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恶液质综合症2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26 04:49:1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恶液质综合症25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恶液质综合症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10年的本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治疗。结论:本病易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是多系统功能衰竭,治疗相当困难,预后不良,死亡率非常高

【关键词】恶液质综合症;临床表现;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87-01

心脏恶液质综合症(简称SCC)是指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导致患者体重明显下降,消瘦、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低下等恶液质表现的一组综合症[1]。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其常见的病因之一。我院自2005年-2010年共105例本病患者,其中慢性肺心病心脏恶液质综合症占本病约23%。本文就此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5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85岁,体重50.2公斤,病程10-19 9例,20-29年 13例,.>30年 3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均有反复心衰病史,其中心衰首次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0年12例,15年10例,大于16年3例,入院时均有心功能不全,体重较心衰前下降15-20%,其中低血压18例,少尿15例,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征、双下肢水肿10例,紫绀、杵状指23例,黑便7例,巩膜黄染7例,意识不清4例

1.3 实验室检查:本组均进行如下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浆渗透压、血气分析、 FDP凝血酶等检查,其中AST.>40mmoL20例 PH 50mmHg及PO2

2 本组病例的诊断及发病机理的讨论

2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均同时符合ansarp的SCC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大多有严重的肺部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性纤维化等,使呼吸道的抵抗力及免疫力明显下降,特别是反复的肺部感染,导致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明显下降,从而致低氧血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加重心脏负担,进而导致或加重心衰发生及进展。体循环瘀血尤其是胃肠道瘀血及体内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可导致消化及吸收功能下降,从而引起人体营养不良导致体重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等,而肾血流量减少导致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受阻从而引起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最终引起内环境的紊乱,导致心、肾、肝等多个实质器官的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功能的衰竭。

3 预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SCC患者预后是较差的根据根据文献[2]报道死亡率达41%,合并MOF70.1%在我院的25例病人中死亡率为37%,合并MOF死亡率为83.2%。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SCC一旦合并MOF者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4 肺C源性心脏病SCC的治疗

肺心病 SCC尤其是合并MOF时除心、肺器官受损外尚可累及脑、肝、肾等其他重要器官,因此我们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是我们治疗的关键,一旦有肺部感染,要尽早做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同时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加用平喘化痰药,低流量吸氧,用以提高血氧分压,降低肺动脉是有益的[3]。对顽固性心衰在常规应用的基础上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营养疗法,如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浆、支链胺基酸等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总之,肺心病SCC治疗是困难的复杂的,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权衡利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临床中老年保健医学 2000年 第03期 钱福东.

[2] 临床荟萃 1997年 第05期 刘淑玉.

[3] 青海医药杂志 1996年 第08期 王兆忠.

上一篇:乙型肝炎病毒(HBV)PCR检测与临床应用 下一篇: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临床类型治疗结果的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