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8-26 02:57:25

浅谈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和我们在三年中进行“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课题研究结果,现谈谈怎样在一日活动常规教育中培养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农村的幼儿,其父母或由于自身素质或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或者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而祖辈们则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其余一切则让孩子顺其自然,无所谓什么习惯培养。而孩子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好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好处。长此以往,孩子们放任自由、我行我素,出现了许多陋习:卫生习惯差,学习习惯欠缺,礼貌习惯欠缺,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形成正确观念,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通过创设良好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年龄小,对于许多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标准。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例如,幼儿在幼儿园里,特别是小班的宝宝会对家人产生依赖、依恋之情,对教师产生畏缩心理,导致他们在不自觉中出现吸吮手指的习惯,在帮助幼儿克服吸吮手指的习惯时,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幼儿吸吮手指造成的不良后果,教育幼儿保护手指,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而不是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以免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

二、注重一日活动常规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幼儿了解了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就需要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渗透教育,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和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包括入园、晨间活动、升国旗、早操、教育活动、如厕、喝水、盥洗、进餐、午睡、起床、游戏与体育活动(自由活动)、离园,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呢?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教师要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于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后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我们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故事讲述法、观察录像法、成人示范法、游戏活动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让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

陶行知说过“唤兴味起”。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朋友,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我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可见,对于小班孩子,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

(三)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教学中注重随机教育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原则,教师恰当地、适时地开展随机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许多良好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得的,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一次户外活动回来,我发现几名幼儿在盥洗室里洗手很久不出来,我好奇地走进去,看到林晖、林凯峰等几位小朋友在玩水,弄得满身满地都是水,我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教育。我把孩子们分成两组分别带到盥洗室,在孩子面前关紧了水龙头,并对孩子们说水有很多用处,随后,我请幼儿看我的示范,幼儿通过观察,知道洗手时不能把水龙头开得太大,洗完后轻轻把手上的水甩到水池里,再把水龙头关紧。从此,孩子们懂得了节约用水,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三、坚持正面鼓励、赏识教育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最爱劳动,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捡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必要时奖励小红花。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捡得干干净净了。比如游戏时间、晚饭前做家务时间、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这就避免了一整天不停地训斥孩子“看电视要看到什么时候”等等。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把桌子擦得这么干净,真是帮妈妈大忙了,谢谢!”等等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农村幼儿,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们一份享用终生的礼物!

上一篇: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下一篇: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术中的临床效果...