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初探

时间:2022-08-26 03:33:27

【前言】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初探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1 湖南乡村旅游的基本类型 按旅游者的需求和选择,湖南乡村旅游主要分为以下6个类型: 娱乐休闲型:主要以娱乐休闲为主,如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和农家乐等。 养身运动型:主要采用山野及水体运动,以乡村自然环境疗养健身为主,如常德万福温泉。 采摘品尝型:主要以采...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初探

摘要: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介绍了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SWOT分析。并在文章最后部分指出了以后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性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湖南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032-2

湖南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缺乏科学系统的乡村旅游理论指导,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存在着游客比较分散,市场没形成规模,开发盲目、缺乏规划与管理、项目单一没有特色、文化品位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总结出相应的理论,成为湖南乡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1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湖南乡村旅游的基本类型

按旅游者的需求和选择,湖南乡村旅游主要分为以下6个类型:

娱乐休闲型:主要以娱乐休闲为主,如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和农家乐等。

养身运动型:主要采用山野及水体运动,以乡村自然环境疗养健身为主,如常德万福温泉。

采摘品尝型:主要以采摘垂钓或特色餐饮为主,如湖南石门橘海采摘游。

观光审美型:主要是以当地的特色风光或村落名胜等的旅游观光为主,如岳阳的张谷英村。

学习认识型:主要是以教育机构或家长安排的,有目的的旅游或素质拓展、写生、考察、实习等为主,如夏令营。

综合型:以上几种兼而有或其中的几种,且不过分偏重于某一种。

1.2 湖南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市场发育程度、交通条件、资源属性和依托城市分布情况分为四大片区:湘南山地区、湘北农业渔业区、湘西民族文化区、湘东城市群区。湘南山地区是指永州、邵阳、郴州以及娄底地区,因为在地形上属于南岭山地地区,拥有很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由于本区没有良好的交通线路(湘桂铁路和京广铁路把本区分割成几大部分)把各类旅游资源联系起来,所以在旅游客源市场发育上和产品规划开发上都较为落后,景区较为分散,发展并不理想。如郴州的东江湖风景区、五盖山狩猎场等。湘北农业渔业区是指湖南的岳阳、益阳和常德地区,这一地区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和特殊的渔业旅游资源别具特色,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就在这里。湘西民族文化区是指湖南的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和怀化地区,该地区有着神秘的民族文化,是我省少数民族较集中的地区,土家族的“哭嫁”,苗族的吊脚楼,侗族建筑三宝――风雨桥、鼓楼、凉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无不吸引着我们。湘东城市群区则是农家乐的产品形式受到欢迎。

2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2.1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湖南地处我国中部腹地,北靠长江,南接两广,邻近港澳,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湖南目前已建立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立体运输网络。铁路方面,有京广线、湘黔线、浙赣线、焦柳线经过或到达湖南,武广高铁的开通,为湖南乡村旅游带来的新的机遇。航空方面,长沙、常德、张家界三大机场以及永州、芷江两个支线机场的轮辐式结构,组成以区域性枢纽为核心、干(支)线机场同步发展、小型旅游机场合理布局、畅达省内、连通全球的湖南航空体系。由于湖南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开放带之间,以长沙为圆心,2个小时飞行半径内能涵盖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具有承东启西、南联北进的枢纽作用。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森林宝库”之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显著,有着丰富的生态,森林,水域,民俗旅游资源。湖南农业历史悠久,各地形成了特有的农作及生活习俗和社会风尚等农业文化景观。

2.2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劣势

2.2.1 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 由于大多数乡村旅游资源所在的地区,经济相对而言比较落后,很难吸引到外地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所以旅游服务人员多是当地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而且缺乏专业培训,管理和服务与专门人才相比,差距很大。

2.2.2 旅游产品单一雷同,缺乏特色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很快,但是有很多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不科学,导致产品开发之后,缺少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项目大同小异,缺少创新。

2.2.3 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缓慢 由于乡村旅游目的地,大都位于城市的远郊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在很多方面造成游客的不便和不适应,导致游客享受不到高质量的服务,影响其重游热情,回头客大量流失。

2.2.4 品牌意识淡薄,经营不突出 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也没有系统的营销战略,休闲者多为自发前往的群体,缺乏旅游市场竞争力。湖南乡村旅游活动点众多,但彼此很少联动,各敲各的锣,没有形成一条成熟的活动带。资源再多,不进行整合,没有规模化经营,就达不到起码的盈利点,就很难助推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

2.3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威胁

2.3.1 特色退化,资源破坏 湖南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素质、文化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反差,从而致使部分从业人员是一种弱者心态,为了实现短期效益,盲目迎合一些旅游者的需求,却对乡村旅游资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威胁。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大部分都缺乏整体的规划以及专家指导,乡村旅游项目的设置随意性很强;许多经营管理者缺少对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缺乏对乡村旅游资源本质内涵的认识。

2.3.2 周边省份竞争激烈 湖南与江西、湖北、贵州等中部省份在旅游资源方面相似,客源市场相近,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份额的争夺。目前,与这些省份相比,湖南乡村旅游业面临着缺乏专业人才,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等问题。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抓住机遇,加强和相邻省份的合作,从而将威胁转化为机遇。

3 促进湖南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为了促进湖南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政府方面的调控、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保护和整合、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做好人才的引进和人员培训工作、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多管齐下,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为确保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在给予一定的税收、土地使用和宣传推广等政策倾斜措施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投资建设、改造公共性基础设施的力度,尽快改善接待条件,完善服务功能,疏通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实现无障碍旅游,为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3.2 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以及内涵

湖南乡村旅游产品在设立旅游项目方面,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为不同地区环境、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民俗和旅游资源都不同,所开展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应不同。其次,开发湖南乡村旅游产品注重自然与民俗、教育的融合。在开展乡村旅游时,要大力宣扬当地的民俗文化。湖南各地农村的饮食、民歌民谣、房舍建筑、节庆、穿着打扮、古传工艺等乡土文化都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再配上专业人员的解说,不仅可以使游客寓教于乐、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使民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3 规范经营管理

湖南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不规范问题,不能趁早解决,势必会影响湖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和模式,不断加强湖南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和自律建设,积极培育并发展湖南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旅游服务中心等组织,制定并完善湖南乡村旅游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要从环境保护、经营场地、服务质量、接待设施、特色项目、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对湖南乡村旅游经营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推进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

3.4 有效的营销策略

在产品和服务都改善后,摆在眼前的就是湖南乡村旅游产品的销售问题。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好的营销策略,对于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应当在口碑宣传的基础上,使用网络营销、节假日活动宣传等多种营销手段。其次,湖南乡村旅游企业除了使用直接销售渠道外,还要寻求与中间商的合作,通过中间商的宣传和促销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建立湖南独具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最后,我们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企业的先进经验,企业间采用联营与合作的方式,相互宣传、相互促销共同发展,从而达到有效地避免恶性竞争。

3.5 强化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要尽快建立专业化的乡村旅游队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开展原来的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进而提高服务质量,让旅游者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旅游。同时,还应该建立科学的引人、选人、用人、留人和培养人的机制,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管理人才的储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锐.乡村旅游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模式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4).

[2] 罗冬娥.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9(4).

[3] 张定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江西省的案例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8(5):249-251.

[4]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M].吉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祥林(1979-),男,湖南衡山人,助理研究员,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师、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2008级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

上一篇:关于农村环保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