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时间:2022-08-26 07:43:49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摘要: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更要在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上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要本着创新的思路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将对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依托思想上的创新,墨守成规的做法只能导致各种问题的停滞不前,而创新能力不是我们生来就具有的一种能力,尽管我们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创造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需要后天的主观上的激发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在高中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更意味着素质教育的稳妥落实,因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由是,新课改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能力。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乎教育本质乃至国家和民族兴亡的大事。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来实现,创新思维指的是对无论是未知的事物还是已知的事物都能够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重新审视或者是思考,从而得出有见解性的认知。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而创造性人才更是紧缺,这就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当前我们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稍显薄弱,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教育的发展形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起到了阻碍发展的反作用,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通过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升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积极的面对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和努力思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我们教师的职责。究竟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升呢?我认为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都应该建立起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路径,我们教师要在观念和行动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和潜在的创新性。

一、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理念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摆脱过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语文教育本身就是语言教育,学习一门语言,靠的必须是不断的表达和运用,如果这个过程完全被我们老师所取代,那么学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忽略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是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对抗,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其独立的思考问题,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老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上予以必要的引导,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语文课堂。观念的问题必须放在课改的首位,只有在观念上创新了,我们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才有了精神上的根基。

二、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用自身素质带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不仅仅是素养,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应该得到一种提升,比如在自己的业务知识层面,老师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语言知识或者说不熟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也就失去了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失控学生的能力就更无从谈起,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在专业素质提升方面要予以重视,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采用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要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己本身的创新的思维与方法得到了发展,学生才能够自由的发挥个性,也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第三,高中语文教师要警醒自己熟悉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与心理健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依托。

创新思维,首先要求学生会思维,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上,应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问题,给他们自己思考问题的空间,创新思维是建立在自主思维、独立学习和探索的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我们可以采取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积累,并且可以在探究式的思考中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之余这样,我们的创新思维培养才能得到课堂上的进一步尝试和收获。在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有的老师在听到学生的不同的意见后,往往主观上会刻意的向标准答案或者自己的思路上引导倾斜,这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束缚,结果可能会造成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主张,因为怕被老师否定或者批评,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就会与老师或者大部分的学生产生一致性,缺乏流畅、变通和独创性。

四、利用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设一种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轻松的师生、生生互动当中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创新性问题的设定,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开放性即无单一标准答案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这类问题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也容易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多方面的渗透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断的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和提升。这样的效果仅仅在课堂上是难以获得满足的,我们还要把视野扩展到课外,语文的世界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我们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对一些新鲜的事物进行各自的意见交流,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体验中去尝试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关乎学生自身甚至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教学方法和自身素质上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是我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更新观念,自身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实现教育的实质性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辉,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3.08.

[2]王爱琴,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语数外学习,2012.09

上一篇: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与改进方法 下一篇:试论如何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提高初中数学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