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的心理问题

时间:2022-03-24 01:34:33

歌唱中的心理问题

摘要:伊·卡·那查连柯说过:“歌唱对高级心理活动现象之一。”歌唱不只是生理技能,而是演唱者生理与心理相互协调运动的过程。对一个演唱者来说,心理因素在演唱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初学声乐作品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入手,阐释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生理状态在演唱时对演唱者的积极作用,探讨心理状态对气息、喉咽、共鸣体以及情绪的调控,并进一步指出心理活动对歌唱者建立良好生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里因素;演唱者;影响

声乐演唱过程不只是生理技能的运动,其心理因素的表现最为复杂和广泛。著名声乐教育家邹长海曾说:“歌唱是生理学的,也是物理学的,但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①歌唱活动离不开歌唱者自身心理活动的影响与制约,对一个演唱者来说,心理因素在演唱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时我们看不到大部分器官的运动状态,大都是在心理调控下,通过自身的感觉、想象控制发音器官的运动。实践证明,歌唱与心理因素有着相互补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演唱者在演唱时的身心达到平衡状态,确保歌唱取得成功。因此,研究歌唱中的心理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声乐演唱与心理因素的内在联系,认识演唱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对提高歌唱水平、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不良心理对演唱者的影响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通过人的声音及表演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是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基础。声乐学习中,特别是声乐初学者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本先天条件不错、唱歌技巧还行的学生,接受一定时间的正规化训练后,不仅没有提高声乐技巧,还丢失了原本的技能,好像越来越不会唱歌了。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声乐初学者没有把握好演唱所需的“感觉”,如气息、声音位置、腔体打开等,而这些都与学习者的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声乐学习中不仅要注重训练人体发声器官的作用,还要注重心理因素的作用。

(一)歌唱的基本原理

歌唱是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协调、科学的运动。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声带、会厌等。喉头即喉结,是重要的发声器官;会厌是长在舌根与喉咙之间的一块半圆形的叶状软骨,主要是保护气管和声带;声带是位于喉咙中间富有弹性的两片白色韧带,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当人们吸气时,声门打开,两声带分离;当呼气发声时,两声带自然靠拢闭合,气息通过两声带间的缝隙,使声带产生震动发出声音。声带发声要靠声带周围的肌肉群协助发声,因此,声乐训练中要注意这些肌肉群的重要作用。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膈肌、腹肌等,气息从鼻、口进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中,然后在经过相反的方向,形成一个气管,经过咽喉经鼻、口呼出。呼吸系统相关的肌肉群的运动也与呼吸能力有关,是歌唱的动力和能量保障。歌唱时呼吸运动加快,遇到较长的乐句,就必须坚持气息。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口腔、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歌唱时依靠人体的这些器官的共鸣作用来扩大、修饰、润色声音。当一个人歌唱时,必须调动声带、咽喉、呼吸系统等发声器官的运动,而心理活动又会直接支配着发声器官的运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正如加尔西亚教授所说:“人身上的一切都是密切相关连着的,任何内容活动都会影响到他的举止。”②因此,对于声乐学习者,不仅要训练歌唱技能、技巧,还要注重训练其心理状态。

(二)不良心理状态对歌唱者的影响

歌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演唱中有一些演唱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怯场,以致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甚至直接关系到演唱的成败,可见负面情绪对歌唱者影响很大。

1.紧张

歌唱者的紧张心理,对每一位声乐演唱者来说都不陌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鲁索曾说:“所有的大艺术家都会有舞台紧张。”面对众多观众,不管是声乐初学者还是已成名的演唱家,产生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尤其是一些初学者,台下唱的很好,一到台上就大打折扣,出现身体僵硬、跑调忘词等现象,这都是因为紧张引发的生理与心理反应,从而造成表演的失败。歌唱者的紧张心理是从精神、生理上来的,精神上的紧张会使歌唱者丧失信心,生理上的紧张会使歌唱者的肌肉运动失衡、肌肉高度紧张,以致无法完成表演。

2.不自信

俗话说: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对声乐演唱来说,自信对成功的演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声乐表演中,我们常能看到一些表演者出现怯场、紧张等情况,大都是因为表演者缺乏自信心引起的。有些演唱者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缺乏自信心,有的演唱者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总担心自己唱不好、害怕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心中杂念多等原因而缺乏自信心。当人的杂念过多时,大脑会过度兴奋,周围出现负诱导现象,人的肌肉就会变得僵硬,无法控制自己,必会影响演唱者演唱的正常发挥。

