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供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时间:2022-08-26 04:39:28

浅谈县级供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摘 要】实施县级供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是省公司农电整体素质三年提升工程的现实需要,是加快管理接轨、理顺农电体制的客观要求。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主体,市公司着眼当前重点,抓好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夯实财务工作基础,大力推进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集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渗透力,进一步提高了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执行力。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一、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背景

由于历史原因,县级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基础有待夯实。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制度既不够健全、又落实不到位,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二是资金管理效率低下,银行账户开设管理不严,数量繁多,在同一家银行机构开立多个银行账户,导致资金分散、管理繁琐、效率低下。三是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从各单位预算管理实践看,缺乏执行预算的刚性,领导层重视不够、随意性大,基层单位责任压力不到位,分析、评价、考核力度不强,忽视预算的刚性和约束力。

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社会日益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市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网公司提出的实施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工程,通过实施县级供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坚持“六统一、五集中、三加强、三保障”,加强预算集约调控、资产精益管理,重点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资金管理效率效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实现实时管控为目标,到2013年底,基本实现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省公司接轨。

二、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主要管理做法

农电财务集中管理建设主要是按照《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运用资金信息化管理方式,实施县供电企业银行账户挂接,资金在线监控。以全面预算管控为基础,资金集中管理为手段,推行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以预算的管控、执行、监督考核和资金使用审批为重点,通过嵌入内部控制流程,运用预算流和资金流的“双流双控”,实现资金支付安全合规,预算执行管控到位,进而达到了规范县公司经营管理行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按照农电财务集约化的管理要求,市公司明确了以电费为核心的资金管理职责,统一规范电费资金流程和核算模式,建立了县级供电企业电费资金三级管理模式,加强电费资金回收的考核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县公司账户管理的要求,建立县供电企业账户管理体系,加强账户日常管理,梳理集中支付流程,明确大额资金使用及支付范围,整合资金资源,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整体资金使用效率。

1.银行账户管理

市公司对县级供电企业银行账户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由于历史原因,县公司银行账户开设管理不严,数量繁多,在同一家银行机构开立多个银行账户。繁多的银行账户,带来资金分散、管理繁琐、效率低下。为此市公司以省公司银行账户开立规则为指导,结合县公司实际,出台县公司银行账户标准:县供电企业基本结算账户在工、农、中、建4家国有银行之一开设,用于日常经营资金的往来结算。通过银行账户挂接方式,将开立的资金归集户作为一级集团账户,各县供电企业账户作为二级子账户,利用网银系统功能自动上划县供电企业各项资金收入经济业务。

2.资金流入管理

要求县供电企业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供电所走收、坐收电费必须及时存入指定账户;推广通过POS机终端收取电费,压缩现金收费;使电费等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划转至市公司农电财务管理中心资金归集户,各县公司电费资金回收渠道明显畅通,电费资金回收效率明显提高,资金管控力度明显增强。杜绝了以收代支、滞留和坐支现象的发生。

市公司与工行、建行、中行、邮储和银行五家银行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使各县公司电费资金能更高效快捷归集。通过与五家银行多次协调,取消了网银支付手续费。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加快了资金的回收速度,深化了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了资金的监控,实现了资金的规范管理。

3.资金支出管理

加强县供电企业资金支出管理,实行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控制。每月25日,县供电企业根据年度预算分解编制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上报至市公司农电财务管理中心,经批准后执行。

规定县供电企业的基本结算账户为备用金户,用于存储农电财务管理中心拨付给各县供电企业的备用周转金、支付单笔业务在10万元以下(发放工资、缴纳税款等专项支出除外)的日常零星开支。县供电企业备用金账户对市公司农电财务管理中心开通远程查询权限,以便对各资金账户进行监控管理。

规定县供电企业备用金账户最高存款限额为50万元 (工资、税金等除外)。各县供电企业以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为依据,向市公司农电财务管理中心申请拨入资金,每次补充金额和补充后的备用金账户存款余额不得超过最高存款限额。

4.全面预算管理

在农电财务集中管理以前,市公司对各县公司下达了预算考核指标,但从实际执行结果来看,情况不尽如人意,有的单位甚至出现巨大差异。从各单位预算管理实践看,一些单位缺乏执行预算的刚性,出现领导层重视不够、随意性大,基层单位责任压力不到位,分析、评价、考核力度不强等情况,忽视预算的刚性和约束力。凡此种种,造成了偏离预算,甚至决策失误,浪费资源等问题,形成了经营风险。强化预算刚性,杜绝不规范经营行为成为各单位当前经营工作的重点。

通过实施县级供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增强了农电财务管控能力、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效益,建立了科学高效的财务集中管理体系,统一了业务标准、规范管理流程,充分利用内外部系统网络资源,保证了县供电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上一篇:商业银行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下一篇:企业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