆。

我们在教这两个声母之前,首先弄清楚这两者的差异:

从发音部位看,“l”是舌尖前音,与“d、t、n”的发音部位一样;而“r”是舌尖后音,与“zh、ch、sh”的发音部位一样。

这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发音方法不同:发“l”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舌头两边留有比较宽的空隙,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这时产生的摩擦不十分明显;而发“r”音时,舌尖与硬腭前部留有窄缝,呼气并颤动声带,让气流从窄缝间摩擦而出。

针对汉语普通话中“l”和“r”的音质特征和日本学生发音时常见的错误类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种具体教学方法。

1. 对比法

老师把“l”和“r”这两个音的舌位和发音要领,用对比的方法稍加指点,帮助学生辨别二者的不同,然后在示范发音。这两者区分的关键是,发擦音“r”时,舌尖上翘,靠近前部但不接触;而发边音“l”时,舌尖不单要碰到上齿龈,而且要紧张用力顶住上齿龈。舌尖一顶发出来的音就不是擦音“r”而是边音“l”了,可是这时舌头一旦放松,就很容易变得类似擦音“r”了。

发“r”时,对于日本学生,着重强调发音时舌腭之间不发生接触,保持间隙。

2. 过渡法

过渡法就是用一个容易发的音引出另一个相关的难发的音,在语音教学中经常使用。

如:在这里可利用发音部位相同的“sh”时舌头不要动,使声带振动(一般发低音时带容易振动),就可以发出“r”音了。

“r”音对于日本、韩国、印尼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音。因为他们发此音时舌头不颤动,是一个与“sh”相对的音,所以我们可以从容易发的sh音过渡到r声母。

注意,教“日rì”音时不要将声母和韵母相拼,直接一口读出。因为“ri”中的“i”不同于ji、qi xi中的[i],而是声母“r”的延长音。

3. 夸张法

把“l”误发为“r”的原因是舌尖过于放松,从而造成稳定性差。为了避免这种偏误现象,要求学生发音时,舌尖尽量用力顶住上齿龈,并拖长一段时间再发韵母,如l——lɑ。既然舌尖固定在上齿龈,就不会发出“r”音来了。让学生在这种夸张的发音过程中,加深对“l”声母的印象。找到正确的感觉后,通过反复的练习加以巩固。

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种练习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的音。

听了练习:

(1)分辨

指出老师或录音带中发出的音。(可以是声母、音节或词语)

老师念学生分辨

了(le)lr

日(ri)rìlì

老(lǎ)rǎolǎo

天然(tiān rán)天然(tiān rán)天蓝(tiān lán)

出入(chūrù)出路(chūlù)出入(chūrù)

来日(láirì)来历(láilì)来日(láirì)

(2)填空

让学生听老师或录音带的发音后,在空白处填上声母。

老师:luòróu rénlì rànglù lěngrè rènlǐng liànrén

学生:luò róu rénlì rànlù lěngrè rènlǐng liànrén

(3)判断正误

让学生听老师或录音带的发音,判断其与给出的音节是否一致。

老师念学生判断

口语训练:

(1)听后模仿:

目的是在有正确的听辨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听后模仿能力,逐步培养新的发音习惯。学生模仿录音或老师的发音。可以是大合唱,或者小合唱,也可以是独唱,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做这个练习时学生不要看文字材料,只要靠耳朵听来模仿声音。

老师:学生:

注意:“合唱”与“独唱”相结合

“合唱”可以全班“大合唱”,也可以分组“小合唱”。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情况,在单位时间里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但是教师不容易掌握学生的紧张情绪,在单位时间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但是教师不容易掌握个别学生的问题,难以进行具体指导。让学生“独唱”可以弥补“合唱”的不足,便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读练习

老师事先将由“l”和“r”声母拼合的单音节或多音节词写在黑板上,老师指某一个音,让学生进行辨别认读,若是读音不准,老师可再给予纠正。通过认读训练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根据学生发音中普遍或个别存在的难点,对症下药,比较集中地纠正。

其他的练音方法:

1. 以好带差

一个班里学生发音的情况不会完全一样。练习的时候除了教师示范以外,还可以让发音好的学生带其他学生。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减少教师的活动,增加学生的活动,调动学生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官教兵、兵教兵,能者为师的原则。

2. 说读结合、说写结合

学生面前不出现文字符号是说,学生面前有文字符号是读。学生既要学会说也要会认读。说的时候要着重练习发音部位和方法,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读的时候要把音和形结合起来作为经验成分储存在大脑中,以便需要的时候提取和使用。

语音练习时学生的活动量很大,常常喊得口干舌燥。这时可以用听写拼音调剂一下,既练习听也练习写。学生能够熟练地听写拼音,对训练边听边记很有好处。语音练习以说为主,还要说读结合,说写结合。

3. 声韵调单项练习和语流训练相结合

人们表达思想的最小单位不是音节,而是句子。声韵调单项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提高辨音和自我纠音的能力,是为句子训练打基础,打基础不是目的。在语流中声韵调单正确才是语音教学的目的。因此,声韵调单项训练要和语流训练相结合,注意句子的整体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单音发得准,而说出话来怪音怪调、洋腔洋调的问题。

4. 课上与课下结合

语音练习不同于其他练习,应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发音差的学生,没有教师指导越练越糟,形成错误的习惯以后难以纠正。课上练习重在解决好“面”上的问题,对个别发音差的学生可不能花很多精力给予个别指导。可是如果不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又会影响整个班的教学质量。课下练习可以解决“点”的问题。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发音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单兵训练,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其他学生。

总之,通过以上对日汉语音“l”和“r”的对比,对日本学生学习这两个音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一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语音的难点,比如声母中j/zh、f/h 和韵母中的u的发音等,利用语音学的原理,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可使学生缩短语音阶段的学习时间,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语音是学习汉语的基础,初级语音教学极为重要,所以大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市朔成区一中)

上一篇:歌唱中的心理问题 下一篇:浅谈BBC类型纪录片的精神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