3.急于求成

一些演唱者对声乐学习未形成正确的认识,总想找捷径,不想靠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盲目与别人攀比,有的演唱者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音高和音量,以牺牲嗓子的代价换取高音,这几乎成为演唱者的通病。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声乐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时,没有良好的气息基础的支撑,声带比较稚嫩,承受能力弱,过度加大音高音量,轻者会导致声带充血、水肿,严重者会造成发声困难、失声等损害发声器官的后果,甚至丧失歌唱能力。

4.不良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歌唱者的喜、怒、哀、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歌唱者的表演,因此声乐艺术会受到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不良的情绪会减少人的兴趣,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致使演唱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

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生理状态对演唱者的积极作用

歌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生理状态对演唱者有着积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歌唱者正常水平的发挥。

(一)良好的心理活动赋予歌曲以灵魂

威尔柯克指出:“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约瑟夫察里诺说:“人类的音乐是肉体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的谐调关系。”这些论断都不同程度的揭示了心理活动对歌唱的重要影响。要从我们的喉咙里发出美妙的声音,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动,需要在演唱过程中始终观察复杂的心理活动如感觉、意志、联想等。歌唱者的内心活动如灵感、情绪、风格、想象等,赋予歌唱不属于简单形式的嗓音,这些心理活动是声乐艺术中最为宝贵的成分,也可以说是歌唱的感觉,从而唱出自己最好的音色,而发自内心的歌唱则是艺术的灵魂。

(二)良好的生理准备为歌唱心理作好准备

演唱者要唱出美妙的歌唱,就要在生理上做好准备,歌唱钱了解歌唱的原理,这就必须了解声乐器官的构造及原理。呼吸器官中肺是歌唱的原动力,通过吸满的方式增加它的容量。一般来说,呼吸的全过程要经过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腹部向外突出,胃下降,横膈膜下降;呼气时腹部向内收进,胃上升,横膈膜还原。这样的呼吸是腹式呼吸,歌唱者要唱出动听的歌曲,必须在唱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发声器官中的声带本身是不发声的,声音是靠气息震动声带引起的,在传到共鸣区,使声音扩大。声带发音变化是由气压控制的,因此,要控制声带就要先控制气压,这就必定要控制呼吸。歌唱需要共鸣增加它的音量,人共有胸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三个共鸣区,歌唱时不管用哪个共鸣区,都要求我们自如的控制呼吸。歌唱前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会达到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从而为歌唱做好心理准备。

(三)歌唱者通过心理的感觉与知觉来调控自身歌唱生理状态

歌唱是一门以人身为乐器的感觉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歌唱者看不到、摸不着乐器。歌唱器官肌肉运动的支配,大都是通过心理活动的感觉来调整的。因此,心理因素的调控对歌唱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感觉是认识歌唱的开端,知觉是得到歌唱能力的源泉。感觉与知觉不仅为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过程提供材料,而且也是歌唱的动机、个性、情绪等心理活动的来源。所以说,感觉歌唱意识的直接体现,没有感觉与知觉就没有人的心理与生理,如果一个歌唱者的感觉与知觉被剥夺或者缺损不能正常去感知时,歌唱者的心理与生理就会出现异常,难以歌唱下去。所以,歌唱者要提高自己的感觉与知觉,通过感知觉来调控发音体,从而发展歌唱者的声音、挖掘潜力、开扩音域等。

(四)歌唱心理与生理之间是辨证统一的

歌唱生理是人体在歌唱时与歌唱有关的器官如呼吸器官、感觉器官等发挥的功能。与歌唱相关的器官的健康及协调的生理功能是唱出美好歌唱的基础。而歌唱又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之一,歌唱中歌者把人的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体现在声的高低、音量强弱等中,清晰体现出人的情感色彩,所以,歌唱是歌唱生理与心理的协调统一。

歌唱离不开感觉、想象、记忆、情感、气质等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始终支配着生理要素如呼吸、共鸣等的活动,可见,生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但良好的歌唱心态的建立要有良好的歌唱生理为基础,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唱出美好的歌声。积极的歌唱心理能引导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呼吸、正确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由此可见与生理功能是歌唱者心理导向的艺术性发挥,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体现了歌唱中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心理状态对气息、喉咽、共鸣体以及情绪的调控

