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环保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6-15 11:09:59

关于农村环保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农村环保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章通过摸清柳河县农村居民饮用水、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养殖业、农业面源等污染现状,掌握全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环保问题;调查与思考;薄弱环节;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29-1

柳河县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大部分乡镇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已经引起县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农村环保事关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应该纳入各级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因此,找出根源,多措并举抓好农村环保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1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据笔者一年来的深入调研,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1.1 村屯饮用水安全还得不到保障 柳河县有490个村屯集中供水设施老化、落后。到目前为止,全县只解决了203个村屯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其余287个至今未改造,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村屯供水设施大部分没有污染防治措施,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人畜粪便污染是造成水源污染的主要因素。

1.2 居住区生活污染问题突出 全县大部分村屯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倾倒、随意丢弃、随意排放,特别是公路两旁、河流岸边,垃圾随处可见。主要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1.3 工矿污染与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 柳河县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开采的矿业30余家,乱采乱挖现象严重,铁精粉选矿场就达13家,由于生产工艺落后,粗放式经营,导致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大,特别是重污染工业项目在村屯相继落户,例如:亨通镇铅冶炼项目、三源浦镇二道村糠醛项目、圣水镇糠醛项目、驼腰岭镇三家塑料颗粒生产项目等。

1.4 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日益突出 全县养殖业发展比较快,共有大小500多家养殖户,主要养殖鸡、猪、牛、羊、鹿等,而且分布全县各个乡镇,除3家养殖户办理环评手续外,其他至今尚未办理环评。畜禽粪便到处堆放,农民居住区、河流岸边、道路两旁随处可见,严重污染农村环境空气质量。

1.5 农业面源污染危害加剧 全县主要以玉米、水稻种植为主,开展配方施肥的村屯比例很小,农民乱施农药、化肥现象严重,有机肥基本不施。化肥、农药用量过大,而且利用率低,近30-40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失,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污染日益加重。

1.6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破坏严重 柳河县地处半山区、山区地带,农民燃料主要以烧柴为主,乱砍乱伐现象突出,清洁能源利用率比较低。另外,毁林开荒现象严重,造成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加大。各乡镇矿产资源开发比较迅速,植被破坏严重,乱采乱挖、挖沙取土时有发生。如姜家店火山岩、时家店石灰石矿、罗通山石膏矿、向阳铁矿等都已开采。

1.7乡村旅游污染逐步显现 全县已开发利用生态沟30多条,餐饮、旅游服务业人数日益增多,其人群活动造成的污染日益显现。另外,罗通山镇正打造全省旅游热线,必将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2 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2.1 环保工作“重城轻乡”问题凸显 多年来,县有关部门把环境保护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和柳河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工业污染点源治理,重点解决城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出台一系列政策,而且对农村环境污染现况不清楚,缺乏制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2.2 农村环保工作出现“真空” 目前,全县各乡镇未设环保管理机构,只是部分乡镇设有由主管副乡镇长担任的环保助理。领导机制不健全,对开展环保工作造成很多不利因素,环境应急能力差,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是一个空白。

2.3 农村环保工作法规制度建设不健全 目前,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在实际环境监管中无从下手,没有相应的法条。如:养殖业由于受到规模限制,对一些污染较重环境较敏感的养殖户,没有具体的法规和制度进行约束。

3 对策与建议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应着力在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保力量等几个方面进行。

3.1 强化责任,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要强化县政府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各个环保责任主体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各乡镇政府要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各部门要协调配合,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2 构建环保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 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农村环保财政预算,并积极争取国家、省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对一统河、三统河重点流域、柳河水库水源地的污染治理。采取政策倾斜措施,对环保类项目及其他环保设施完善的企业优先考虑资金补助。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无化、多种类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区域生态补偿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3.3 完善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3.4 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强化农村环保舆论引导 逐步设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在乡镇政府建立环保检查员制度,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上一篇:浅析民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下一篇: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