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的编制方法和内容

时间:2022-08-26 04:52:04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的编制方法和内容

一、概述

19世纪以来,工业快速发展,伴随大量的污染物质产生和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并逐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于是,清洁生产作为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于20世纪80年代由欧美发达国家逐步提出并完善。清洁生产的核心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体现“污染预防”的思路和要求。

清洁生产是要引起研究者、开发者、生产者、消费者也就是全社会对于工业产品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资源充分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它强调的是从污染物产生的8条途径: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废弃物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污染物质的产生。

二、清洁生产分析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清洁生产方面工作,并将其纳入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过程中,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在环评报告中清洁生产论述存在许多问题。

1.概念不清

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对什么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目的、清洁生产的出发点、清洁生产的好处等概念不清,在环评报告中只简单列出清洁生产的有关术语,对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分析缺少有利的技术支持,对如何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缺少清晰的思路,只能对建设项目进行清洁生产的系统论述。

2.方法不同

仍运用末端治理的思维方法进行清洁生产论述,对建设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缺少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就事论事,不能体现整体效果,或者采用的参照目标不具有代表性,造成结论偏颇。

3.数据不足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受编制深度的限制,不能提供满足清洁生产评价要求的能耗、物耗数据和污染物排放量的指标,既缺少有利的技术支持。

由于各行业、企业对本身生产数据不愿公布,某些产品的生产数据属商业机密,因此在收集数据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某些产品在国内,甚至国外没有同类产品,清洁生产的论述就存在无法定量比较,只能定性分析。

4.信息不准

在某些行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实施的有关技术已明显处于技术落后,能耗、物耗水平已处于中下水平。由于信息收集、技术更新方面存在问题,设计人员没能将先进技术落实到初步设计报告中,或环境影响评价人员也对实际生产、设计技术缺少必要的了解,提出的技术改进措施没有先进性或不具备可操作性,因而对项目建设无指导意义。

5.审批不严

在审批过程中,没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硬性指标作为依据。对清洁生产内容和深度没明确要求。缺少清洁生产评价方法的严格规定。因此,对清洁生产论述的评审缺乏法定的尺度。

清洁生产已被证明是优于末端治理传统观念的一种环境战略,必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日益实现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予以规范和强化,从而大大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

三、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1.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认识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追求对环境污染的预防,以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为其考察和评价的对象,以产品生产为核心,向上追溯到原料制备。向下延伸到产品销售、服务点的最终处置。这就涉及到原辅材料的来源、生产方法、数量、成份毒性及可利用程度;生产工艺过程,能源资源消耗程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及污染治理水平;产品销售及使用中的环境问题;产品最终及报废后可能造成的污染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综合分析来评价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程度。这样的评价更具有整体性和准确性。以清洁生产为基础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就不仅局限于末端治理,从而有利于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采取多方面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的可靠程度;有利于减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2.做好清洁生产分析,必须强化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工程分析要对生产工艺过程的各个环节、资源、能源利用、储运、开停车、检修、事故排放等状态下污染物治理及排放进行全面的介绍,找出排污节点,列出污染源参数和排放清单。清洁生产则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办法。寻找更好的替代方案。对于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则需对原有和新建部分的工艺路线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和增产不增污等原则予以全面衡量,评价改造项目的可行性。显然,工程分析是清洁生产的基础,清洁生产在更深层次上来说,也是一种环保措施。

3.以相对发展的理念进行清洁生产分析

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衡量清洁生产的指标必然不断提高。比如五六十年代,我国铝工业比较落后,相对于容量为12-24KA的砖砌或混凝土制电解槽,配备机械排烟系统的60KA钢制电解槽就是“洋设备”,属于清洁生产工艺。而今电解铝的清洁生产工艺则属于大容量中心加工预熔槽。从国家经贸委颁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来看,一批小炼钢、小焦炉、小水泥已经被淘汰,曾在钢铁工业发展中作出贡献的平炉炼钢也将被大型转炉和电炉取代。显然,清洁生产有明显的时效性,其评价结果是相对的,清洁生产必须根据建设项目所属行业及其特征,与国内外当时最好水平进行对比,使项目建设处于高起点,在相对长时间内不会落后。

4.清洁生产分析方法以定性为主

一般用定量的方法评价清洁生产,但对采用不同生产工艺,使用不同原材料,处理水平不同的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资源、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不可能相同,如果用打分的方法量化,在流程比较复杂,统计样本数量不大的情况下,很难准备或基本准备,而对于原辅材料及产品的物性指标,量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在量化过程中对权重指数的分配,则难免带有主观性。

目前,比较适用的办法是类比法,将建设项目和国内外同类企业的资源消耗指标和产污指标进行对比,判别本项目在本行业所处的位置,评价达到较高水平的可行性,同时要对比生产该产品可能采取不同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情况下,资源指标和产污指标的差异,以确定本项目采用技术方案的正确必性和先进性。

四、结论

清洁生产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经济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的分析内容,应就项目的工艺装备、物耗、能耗、管理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有指导意义清洁生产指标及措施,对项目的建设提出可操作的清洁生产目标,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指出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克国.污染预防[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2]徐锦航.工业环境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上一篇:城市供水企业产销差率控制浅探 下一篇:如何做好钻井企业海外市场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