(一)心理状态对气息的保持、支持及流动等运动状态的调控

歌唱是通过气息振动声带发出声音,因此,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者遵循这样一句名言:“声音艺术就是气息的艺术。”即歌唱艺术是气息控制、保持的艺术。因此,歌唱中气息的正确运用是关键。歌唱呼吸是建立在自然呼吸基础上的,注重扩充气息的控制支持能力,即符合歌唱时对气息的深度、力度、长度的要求,并作用于音域、音色、共鸣等。气息保持是在全部放松的基础上,自然、柔和的把气吸在下肋骨与横膈膜处,形成气带,要保持这个吸气状态为歌唱时的气息支持部位。气息运用是在保持部位的中心点上引出来的垂直向上的气流,沿着器官、喉管、咽管直接到口腔中上提着的软腭部分的中心点上用例,这是气息的运用部分。运用好气息的保持、运用,会使歌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气息正确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具体的、长期训练得到。而心理状态也会对气息的运动状态产生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使演唱者信心大增,自如的运用气息,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紧张、胆怯等,会使歌唱者全身紧张不能自如的控制气息,使得气、力同时上提,其上提力量超过腹肌的支持力量,形成肩、背等部位的肌肉僵硬,造成声音憋闷僵硬,进而影响歌唱。

(二)心理状态对喉咽器官运动状态、开合状态的调控

咽喉器官是歌唱艺术中的重要器官,其打开或松开的状态对歌唱艺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歌唱者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喉咽器官的运动状态。喉咽器官是气息呼吸之处,歌唱发声时,打开喉咽器官使喉结处在吸气状态的位置,使呼吸器官腔体长开,呼吸通道畅通,为歌唱发生提供气息支持的通道。如果心理状态不佳,会使全身肌肉紧张,致使喉咽器官僵硬,紧紧闭合,难以调动肋肌、横膈膜、腹肌等呼吸肌的作用,会阻碍共鸣通道,气息不畅,从而使歌者的声音出现音色苍白无力等问题。

(三)心理状态对共鸣体——声带运动的重要调控作用.

歌唱者要发出美妙的声音,必须调控好声带与气息。可以说,歌唱中关于美妙嗓音的追求如吐字清晰、明净,音色有质感,气息均匀、平衡,高音的渐强渐弱控制等,都与声带运动和气息控制有着密切关系。而声带与气息运动的控制都是人的意识指导的,人的意识即人的心理,因此,心理状态对声带运动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四、心理活动对歌唱者建立良好生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歌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实验心理学与生理学研究证明,人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大脑皮层控制各神经中枢来实现的。歌唱是通过大脑皮层对发声器官的控制实现的。大家都知道,歌唱器官的生理状态很不稳定,这是因为会受到歌唱者心理因素的影响,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对歌唱者建立良好的生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歌唱过程中,心理状态有着重要作用,会对生理状态的积极建构发生作用。首先,歌唱者不自信时很容易产生紧张心理,生理上出现心跳加速、声嘶力竭等情况,影响到演唱者水平的发挥。而演唱者技艺水平较高时,自信心十足,自然不会产生紧张心理,会使生理表现更加自然、协调,使歌唱生理与心理达到最佳的状态。其次,歌唱者准备工作做得充分,登台表演时思想上就会放松,压力就会减小,整个人都会轻松下来,自然的达到手势、姿态、声音的协调统一,通过肢体动作传神的表达出喜悦、激昂、兴奋等特殊的情感。歌唱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歌唱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构建良好的生理状态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声乐学习中要注重心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用好的心理状态带动好的生理状态,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以获得最佳的歌唱效果。(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2]徐行效.歌唱者心理状态初探[M].音乐研究,1988(3)

[3]姜文胜.歌唱的心理分析[M].音乐探索,2004(4)

[4]高艳平,张晓敏.浅论歌唱中的心理因素[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5)

[5]王世兰.歌唱中的心理调控及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3(5)

[6]张连葵.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J].歌海,2009(4)

注解

①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3

②加尔西亚.歌唱艺术大全[J].声乐艺术心理学,1847

上一篇:探析“以人为本”视阈下的大学生管理 下一篇:浅谈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声母“l”和“r”的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